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挖)孔灌注桩超声波检测方法与缺陷判断

时间:2022-07-10 03:53:58

钻(挖)孔灌注桩超声波检测方法与缺陷判断

摘要:钻(挖)孔灌注桩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原理、声测管的埋置数量、布置方式和材质选择;超声波法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灌注桩、超声检测、方法与缺陷判断

前言

钻(挖)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建筑等领域,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为了确保桩基质量,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精心组织施工外,试验检测机构也应有一种先进、可靠的检测手段去严把质量关,判定灌注桩的工程质量。超声脉冲法(简称超声波法)就是一种设备简单、检测迅速方便、定性定量准确可靠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已被列入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又制定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这无疑为超声波法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钻(挖)孔灌注桩超声波检测方法

1.超声波法的原理:超声波法其理论基础是声波在被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在理想的无限大固体介质中,弹性波的波速V与介质特性(E、ρ、μ)之间,对于纵波有如下关系:

Vρ=E/ρ*(1―μ)/(1+μ)(1―2μ)

式中:E――弹性模量

ρ――密度

μ――泊松比

因而,从实测的声速特性,就可以反映所穿透的介质特性的变化。对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桩,其原理是:当仪器中的脉冲信号发生器发出一系列周期性电脉冲,加在发射换能器的极板上,电脉冲通过发射换能器转换成一系列超声脉冲,穿过被测的混凝土,并被接收换能器所接收,接收换能器把带有介质特性的超声脉冲信号重新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整形,仪器就会显示出混凝土的各种物理量(如声时、幅值、频率,波形),不同的介质,这些物理量也是不同的,通过分析这些物理量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2.声测管的预埋:声测管是超声波检测时换能器进入桩体的通道,它是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应将声测管的布置和埋置方式标入图纸,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埋置的质量,以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2.1声测管的选择:声测管材质的选择,以透声率较大,便于安装及费用较低为原则。目前常用的管子有钢管、钢质波纹管、塑料管三种,目前许多大直径灌注桩均采用钢管为声测管。声测管的直径,通常比径向换能器的直径大10mm,常用规格是内径φ50~60mm。管子的壁厚对透声率的影响较小,所以,原则上对管壁厚度不作限制,但从节约费用的角度而言,管壁只要能承受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则越薄越好。

2.2 声测管埋置数量和布置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93―9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规定:在桩径较小时,由于声波换能器与钢管的声耦合会引起较大的相对测试误差,超声波法只适用于桩径大于0.6米的灌注桩。桩径0.6~1.0米应埋设双管,沿直径对称布置;1.0~2.5米应埋设三根管,呈等边三角形;桩径2.5米以上应埋设四根管,呈正方形。

2.3声测管的安装:声测管可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每段之间的接头可采用反螺纹套筒接口或套管焊接方案,管的下端应封闭,上端应加盖,以确保管道畅通。声测管之间应相互平行,误差不大于1‰,检测时应在声测管内注满清水。

3.仪器设备:超声波法的仪器设备主要有:超声检测仪、换能器(即探头)、探头升降装置、记录显示装置或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声测管等。

(1)超声检测仪:声波检测仪器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的规定:接收放大系统的频带宽度宜为5~50KHz,增益应大于100dB,并应带有0~80 dB的衰减器,其分辨率应为1 dB,衰减器的误差应小于1 dB,其档间误差应小于1%。发射系统应输出250~1000V的脉冲电压,其波形可为阶跃脉冲或矩形脉冲。显示系统应同时显示接收波形和声波传播时间,其显示时间范围应大于2000μs,计时精度应大于1μs。

除了满足上述要求外,为了提高现场测试效率,仪器还应有自动测读、信号采集、存储和数据处理系统,尽可能在现场把检测结果显示出来,为此,我们选用了北京市政研究院NM―3A型和扬州超声仪器厂HF―D型两种智能型仪器。

(2)换能器的选择:换能器应采用柱状径向振动的换能器,共振频率宜为25~50KHz,长度宜为20cm,若使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换能器,则前置放大器的频带宽度宜为5~50KHz。换能器的水密性应满足在1MPa水压下不漏水。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在长度、频带宽度及水密性方面要求相同。应注意的是,带前置放大器的换能器只能使用在超声仪器的接收端。换能器的实测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

4. 超声仪的标定: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 21:9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中第二章的内容,对超声仪进行校核,其各项技术指标均应满足要求。另外,现场检测前应测定声波检测仪从发射至接收系统的延迟时间t0,因它对混凝土声速值的计算有影响。t0值的消除有两种方法:1、时距法:在一定温度下,清水(蒸馏水)的声速是较为稳定的,可作为标准介质,改变探头间距,即可测出t0。2、直接藕合法:在清水中,直接把发射与接收探头藕合在一起(注意:应事先把信号衰减,以避免损坏仪器),测读声时值t,该值即为t0值。把t0值输入仪器中,即可消除t0值。

5.电源的准备:目前我国生产的超声仪都配置有两种电源接口:交流电220V,直流电12V或24V。当使用工地交流电时,应配置交流稳压器,以防工地电压不稳而损坏仪器。当使用直流电时,应注意不要把正、负极性接反。有一种电源逆变器,可直接利用汽车里的点烟器,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使用起来很方便。

二、桩基质量缺陷判断

现场检测:现场检测有两种方法:粗测和细测。在正式测试之前,首先把探头放置在正常的混凝土中(一般是人工放置),调整发射电压和衰减倍数等,使荧屏上出现正常波形,并把首波幅值调到4~5cm或3~4格,然后固定电压和衰减倍数,接下来就可进行正式检测了。

1.粗测:粗测一般采用平测,即:两探头置于混凝土中同一高度,每次同时往下放,测试间距为50cm,每个测试点,等波形稳定后,记录下实测参数(声时、首波幅值,必要时可记录频率和对波形进行存储或拍照)。下面以两根声测管为例,使用北京市政研究院生产的智能型NM―3A型仪器,以声测管管平面为基准,自上而下进行检测,混凝土龄期在7天或7天以上,其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2.首先将两探头置于离声测管平面最近的混凝土中(如1m),此时把仪器参数设置中的起始点设置为1,测试间距设置为50cm,采用有序测试(仪器可自动显示测至几米、测的点数),其它参数可参考说明书而定。若第一点混凝土完好,则声时、幅值和波形正常,按50cm放置,继续往下检测,当所测某点声时偏大(超过20μs)、幅值降低、波形畸变时,该点的混凝土就被怀疑有问题。若所测某点声时急剧增大或接收波首波信号都难以找到、首波及后续波的幅值大幅度衰减、波形严重畸变,则该点的混凝土肯定有严重的缺陷。若接收波首波信号找不到,首波幅值衰减严重(衰减80%~100%),则由自动测读方式该为手动测读方式,此时可向计算机输入一较大的声时和较小的幅值,为了便于总结经验,还可以把波形储存起来,以便将来做对比验证。照此方法测至声测管底,给该桩起个文件名,保存后退出检测程序,则该桩测试完毕。进入桩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若混凝土质量良好,灌注均匀性良好,混凝土7天试块强度可达设计强度的70%以上,则该桩为合格桩,检测单位可以向监理和施工单位发正式检测报告。

上一篇: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 下一篇: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