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对策与思考

时间:2022-07-10 01:15:33

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对策与思考

摘要:本文提出了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对策: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强化给材料题的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三生物 复习课 教学对策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形式中无论“X”是文理小综合还是文理大综合或是单独150分试卷,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为此笔者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生物复习的目标。

一、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复习课,更应多归纳,而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归纳。归纳那些内容、以何种形式,都应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而不能由老师包办。复习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目的在于“把厚书读薄”。归纳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聚,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性把握。高三复习,要注重运用归纳的方法。(1)整理笔记的方法。如:复习生命的结构基础这章内容时,按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来进行归纳整理。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做到对本章学习内容一目了然。(2)分类归纳法。在复习完一个模块或一个阶段的知识后,可以按着知识体系的不同,对同类知识内容给予归纳。如:学完生物的结构基础后可按生物有无细胞结构分类,对细胞生物又按真核、原核来归纳。(3)按序归纳法。这是按照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的一种方法。这种归纳方法有利于帮助我们建立起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住知识内容。(4)绘表归纳法。按照知识类别及要点项目,使用表格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可以绘制归类表、对比表。这种表格归纳法,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列表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等。(5)列知识树法。这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知识概念为主干,对知识细类及细目进行层层分解的归纳方法。它体现了知识概念的等级次序,对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大有益处。如近年来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常用的“概念图”。(6)题型归纳法。这是按照高考题型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的一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速率和成功率,对高考复习至关重要。如:对实验设计题可归纳出一般解题规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二、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教师不一定要给学生把所有知识全面地归纳,更主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生物教学中有许多训练学生归纳能力的素材,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这些材料,而只重结论的教学。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等。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使学生归纳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具体的归纳方法就是从实验和观察的具体事实材料、实验数据出发,从中得出一般性和理论性结论的推理过程,而高考题中的实验分析说明题主要就是这种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见,高三复习课中对学生归纳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上试卷讲评课时,对试题按一定方式进行归纳讲解,我认为就是第一层次,高层次最主要体现在对某一题目的讲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正确答案只是第一层次,而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才是高层次的归纳法。这就是俗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试卷讲评课时,对某一类型习题进行归类讲解时,统一说明正确答案不如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从中领悟该类习题的解答规律及注意事项。当然这要求老师在编制习题时,要作这方面的有意识准备,习题要典型,有代表性,而且有一定的递进关系。

四、强化给材料题的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中我们没有忽视给材料题、给信息题的复习,精心选题目,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这种创设情景、提供信息的材料题,打破了只重视知识定论、死记硬背的教学格局,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

备课时常提醒自己: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切不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主导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使学生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久而久之,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设置问题梯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更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下一篇:生物课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