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偏爱节奏感

时间:2022-07-10 04:12:03

大脑偏爱节奏感

在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字经常会用一些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使音调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而当我们听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句子时,的确会产生愉快的感觉。人类似乎从本能上很偏爱这类句子,因为听起来朗朗上口。即使是完全没开化的住在极其偏僻地方的土著,他们对听起来有节奏感的句子仍然有所偏爱。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朱光潜曾在《诗论》里有过相关的记载,一个英国人去非洲考察,即使和土著部落的语言不通,给他们念诗时,听到押韵的地方他们也会鼓掌跳舞。

人类大脑为什么对押韵或节奏感有与生俱来的偏爱呢?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利用数学模型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不规则的噪声,和谐的音符可以激发耳内神经元的规律运动,为人体节省能量。而且,这种由平稳的正弦波组成的悦耳的声音引起了整个人体的良性共振,让人体各部分维持良好的平衡,并将积极信号传递给了大脑,使大脑感到舒适和快乐。

除此之外,我们用押韵发声时,发音器官同样可以捞到好处。我们知道,在发声时,舌头、喉咙等器官都会参与其中,因此有舌音、喉音等称谓,而同个发音器官发的韵母相近能够让发音器官之间的合作更加和谐,使人感到舒适。如此看来,我们对节奏感的习惯是根深蒂固的。

而且,集体潜意识的形成还使得这种感觉一代代传承下去。集体潜意识是存在于潜意识里的人类共同拥有的意识,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类群体随着时间而积累的普遍心理认识。我们熟知的“恐惧感”就是集体潜意识的代表,人类偏爱节奏感,也是由祖先那传递下来的另一种集体潜意识的体现。

我们自打有生命的那天起,就已经在和各种有节奏的东西打交道了。当我们还是胎儿,母亲有节奏的心跳声和呼吸声便伴随在左右,基本上是4次心跳伴随一次呼吸。如果母亲的心跳和呼吸节律比较平缓,那么我们会收到放松的信号,从而形成我们最初的安全感。后来,节奏感给身体带来的天然好处在一代代传承中得到了强化,最终转化成了人类共同分享的意识财富。

那么,节奏感又是如何一次次得到强化的?很简单,大部分都是人们鼓励的产物。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学押韵的技巧了,现在仍是如此,韵律很强的诗歌,比如《唐诗三百首》,还有一些有节奏的民谣,都是孩子们的必修课。我们说出押韵的话,或者有节奏的句子都会受到大人的称赞和表扬,即使长大了,我们也会受到周围同事或者同学的赞许。这种正强化使押韵更加深入人心,以至于即便没有别人的夸奖,我们也会产生愉快的感觉。

此外,人们喜欢押韵、有节奏感的句子,或许是因为记忆的需要。众所周知,具有规律的东西比起那些毫无规律可循的东西更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将押韵的技巧应用到句子里,让句子更有规律可循,显然是记忆的好方法。押韵和节奏感让语言变得有章可循,这也是让我们偏爱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句话,因为节奏感在诸多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所以才让我们“欲罢不能”。

上一篇:不同起始条件化学平衡问题的解题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古代快递泄密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