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单质押业务的模式及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7-09 10:02:21

仓单质押业务的模式及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摘要] 由于传统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是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而多数中小企业可作为抵押的固定资产有限,通过仓单质押模式可以让企业通过流动资产实现融资,为解决银行“存贷差”开拓了新的放贷模式。本文主要通过对仓单质押业务的模式分析,识别存在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仓单质押 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一、仓单质押业务的概念

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所谓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的有价证券。仓单质押贷款就是指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然后可以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仓库监管货物。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为仓储企业拓展服务项目,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应该得到广泛应用。

二、仓单质押的业务模式

根据质押品存放的地理位置不同,可以将仓单质押的业务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监管方仓库存放押品模式。指在监管方就近设有仓库且贷款企业自有仓库不足或不具备储存条件的情况下,将押品交予监管方仓库存放。仓库的经营和管理由监管方负责,同时押品的装卸、存储、保管监管也由监管方负责。

2.贷款企业自有仓库存放押品模式。指在贷款企业自有仓库具备存储条件、库容充足的情况下,将押品存放在贷款企业的自有仓库内。由监管企业派驻监管员对押品进行监管,押品的装卸、存储、保管等有关单证、操作和流程由监管企业与贷款企业通过协议确定。

3.第四方仓库存放押品模式。指在贷款企业自有仓库不足或不具备存储条件且监管方就近没有仓库的情况下,将押品存放在第四方仓库,押品的装卸、存储、保管等有关单证、操作和流程由监管企业与第四方仓库通过仓储管理协议或租赁协议商定。

三、仓单质押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被评价对象的目标及衡量这些目标的指标按照其内在的因果和隶属关系构成的树状结构。指标的名称和指标值是指标质和量的规定。般情况下,指标体系是一个递阶层次结构。为了全面、真实反映被评价对象价值的构成,并使评价指标体系便于操作运算,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系统性原则。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尽可能完整、全面系统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全貌;另一方面又要力求抓住主要因素,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

(2)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正确反映评价对象各构成要素的因果、主辅、隶属关系及客观机制,在满足完备性要求的前提下,指标的设置力求简练、含义明确和便于操作。

(3)互斥性与有机结合原则。指标体系中应排除指标间的相容性,消除重复设置指标而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不合理现象。不应出现过多的信息包容、涵盖而使指标内涵重叠,但指标完全独立无关就构不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指标之间应有逻辑关系。

(4)动态与稳定性原则。为了进行综合的、历史的比较,指标设置应是静态、动态相结合,并具有相对稳定性,以便借助指标体系探索系统发展变化的规律。

(5)可比性原则。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方案进行鉴别,选择最优方案。因此方案比较必须建立共同的比较基础和条件,符合可比性原则,主要包括满足需要的可比、消耗费用的可比、价格的可比和时间的可比等。

建立指标体系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遵循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相结合原则、直接效果指标与间接效益指标相结合原则。

2.指标体系的建立。

(1)借款人资信风险。借款人的资信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的业务能力、质押物的合法性、质押物的质量、客户信用评级及仓单的可靠性几方面。借款人的业务能力强弱会关系到他是否能到期按时还款的能力,他所提供的质押物的合法性及质量则关系到资产的评估结果,质押物不足值将成为质押贷款的重要风险点。

(2)内部管理风险。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业务操作的成败,合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监督体制、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会有效的控制业务操作流程,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外部环境的风险。任何业务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也会受到该行业的相关政策环境的影响,比如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前景预测、市场变动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

(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这里指物流企业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的风险。主要指对质押物的货物价值评估系统不完善及网络信息技术落后引起的风险。

通过分析,可以找到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如图所示。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仓单质押业务的模式做了介绍,然后对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初步建立了一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评价模型的运行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这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作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房绍坤:论仓单质押.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04

[2]孙宁:仓单质押贷款的操作要点.农村金融研究,2002.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