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PP的12种怪现象

时间:2022-07-09 10:55:54

宝宝PP的12种怪现象

从头到脚,妈妈对宝宝的呵护可谓是全方位的,但有一处您可能会忽略,而事实上,那个地方偏偏是最需要妈妈特别关照的,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不一样的呵护。怎么样,猜到了吗?对了,那个神秘的地方就是宝宝的“出口”――。

“宝宝排便时好像存在阻力,似乎很困难的样子,排出的便便很细,简直就像挤牙膏一样!”

可能诊断:低位直肠畸形

关键词:隔膜

PP的特征表现:在正常的位置可以见到有明显的凹陷,肛管被一层隔膜覆盖、闭塞。当宝宝哭闹的时候,隔膜因为腹压增加而明显向外膨出。隔膜有时很薄,透过薄膜能隐约看见存留在肛管直肠内呈深蓝色的胎便。有的肛膜可以存在2―3毫米的破孔,于是那些粪便就细细的、勉强被排出来了!

育儿答疑:先天性直肠发育畸形非常多见,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1:1500至1: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一位!其中膜状闭锁属于胚胎后期发育障碍所致的疾病。妈妈们可以通过观察出生宝宝排便时的状态和大便的外观,加以简单判断。

治疗措施:由外科医师给宝宝施行肛膜切开或切除术即可。

“这真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小宝宝一拉稀就会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呢?”

可能诊断:中间型直肠畸形

关键词:瘘管

PP的特征表现:中间型直肠畸形的男宝宝可见直肠尿道球部瘘,女宝宝可有直肠阴道瘘或直肠前庭痿。此时的状况往往是在正常位置仅能看到皮肤微有凹陷,色泽较深。但没有。不过在其他位置却可以看到瘘孔。当瘘孔较大的时候,宝宝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正常排便、正常发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粪便便可能引发阴道炎等症。

育儿答疑:直肠畸形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即高位畸形、中间型畸形、低位畸形,前者和后者约占40%左右,中间型畸形则为15%。因患中间型直肠畸形的宝宝粪便流出的位置不对,所以对这样的宝宝要加强护理,尽量避免感染的发生。

治疗措施:处理起来比低位直肠畸形困难,需要结扎瘘管,并行成形术。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没有及时排出胎便,而且还哭闹不止,伴有明显的呕吐、腹胀。”

可能诊断:高位直肠畸形

关键词:闭锁

PP的特征表现:一般情况下。宝宝应当在出生后10~12小时之内开始排出墨绿色的胎粪,经过3~4天转化为过渡性大便。如果出生后一直没有胎粪排出,并且伴有呕吐、腹胀,就应当检查有无先天性畸形的情况。存在高位直肠畸形,即闭锁、无肛的宝宝,部位被完整的皮肤霜盖。

育儿答疑:直肠畸形的位置越高,对于宝宝身体的危害也就越大。有的宝宝在喂奶后便开始出现呕吐,吐出的东西含有胆汁乃至粪便。此时病情如果仍未能被重视,那么就会日趋严重,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呢!

治疗措施: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路径,实施分期手术。

“小宝宝吃奶变差了,时不时地啼哭,旁边红了一片,还有黄色的东西流出来!”

可能诊断:肛旁脓肿

关键词:感染

PP的特征表现:新生宝宝的皮肤特别娇嫩,很容易因摩擦造成破损或被尿液、粪便感染,从而造成周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菌感染,进而局部发生炎症,甚至形成脓肿。有时向内穿透肠壁,有时向外穿透臀部皮肤,形成一个腔形管道,也就是医学上称的“瘘管”。此时倘若治疗不及时,感染还可能进一步扩展,乃至诱发全身的炎症反应。

育儿答疑:每次排便后都应用温水冲洗部位,注意不要给宝宝使用那些材质硬、透气性差的纸尿裤,以免伤害小家伙的肌肤,给细菌提供可乘之机,同时要精心喂养,确保宝宝远离腹泻,保证正常排便。

治疗措施:有的宝宝适宜马上实施手术,有的则应在抗感染治疗后择期手术。

“有个难以启齿的问题……从外观看,这个可爱的小宝宝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可能诊断:两性畸形

关键词:发育与性别

PP的特征表现:正常情况下,宝宝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但如果出现了性腺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就会影响到宝宝内、外生殖器官和未来第二性征的发育,这样就会造成两性畸形。而婴儿期则仅仅表现为外生殖器官的模棱两可,还可能伴有尿道下裂和尿生殖瘘,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仔细检查后慎重判断。

育儿答疑:生殖器官一般是在胚胎时期由性染色体决定其发育方向的,对于两性畸形的宝宝而言,无论是真两性畸形还是假两性畸形,总之发现得越早越好,通常最好做到在两岁之前确定其性别,这样才有利于宝宝将来身心发育的健康。

治疗措施:在正规医院通过科学、周密的检查,确定宝宝正确、真实的性别后综合施治。

“宝贝的小屁股出现了大片的红斑,还顶着一些小小的丘疹,主要集中在外阴、臀部。”

可能诊断:尿布皮炎

关键词:炎症

PP的特征表现:小宝宝离不开纸尿裤,但是由于宝宝的皮肤很薄、代谢功能相对较差等特点。往往在长期被纸尿裤遮盖的部位会出现肌肤的损害,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腹股沟、外阴以及皮肤皱褶处等部位,表现为边缘较为清晰的红斑和丘疹,严重时可见水疱、糜烂,甚至呈现为表浅的溃疡或者继发化脓性感染。此时宝宝又疼又痒,不得安宁,影响吃奶和睡眠。

育儿答疑:引起尿布皮炎的主要原因是纸尿裤更换不及时,小宝宝的臀部被湿、热的环境所包围,粪便中的细菌得以繁殖,并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产生氨,进而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另外,即使是使用尿布,残留在尿布上的染料、洗涤剂、皂液同样也可以引起这类疾病。

治疗措施:轻者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爽身粉,较为严重的则需要皮肤科医生开具油剂药物外用治疗。

“宝宝突然发烧了,而且手心、脚心、口腔和周围怎么还出现了奇怪的小泡泡呢?”

可能诊断:手足口病

关键词:传染病

PP的特征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组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腔疼痛,手、足、口腔和臀部皮肤出现疱疹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传染病。周围的疱疹其实只是全身症状的冰山一角。人是肠道病毒唯一的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的传播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粪一口(不洁食品)”传播;二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三是通过接触病人的肌肤、黏膜疱疹液而被感染。

育儿答疑: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任何年龄段的宝宝均可发病,绝大多数患病宝宝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对于那些3岁以内的宝宝而言,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大,

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可以造成死亡,必须予以重视。

治疗措施:轻症宝宝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重症宝宝应即刻留院、隔离、积极治疗。

“那次宝宝排完大便后,在给他擦屁屁时竟然发现处有个红的肿块凸了出来!”

可能诊断:直肠脱垂

关键词:先天或后天

PP的特征表现:一般情况下排便时有肿块从脱出只是疾病最初的现象,此时排便后肿块往往会缩至内。过一段时间,经过反复发作,病情加重,即使是便后肿块也无法回缩,只有用手托回才行。从此,只要咳嗽、哭闹、剧烈运动等,凡是可能会增加腹压的情况,都会使直肠脱出来,造成疼痛、黏膜充血、水肿、出血、溃疡,甚至坏死……

育儿答疑:直肠脱垂有先天和后天两种情况,表现为肛管直肠向外翻出而脱垂于之外。应全面改善宝宝的生活习惯,增加营养、提高体力,避免便秘和腹泻的发生。此病多发于4岁以下的宝宝,1岁以内的宝宝则非常罕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可以自愈。

治疗措施:可采取中药补中益气治疗。有的宝宝在医生采取药物硬化疗法无效后,也可选择手术。

“前些日子宝宝持续发烧,现在体温正常了,可是手指、脚趾、周围出现了脱皮!”

可能诊断:川崎病

关键词:全身血管炎

PP的特征表现:和手足口病一样,在罹患川崎病时,宝宝的脱皮现象也只是疾病的一个小小表现而已。川崎病又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此病的宝宝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双侧球结膜充血,口腔、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皲裂、糜烂,伴有皮疹,手足部硬性水肿,恢复期手指、脚趾、特征性脱皮,严重者累及心脏,出现心肌炎、冠状动脉瘤。

育儿答疑:这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此病好发于6个月~18个月的宝宝。患儿绝大多数在5岁以下,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周围环境的污染也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

治疗措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视病情采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

“宝宝好像对于排便有些恐惧,哭哭啼啼的,大便开始总是硬头,手纸上还有些血迹!”

可能诊断:肛裂

关键词:便秘

PP的特征表现:如果宝宝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那么很可能出现排大便不规律的状况,结果由于粪便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过长而出现硬结,从而在强行排便时会造成的裂伤,此时宝宝排出的大便可能挂有少量的鲜血,血迹也可能附着在纸尿裤或手纸上。肛裂一般出现在正中线的前后方,妈妈轻轻用双手分开宝宝的就可以看到一条裂口!

育儿答疑:一定要给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积极防治便秘,否则宝宝排便越不规律,排便时就越疼,排便越疼就越惧怕排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肛裂经久不愈。注意给宝宝多饮水,饮食上增加粗纤维的蔬菜、水果,不过敏的宝宝也可以外加冲饮蜂蜜水。

治疗措施:便前、便后温水坐浴,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外用药,无效者需实施手术。

“宝宝的大便上经常带有条状的血迹,呈鲜红色,虽然量不是太多,却让人触目惊心!”

可能诊断:直肠结肠息肉

关键词:慢性便血

PP的特征表现:患有直肠结肠息肉的宝宝大便排到终了阶段会出现便血的状况,在粪便的表面可以看到鲜红的血迹,往往只是附着在大便的表面,并不与之相混。仔细观察可在粪便上看到沟槽状压迫的痕迹,那正是粪便通过息肉部位时造成的。如出现嵌顿,则导致出血。

育儿答疑:息肉可以发生在宝宝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一般以结肠最为多见。发病年龄相对集中于4~6岁的宝宝。因长期少量出血或失血可以引起宝宝贫血。还可能引起肠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部分宝宝的息肉可以在根蒂部自行断开脱落,而最终自愈。

治疗措施:在明确诊断后,医生可以采用手术或内窥镜的方法摘除息肉。

“宝宝最近总睡不踏实,翻来覆去、烦躁不安,还用小手去抓小屁股,这是怎么搞的?”

可能诊断:蛲虫病

关键词:寄生虫病

PP的特征表现:人体内可以有许多种寄生虫,小宝宝比较容易感染的有蛔虫、绦虫和蛲虫,其中尤其以蛲虫感染相对更为常见。蛲虫喜欢晚上从宝宝的爬出,并在附近产卵,从而导致小宝宝奇痒难忍。

育儿答疑:蛲虫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食物、衣物或玩具等,经“粪~口”途径传染,在宝宝的体内成虫,反复感染,并在托幼机构或家庭内流行。蛲虫感染不仅使得宝宝睡眠质量下降。烦躁不安,夜间磨牙,还会引起食欲减退或恶心,时有腹痛、腹泻、尿频等现象发生。

治疗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洗,必要时外用及口服驱蛲药物治疗即可。

上一篇:宝宝长牙 父母须知 下一篇:秋季宝宝“水果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