广东省农村养老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7-10 10:18:44

广东省农村养老的困境与对策

(指导老师:刘利华)

【摘要】伴随着广东省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一系列农村养老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是结合广东农村老年人口数目庞大,分布不均,经济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情况,分别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服务滞后以及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农村养老目前的困境,并就此提出多元化养老模式,引入社会养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养老;社会养老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112-02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5412001)

一、目前广东农村养老的现状

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仍是广东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当前,中国农村的养老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是以孝为核心,以家庭为单位的[1]。广东省各地农村合计超过75%的农村老人是与家庭成员一起居住,机构养老方式所占的比重不足10%,而表示愿意选择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农村老人约占调查人数的64%。儒家思想中“孝”文化的影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在我国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广东广大农村地区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其家庭、宗族观念较深,宗族社会特征仍有相当的遗留。在宗族社会中,长辈通常是处在非常高的地位,倍受后辈尊重的[2]。因此,广东农村地区选择家庭养老具有广泛且深厚的文化基础。

2.城市化进程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从农村走向城市。鉴于城市的生活成本高,老人环境转变的适应能力差等原因,很多老人都只能留守农村。广东65岁及以上的空巢家庭户比5年前上升了2.49个百分点。很多老人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料,容易产生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等安全问题。另外,农民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孝道观念逐渐淡薄,缺乏与老人情感上的交流。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水平非常低,加上农村的娱乐设施建设不够,更多时候他们面临的是孤寂,使得老人容易产生孤苦、自卑、抑郁等消极情感。

3.社会保障水平普遍低下以及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异较大

2013年广东省农村居民低保补差是102元,农村的农民基础养老金是65元。也就是说,一个不是企业退休的职工也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的60岁老人,也就享受不了其他的养老待遇。2011年,全省农业户籍总人口为4111.72万人,建制镇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人数有1300多万人,不足农业人口的32%[3]。相对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省内各地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均较为低下。据统计,到2009年,广东符合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有2300多万人,全省仍有大量农民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并且,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低不一致,养老待遇差别大。一个地方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地方的养老保障水平通常比欠发达地方的高。2013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珠三角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14892.49元;东翼为8543.92元;西翼为9480.45元;山区为8632.40元。珠三角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地方的。

二、广东农村养老的面临的困境

1.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

当前,广东省农村出现了一些厌老、弃老、不养老的现象,造成很多农村老人的养老得不到保障。家庭养老功能在日趋弱化[4],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孝文化的缺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冲击,其孝道观念逐渐趋于淡薄,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多农村年轻人为求自身的发展,离乡进城,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感情交流,家庭代际和谐关系受到严重的影响,依靠亲情纽带维系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困境。二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结构核心化。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同时,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家庭结构逐渐核心化,普遍呈现“倒金字塔”的结构现象,使农村家庭养老的困难程度大大加深[7]。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供养父母的生活来源减少,子女的经济负担加大,家庭养老难以持续发展。

2.广东农村机构养老的设置及服务滞后

一方面,广东省农村机构养老设置的供需矛盾突出。2011年,全省每个建制镇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为1.54个,共收养人数4万多人。但是,广东省老年人口就有 1048 万人,机构养老床位数仅仅占老年人口的 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至 7%,也落后于全国平均 1.6%的水平,养老服务机构的供需矛盾突出。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机构养老的经营成本高,政府无法支撑在大范围实行机构养老,造成养老院、疗养院等养老机构的数量有限,床位紧张、机构护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不足。另一方面,老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质量表示不信任,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由于机构养老资金筹集途径不畅,导致农村的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基本处于资金短缺、护理人员不足、床位空缺等的尴尬局面。此外,很多老人不愿割裂亲情,舍弃家庭,而偏爱传统家庭养老,认为机构养老缺乏亲情,使老人没有归属感。总之,从目前广东机构养老的现状来看: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适应市场能力较差,高投入、低产出问题普遍存在;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养老机构总量不足和局部过剩问题并存等等[5]。这是很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一个普遍存在养老院体系的通病。

3.广东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当前,全国城乡养老保险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和制度的衔接等都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在制度衔接上主要表现为:一是衔接政策相对滞后。二是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三是制度衔接与城乡居民的期盼存在差距。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公布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作为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棘手难题,城乡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将迈出关键一步。次年9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其中,将原参加新农保和城居保人员统一并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或城居保的缴费年限累计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明文列出。并明确表示,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但是,因为城居保和新农保两种制度在经办机构、资金筹集、资金来源、缴费主体、缴费方式、养老金给付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需要我们在实现城乡衔接转换过程中不断的改变和尝试中慢慢完善的。

三、广东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1.改变单一传统家庭养老格局,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引入社会养老模式

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昔日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老人群体中凸显的问题日益增多,探索新的养老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在我国,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社会化养老正在兴起,这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2013年初,在江门鹤山桃源镇三富村开始在村内试点新型居家养老,就近为家境困难的老人提供免费的午、晚餐和日托、夜托等服务。三富村居家养老资金来源是以当地社会慈善资源为主,辅之以政府的支持。三富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将逐步扩大至村内所有有需要的老人。对于这部分老人,将实行“政府补一点、邻里互助会出一点、老人家自己给一点”的方法,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三富村居家养老体系。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承担养老责任不同。老龄化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更要把视线深入老年人口数量庞大的农村,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境遇、未来农村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及稳定,必须引起重视。社会养老具有再分配功能,从而有助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化。

2.引入市场机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推广社会养老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让政府从直接的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中剥离出来,强调对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点履行监督职能,而具体的养老服务的提供交由民办。市场手段是一种竞争手段,引入市场的手段来提高养老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构建起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养老服务模式。由于农村在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等方面都落后于城市,所以需要寻求一种适合农村当地的养老模式。部分经济较发达农村可实行农村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该模式以家庭供养为核心,居住在家为表现形式,社区照顾为关键。[6]在农村,发展社区照顾养老不仅具有现实基础,而且有利于形成农村社区管理和农村养老相互促进的机制,因而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需求和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经济欠发达地区局限于其交通、基础设施的不便,把老人聚集一个区域内进行养老的方法不可行。全民养老的基础是脱贫,因此,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好低保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扶贫工作。

3.完善社会保障网络,将农村养老服务业产业化

目前,农村养老工作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给最需要扶助的老年困难群众切实的援助,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与农村医疗制度一起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庞大群众编织起真正的“社会安全网”[7]。政府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把老年人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服务供给的有效程度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给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和运营经费补贴;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列入社会公益性岗位;对社会捐赠给予税收减免。利用社区服务网络,积极挖掘社区人力物力资源,创造了“社区福利居家养老标准化服务模式”。只需要拨通24小时值班的热线电话,就可以立刻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服务。以中低成本、适宜技术、优良服务为目标,形成以农村青壮年妇女为养老护理员的人力资源队伍,将农村养老服务业构建成一个专业化、职业化和半职业化的新型的社会服务产业。

参考文献:

[1]广东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田丽媛.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孝文化缺失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10):64-68.

[3]钟建华.当前农村养老的困境与对策[J].探索.2012,(04):155-157.

[4]张艳.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朱勇.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我国机构养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6]封彦霞,刘佳.关于农村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7):44-45.

上一篇: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 下一篇:水厂自控设计中PLC控制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