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时间:2022-07-10 05:40:09

关于教育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建设教育强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教育事业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使命和职责,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加快西和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发展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促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这一根本战略不动摇,举全县之力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以教育的大发展和人力资源水平的大提升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教育是国之大计。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近邻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二战后把教育当作“立国之本”,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经济大国基础。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与科技振兴计划,大量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科技贡献率上升到70~80%,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新世纪以来,有近一半的以色列人受过13年的学校教育,每1万名以色列人中就有14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比例是美国和日本的两倍。印度尽管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但他们的精英教育、特色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功,计算机软件产业及其人才世界领先。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一个有着2亿5千多万学生、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教育体系以崭新的面貌带入了新时期新阶段,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撑,我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纵观国内外历史,生产力的飞跃,都量变于教育,质变于技术。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未来的竞争力。

(二)教育是执政之基。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在教育上抢到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加强教育事业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提升县域竞争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把教育作为立县之本,大力发扬“三苦两乐”精神(即:领导苦抓、家里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大办教育,恢复高考30年来,累计输送大中专学生6万多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000多人、硕士学位的5000多人。全县58万人口,平均每两户就有1个大学生。教育正在改变着会宁贫困落后的面貌。当前,无论从全国、全省,还是全市来看,都已经形成了重视教育、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可以说,教育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形势逼人,哪一个地方在教育方面占优势,哪一个地方就能在发展中掌握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发展教育就会落后,发展慢了同样也会落后,推动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县委、县政府和在座各位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职责。“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依靠教育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撑,依靠教育推动改革创新,依靠教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更为迫切。

(三)教育是民生之本。教育寄托着每个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讲,意味着未来,意味着希望。为了子女的前程和幸福,很多家庭都把教育作为开支的首要选项,节衣缩食地投资子女上学,有的还买车接送、租房陪读,花最多的精力,创造最好的条件,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我们都是教育的受益者,我们和我们的同事、我们的亲朋好友,都有子女正在上学读书,教育质量若不高,人民群众不答应,我们自己也不会满意;教育若抓不上去,各级党委、政府就没有尽到责任,各级干部都将难辞其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应当成为我们办好教育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应当成为我们办好教育的坚实行动。一个政府,不优先发展教育,是失职的政府;一个家庭,不优先投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家庭;一个忽视教育的领导,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力以赴地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二、主攻五大任务,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方针,牢固树立“教育兴县”理念,按照“强化管理、科学考评,尊师笃学、乐业爱生,提升质量、实现跨越”的总体思路,以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强化考评、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为着力点,以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为突破口,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为保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实现“三年达到全市一流,五年达到全省中游”的奋斗目标,促进全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主要目标是:通过三至五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县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布局趋于优化,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考评体系日益健全,师资水平大幅提升,师德师风明显好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增强,教育总体发展达到全市一流、全省中游水平。

工作重点是:

(一)普及规范学前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前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初期阶段,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一要抓规划建设。按照“育人为本、合理规划,保证规模、就近入园”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实际,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序列。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规划,集中力量率先在县城和乡镇所在地建设一批标准化幼儿园,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不断加强幼教队伍师资水平,切实抓好县幼儿园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逐步在农村小学推广幼儿教育,充分利用撤并后的闲置学校,改造建设幼儿园,开设学前班,力争学前一年普及率达到85%以上。二要抓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不断规范办园行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监管体系,根据幼儿成长特点,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办学新模式,创新学前教育特色服务,为更多的儿童提供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切实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和保姆式倾向;加大对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给学前幼儿创造一个快乐、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努力使每一所幼儿园都成为家长放心满意的幼儿之家。

(二)夯实提升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坚持“方便学生、统筹规划、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小学以方便就近入学为前提,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因地制宜办好必要的教学点,确保适龄儿童学有所教;农村初中要围绕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稳步推进寄宿制中学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力争到年,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二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科、每一堂课,实行科学化、制度化和精细化教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落实联合国儿基会爱生理念,推广山东杜郎口教学经验,稳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坚决摒弃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教。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保障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职责,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宣传落实力度,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和辍学生返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要切实解决贫困弱势群体适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残障儿童就学问题,依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做优做强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我县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新型城镇化加速、现代农业提质的新阶段,大力普及高中教育,有效增加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能为我县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储备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后备人才。我县“两基国检”达标后,义务教育得到明显加强,但高中教育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瓶颈”,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做优做强高中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县实际,高中教育要以“育名师、建名校、出人才”为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优化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适龄人口的就学需要,科学规划高中学校,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加快县一中世行项目、县二中灾后重建项目和成名高中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县一中、县二中和成名高中三足鼎立、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师聘用制度,拓宽优秀高中教师来源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高中教师补充、引进机制,每年从重点师范院校招录一批学科紧缺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引进一批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高中优秀教师,进一步优化高中教师队伍结构。建立高中名师培育机制,坚持理念引导、主攻课堂、学科组团、科研带动、名师点拨的培训思路,建立教师轮训制度,每学年选派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或专业科研院所进行培训,鼓励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部级培训活动,通过名师的传、帮、带,激励带动骨干教师的发展。扎实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加强师德师风与教学基本技能教育,提高高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努力营造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要提高办学水平。按照教学设施标准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学校办学特色化的要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育团队、精细的学校管理、优质的教育质量,示范引领全县基础教育,提高高中教育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力争到年,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以上,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20%以上,高考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实现较大突破。县一中和县二中作为我县主要的高中教育阵地,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知名品牌学校。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联系得最紧密。培养一个技能型人才,可带动一户人家致富;培养一个发展型人才,可带动一方人致富。我县每年有4000名的初高中毕业生步入社会,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至关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的理念,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不断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一要探索办学模式。积极整合资源,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扩大办学规模,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要以县职业中专为依托,整合县农广校、电大以及劳动、农业等部门资源,组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氛围,面对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围绕县内外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设置,开展品牌专业创建活动,打造3-5个拳头专业品牌。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操作,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形成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提高职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增强职校的吸引力。三要突出培养重点。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鼓励和引导他们接受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提高其就业创业本领;立足服务农村经济,将农业技术培训与科技示范户建设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使青壮年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紧密结合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工业集聚区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城镇建设实际和劳务市场需求,实行校企联合、校村、校际联合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订单培养、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1至2门实用生产技术、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一项能在城镇创业、就业的技能,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尤其要加大对外联系,依托发达地区和我县劳动力重点输出地,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实训基地,提高我县劳动力队伍的就业竞争力。

(五)鼓励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不仅是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更是教育改革的催化剂。要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和“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教育布局结构,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的原则,积极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兴办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学校,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办学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依法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在评先选优、招生升学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建立健全民办教育资质审核、质量监控和督导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指导、财务审计和宏观管理,促进民办教育依法办学、稳步前进、规范发展。

三、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具有主体性和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以培育“一批名优校长,一批优秀班主任,一批骨干教师,一批特色学校”的“四个一工程”为载体,以校风建设为根本,教风转变为核心,学风培育为目标,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和特色学校建设,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一)培育一批名优校长,建设专家型校长队伍。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教师的榜样,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动和成就一所好学校。我们要站在推动全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切实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正确办学思想、较高理论水平、丰富管理经验、善于开拓创新的专家型中小学校长。一要创新办学理念。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育行为、管理水平等个人素养对学校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作为校长,要对教育充满爱,懂得、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善于研究业务、研究管理,能够深入课堂、深入一线。要在先进的治校、育人教育思想指导下,融进自己对教育方针的理解,结合本校实际形成以观念引领方向,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机制激发活力,以质量打造品牌的办学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个性独特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围绕办学目标,发挥学校党组织、共青团的作用,从规划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全方位探索育人新途径,提高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二要强化校长学习培训。建立校长学习培训和岗位交流制度,定期组织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或名校学习培训,鼓励县城和重点学校的校长到农村山区学校挂职或任职。同时,通过举办校长办学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研讨会和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会、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等形式,切实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三要严格校长考核管理。改革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行聘任制,完善校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推行校长专业化管理。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制度。严格落实校长教育管理质量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校长年度工作和任期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严格考核,对群众反映不好、政绩平平、考核结果连续两年排名末位或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校长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撤职、解聘,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四要改革校长选用办法。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的探索和试点,逐步打破级别、资历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培养、造就、引进一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校长。

(二)培育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班级育人水平。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教育艺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等影响着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为着眼点,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班主任队伍。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班主任要“心中有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在智力、情感、兴趣、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注重师生和谐关系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培养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创建健康向上、管理科学、富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班集体,使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人”。二要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紧密联系实际,制定班主任任职条件,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培训任职、聘任考核、津贴发放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规范管理。要合理安排班主任教师的课时工作量,保障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班主任激励竞争机制,认真做好选聘工作,建立工作档案,提高班主任津贴,积极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鼓励中小学教师乐于担任班主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在学校教育、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班主任成为广大教师踊跃担当的光荣而重要的岗位。三要加强班主任培训。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有组织地从职业道德、自身修养、专业能力等方面对班主任开展系统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社会考察,交流工作经验,提高政治、业务、心理素质和研究能力,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育人水平,促进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培育一批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教研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县内、市内、乃至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较高知名度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对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要发现典型,搭建平台。按照分层培养、逐级提升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科、结构以及城乡分布的均衡,在各层次、各学科教师中,注意发现典型教师,遴选具有良好的思想业务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特别注重城区和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分布的均衡,重点培养和认定一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要注意搭台子、压担子、指路子,通过实践锻炼、拜师结对、跟踪培养等途径,大力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二要培养提高,壮大队伍。从培养教师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抓起,鼓励骨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职业理想,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引导骨干教师丰富知识结构,增强团队意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教研水平。鼓励骨干教师不断进修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名校考察或挂职学习,建立稳固的培养和考察基地,促进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示范作用,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要加强管理,严格考核。按照“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育标准,强化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考核,重点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履职情况、教育教学实绩、教育科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考核,以引导骨干教师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知名度,创造新业绩。积极探索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先争优,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订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吸引一批名优校长、优秀教师到我县任教。力争培养名教师100名、骨干教师500名。凡获得县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称号的,在职期间每年给予30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

(四)培育一批特色示范学校,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当前我县基础教育从整体上进入了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我县教育强县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优质发展、内涵发展将是我县教育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千校一面”的传统教育格局。要全面理解教育公平含义,正确处理硬件与软件、普及与提高、均衡与优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施重点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提高的发展策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要把示范创建活动同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生源布局、师资力量、发展基础等各类因素,努力扩大并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要科学制定特色学校的建设规划。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各学校要遵从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立足实际,对现有的办学条件、文化底蕴、师生素质、教育环境、办学特点、传统优势、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科学论证,找准特色建设的着力点,确立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校特色建设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促进特色学校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中小学校风建设示范校”、“中小学德育示范校”、“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和“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特色示范学校。二要精心培育特色学校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精神文化特色与办学方向有机统一,大胆借鉴名优学校先进做法,精心培育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并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和创新,在广大师生中不断强化渗透,潜移默化地形成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意识和精神动力,逐步形成独具魅力、永葆活力的学校精神文化。三要全力彰显特色学校的环境文化。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它是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校园规划建筑品位,无论是校园的整体布局、校舍建设,建筑风格、环境美化,还是标牌、墙饰、雕塑、宣传设施等,都要讲究整体效果,融会贯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体现高雅宜人,彰显人文价值。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好校园资源,积极创建富有时代气息的班级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和橱窗文化,使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都反映学校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会说话,使学校的一墙一壁都能育人,建设和谐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四要着力打造特色学校的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办学理念为指导,按照办学目标要求,制定实施好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考评激励制度和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运行制度,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师生满意度测评等系列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和共同愿望,提高校园和谐度和美誉度,打造优美校园、和谐团队,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氛围,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形成特色学校的制度文化。五要大力开展特色学校的教育科研。贯彻“科研兴校和科研先导”的特色发展思路,强化科研意识,广泛宣传科研对于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人人为创建特色学校献计献策的主人翁意识。要健全科研网络,把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核心和动力,使每一个教师都为特色学校建设尽职尽责,激发全体师生热爱学校、奉献学校、建设学校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力争办成“育人特色明,教学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特色学校。六要全力抓好示范学校建设。要全面实施重点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提高的发展策略,对县一中、县二中、县职业中专予以重点支持和指导,分别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和部级重点职专。要按照市级示范学校的办学标准,集中力量力争五年内使全县初中(含九年制学校)和中心小学硬件建设基本达到市级示范学校标准,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在全县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学校,争创市级示范初中(九年制学校)9所、市级示范小学10所、县级示范小学20所。初步形成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整体优化,符合县情实际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格局。通过发挥省、市、县三级示范学校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全县各学校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四、强化四大保障,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期望值大,社会关注度高。要保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必须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投入机制、打造良好环境、狠抓责任落实四个保障上下功夫,真正把教育强县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改革办学机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创新办学思路,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为学校发展营造宽松的服务环境,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二要完善乡镇学校管理体制。坚持以县为主,强化乡镇责任,不断完善乡镇中小学校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推进乡镇学校均衡发展,提高镇乡教育管理水平。三要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岗位管理,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逐步完善按需设岗、公开招考、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打破教师职务(职称)聘任终身制,严格执行“三年一聘”制度,建立学校用人动态管理机制。建立与聘任制度相适应,能够体现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的工资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区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制定鼓励和吸引教师到农村任教的相关政策,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县城学校新进教师,一律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以上的教师中公开招考。新任教师必须在农村任教学校工作5年以上才能申请调动交流。教师原则上不得调出教育系统,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借调教师从事教育系统以外的工作,有特殊情况确需调出或借调的必须经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以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二)创新投入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无论县财政多困难、压力多大,都要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足额落实教育经费,从明年开始,每年县财政将安排300万元作为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教研、教改、奖励、特困大学生救助和学校安全建设等支出。二要大力倡导社会捐资助学。鼓励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捐资10-50万元的,由县委、县政府授予荣誉称号;捐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内修建学校单体建筑的,可以用捐资人姓名或企业名称命名;捐资200万元以上修建学校单体建筑的由县委、县政府立碑,并载入县志。全县各类企业更要履行社会责任,反哺桑梓、回报社会,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发展。

(三)营造良好环境。一要大力实施教师关怀工程。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采取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师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好教师住房难的问题,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指导教师释放压力,舒缓精神,轻松教学。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减少各种与教育教学内容无关的检查、评比、考核活动,给学校和教师减压松绑,让教师一心一意地钻研教学、教书育人。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关心那些默默耕耘的广大教师,既要用发展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留住人,也要用更多真诚的关怀留住人,给他们以更多的温暖,真正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二要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在公路沿线学校门口设立减速带、校牌、斑马线等交通警示标志,保障师生交通安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及时查处和打击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坚决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的权益,依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大力开展学校普法教育,让法律进校园、进课堂,营造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治,坚决防止公共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学校和师生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杜绝发生学校火灾、踩踏等安全事故。三要加强教育廉政建设。近年来,教育行业日渐成为违法违纪的“高危”领域。要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做到干净办学、节俭办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教育收费、工程建设、设备购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不管是谁,一旦触犯党纪国法,坚决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四)狠抓责任落实。“国将兴,必贵师而重教”。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民生;支持教育,就是支持发展;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未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认真研究教育发展大计,解决实际问题。一要强化领导保障。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县政府常务会每年至少研究两次教育工作,听取教育部门工作汇报,深入分析教育工作形势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研究解决制约和影响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县委、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对教育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掌握动态,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及时解决。县人大、县政协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育专题视察和调研。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所学校,每年至少为学校办一件实事;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所完全小学;教育局继续实行领导包片联乡、职工包校制度。联校领导年终考核与学校教育质量考核挂钩。二要强化部门职责。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教育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保障教育发展的责任目标落到实处。发改、建设、国土、税务等部门要为教育项目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最大优惠。教育、人事、编制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理顺教师调配、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培养培训、考核奖惩、档案管理等人事管理工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公安、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大力整治各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网吧”、“三无食品”等各种侵害学校权益、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公安部门要对学校周边重点时段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查,对学校周边发生的治安案件及时查处,并实行问责制,在城区各学校要设立警务室。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尊师重教单位、个人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重学兴教蔚然成风。文明办、关工委、共青团、妇联、民政、残联等团体和部门要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帮困助学、扶贫助残、家庭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形成“党以兴教为先,政以重教为本,企以助教为荣,民以支教为乐”的社会氛围。三要严格考评奖惩。建立健全教育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将教育作为乡镇、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严格督查、奖优罚劣,确保各级各部门层层落实办学责任。要制定分类考核办法,强化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把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投入教育和保障教育等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记入干部政绩档案,与干部考评考核挂钩,作为干部表彰奖励、提拔使用、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极大教育质量考评奖惩力度,全县教育质量连续两年处于全市末位的,要对教育局领导班子予以调整,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调离。学校教育质量连续两年考核成绩位于同类学校最后一名的学校,校长、副校长进行免职解聘,教师不得评优选先。

上一篇:乡村特困户帮建工作意见 下一篇:推动跨越式发展实施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