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与心灵的守望

时间:2022-07-10 12:05:34

作为一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投入文学创作、至今仍笔耕不辍的老作家,孙建英在构建自己的文学园地时,把桐柏山区作为自己的写作基点和支柱,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这块饱经风雨洗礼的红色土地上,五十年如一日,桐柏的点滴细节、沧桑变化,都被孙建英纳入笔下。作为桐柏山的“观察者、体悟者、描摹者、歌吟者和生活、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周同宾语),孙建英其实在做着一种无言的守望,这种守望,发自内心,源于乡情;这种守望,在历史和现实的观照中,也使得他的散文世界意趣盎然,生机勃发。

评论家孙荪在对南阳作家群做散点透视时,认为南阳作家大都是“故乡的痴儿”,这是他用作家的敏锐眼光,以及批评家的深邃理性对这个文学群体的理论洞见。就孙建英而言,对这句话或许有着另类的感受。生在河南新密的孙建英,1950年代后期从郑州到桐柏山区,支援老区建设,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先后做过驻村工作队员、县报记者、文联主席,培养了几代文学爱好者。桐柏的文化氛围(位居中原腹地,山区特有的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先民们那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如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在桐柏地区就显得尤为特殊)一直笼罩着他的生活空间,与桐柏的情感纽带随着时间的加深也坚韧异常。尽管不是土生土长的桐柏人,孙建英的文学世界却是在这块土地上构建的。他的散文,也大多在描写桐柏的山山水水和山区的民风民情。就这点而言,孙建英同样是一个“故乡的痴儿”。

孙建英的散文,有两个大的指向。一是对桐柏山区的景致及人物的描写,这类散文在孙建英的散文创作中,占据的比重比较大。淮河源头的自然山水,神话传说,风土人情,是孙建英关注的重点。这些清新自然,鲜活灵动的散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使桐柏山这座“养在深闺”的大山,再度文学化起来,使其具有了走向外部世界的契机。我一直认为,文学在参与地域精神的构建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淮河源头的桐柏山区,有着独具个性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孙建英的淮河源题材的散文创作,是发现、探究、梳理桐柏精神的良好途径。此外,孙建英散文创作,还有一些颇具哲理的小品佳构,这类散文融进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社会的思考,读来颇具启发意义。而这种启发,并没有任何的说教气,作者用一种近乎朋友谈天式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和作者达成了某种心灵默契。这种锤炼文章的功夫,没有几十年的积累,难以做到。

在孙建英的散文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山、土地、性情、热爱。对于生活了几十年的桐柏山以及脚下的这块热土,孙建英是热爱的,他用自己的性情之笔,为山立传,为水歌吟。孙建英为桐柏山淳朴而厚重民风的尽情欢歌,桐柏山五十八条欢快奔流、进而造就了淮河的溪流、孙悟空与无支祁的神话、朝阳谷的石头、水帘洞亿万斯年倾泻的瀑布,以及红似火的杜鹃花、曾经腥风血雨的革命纪念地榨楼,抑或下乡驻村期间吃过的那几种特殊的饭食、期待一座稳固小桥的幺妹,都让作者感怀万分。在桐柏山生活久了,孙建英真正与这块土地融为一体:“我宛如大山石缝间的一块岩石,在岁月的风雨中聆听大山的心音,解读大山神秘的禅语……”

我读孙建英的散文,感受的是一种自然之美。孙建英的散文,并不以“大”或“长”取胜,而是用一些短小的篇幅,让你产生愉悦之感。或人或事或物或景,在孙建英的笔下,都沾染上了山的大气,水的灵动。我始终认为,孙建英其实在做着一种守望,一种乡情与心灵的守望。这种守望,快乐而又诗意,苦涩而又持重。世界在变,桐柏山也在变,而心却没有停止呼唤,关爱犹在,希望长存。读孙建英的散文,你感受不到矫揉造作。“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孙建英以自己独特的笔触,以自己独特的性灵和那种浅浅的忧伤,让你感受的是散文的大美。就如孙建英笔下的驻村岁月,艰辛、无奈之中,又饱含温情与纯真。

1990年代以来,以文化散文、历史散文等所谓的“大散文”独步散文界,散文要写的“大”,讲究“长”,要有所谓的“历史感”。这类散文被众多拥趸追捧,进而被大量摹仿导致遍布各大文学期刊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接受的多元化,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一枝独秀之后,散文究竟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散文观?这样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创作界关注的话题。这些至今尚无定论且无法定论的话题,其实也是散文创作者应该常想常新的东西。而孙建英淮河源系列散文的创作,给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答案。

孙建英五十余年的文学创作,散文仅仅是其文学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说及幽默故事的写作,也是孙建英很倾力的文学样式。在故事及小说集《千年等一回》、《走出雪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孙建英。这个孙建英,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小说与故事的世界里,或白描写实,或议论揭批,开辟了自己新的文学视界。尤其是故事创作,孙建英颇为倾心。在《千年等一回》中,可以发现,孙建英是带着激情和责任来创作故事的。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新故事传承历史文化,播撒人间真情,鼓励人民上进,丰富群众生活,其功甚伟。一本《故事会》,很多人传阅;一则小故事,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一个好的故事,不是轻易就可以创作出来的,它需要作者在有限的篇幅里,用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给人以启迪,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写作技巧,是难以胜任故事写作的。在故事创作的园林里,孙建英以其写作实践,拥有一席之地。

桐柏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发展,孙建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写散文,写小说,写故事,在省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丰富了桐柏文艺的百花园。在完成创作的同时,还提携、扶持了一大批桐柏文学青年。如今,很多人忆及孙建英曾经给予的帮助,都感慨不已。目前,年逾古稀的孙建英宝刀不老,创作的历史长篇小说《御赐剑》即将付梓。我们祝愿老作家保重身体,再次焕发艺术的春天。

上一篇:援疆凸显“五大对接” 下一篇:中国娱民生活进入“粗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