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的琴》与《和你在一起》两部电影

时间:2022-07-10 04:34:49

论《钢的琴》与《和你在一起》两部电影

摘要:《钢的琴》与《和你在一起》这两部电影出品时间前后相隔十年,都是讲为了理想在现实里挣扎,普通家庭中父亲强撑一片天让孩子学琴的故事,前者做琴,后者学琴。《钢的琴》里的父亲下岗后又因家庭矛盾,但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圆钢琴梦,于是留在自己身边,买不起钢琴的父亲倾尽全力打造了全钢的一架钢琴。《和你在一起》里的父亲,当年在火车站捡到一个弃婴,弃婴身旁有一把小提琴。父亲刘成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执意把孩子培养成一名琴童并抚养大。为了让孩子成功,带孩子到北京拜师学艺,孩子先后被大城市的迷幻世界迷了眼,在最后时刻放弃参加比赛在火车站为父亲演奏了一曲。

关键词:电影;立意;人物结构;配乐;对比

1、立意相似

《钢的琴》中偷琴、做琴、终止、继续、完工,成为一条主线。侧重讲怎样做钢琴,把做钢琴中一系列困难的解决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演绎,给打造钢琴抹上了浓重的悲壮色彩。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集中表现为小圆父母亲之间对于小圆的争夺拉锯战,钢琴则是法码。小圆父母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小圆爸下岗后凭力气勉强糊口,小圆妈妈改嫁给一个卖假药的。虽然小圆爸爸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真的打造出了一架钢的琴,小圆坐在钢琴前却是一句怀疑的话“爸爸,这琴能弹么?”小圆爸爸到底输给了小圆妈妈,没有打赢这场战争。理想主义到底还是又一次输在现实面前。

《和你在一起》侧重讲怎样学琴。小春对音乐的热爱经过三个阶段:最初源于对母亲的思念,父亲说那是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于是背琴和父亲来北京拜师。第二阶段是江老师传导给他的理念,不能为了母亲而拉琴,而是有了音乐会觉得生活很美好。小春在这个阶段真正爱上了音乐。第三个阶段是余老师用小春的身世点拨他,要懂得感恩,音乐不是炫耀技巧,而是要融入感情。随着小春在火车站为父亲拉响一曲老柴,剧情推至高潮,小春站在一个比音乐比赛更为广阔的舞台上,伴着感恩之心完成了演奏,真正爱上并且理解了音乐在自己心中的份量。

两位老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江老师是理想主义者,音乐理想被现实空间挤压到破旧小屋里。现实主义者余老师善于攻心,在这个社会上如鱼得水。林雨与小春最后也分别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一个耍心机,在比赛前大打心理战术让小春主动退出,一个放弃比赛选择去车站为父亲拉奏一曲报答父亲,做江老师一样的人。

2、人物结构

两部影片的人物结构也很相似,都存在一个三角形结构:父亲――孩子――类似于母亲的女性角色。这种角色的安排也许都是出于同一种思路:母亲角色的缺位,让孩子对于音乐有了更为强烈的依恋与更为敏感的心灵,同时也在剧情中强化了戏剧性,凸显了父亲在孩子的音乐道路上的决定性作用。

《钢的琴》中秦海璐所饰的角色熠熠生辉,从形象塑造到表演两个层面,都非常生活化与立体丰满。《和你在一起》中的莉莉这角色如今也显得太过时,显得更为很脱离现实。这两个角色也都有可爱的相似之处,都是不懂得计较细枝末节,因为爱情而神魂颠倒、迷迷糊糊的小女人。《钢的琴》中的小女人继续爱情,《和你在一起》中的小女人走出上当受骗的爱情重新开始一种本真的生活。无论是继续还是走出爱情,她们的迷迷糊糊,都是面对现实生活所做出的一种消极抵抗。像《钢的琴》中小圆的母亲那样嫁给一个卖假药的,像《和你在一起》中小春的亲生母亲把孩子扔在车站,都属于现实的选择,然而为了爱情或者为了理想而迷迷糊糊的小女人反倒更为可敬可爱。

《钢的琴》与《和你在一起》的父亲形象倒很相似。都是不肯在现实面前低头,把理想拱手交付出去换的人。这两个角色都塑造得很成功。小春的角色表演精彩绝伦。他的表演张弛有度,孩子脾气的任性、因爱音乐而滋生出的高傲率真又表现得相当真实。最后一场在火车站的表演挥洒自如、真挚、投入、自然。

此外,《钢的琴》的表现面比《和你在一起》更为宽广一些,是一组社会底层人物。这群好汉不是在造钢琴,而是在为小圆爸打抱不平。他们不是在完成工程,而是在挑衅现世功利的价值观。他们明知这件事情之荒诞,但也是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来刻意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厂子解散了,他们从此沦为社会底层,但手艺还在,自己仍是集体的一员,而没有被这个社会遗弃。地点也很有讽刺意味,破旧的工厂大门打开,一群曾经的主人气宇轩昂的走进去,完成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使命。3、配乐

《钢的琴》的配乐是俄罗斯的柳别乐队。沧桑沙哑的嗓音正是一群江湖好汉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生活的无奈和感叹。这给影片披洒上了悲壮色彩。属于小圆爸爸那群好汉,包括那位工程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工厂正如他们逝去的青春一样变得残破不堪,那象征国企辉煌的两顶大烟囱终于也被炸掉。那个国营老厂子的辉煌时代就这样被埋葬,他们是唯一一群围着墓地唱歌的人。葬礼结束,生活还得昂头继续。《和你在一起》中的配乐选用一些曲名,每首都很贴切的,符合剧情。

《钢的琴》中的配乐更喜感。就感染力及与剧情的融合推动而言,《和你在一起》更胜一筹。《钢的琴》的结尾稍显苍白无力,那个小女孩坐在钢琴面前之后的配乐太过平淡,导演是刻意要用平淡来表现这件事情的悲壮。理想主义到底被现实主义所打败,小圆爸爸倾尽全力也没能扳回败局,用尽所有努力最后换来的仍然是一个零。不过这个作为电影结局是否该表现得更有冲击力一点呢?能否让这个零更具有份量些呢?哪怕它仍旧是一个零!

4、总结

理想主义在现实主义下是激进的,美好的,但最终还是被现实主义所打败。即便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倾尽全力的想打败现实主义,但现实总是如此残酷,结局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两部影片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都表现了理想主义的悲壮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参考文献:

[1] 杨击,后现代乡愁:《钢的琴》的情感结构和叙事策略,艺术评论,2011

[2] 张猛、皇甫宜川、蒲剑、石川,《钢的琴》四人谈,当代电影,2011

上一篇:有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打造生本科学课堂 下一篇:藏族神话中的万物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