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庐·同里别院

时间:2022-07-09 07:56:23

同里古镇,用千年时光雕琢出了独特的人文、雅致的风物、细腻的生活。绵长的时光如同细密的针脚,勾勒出这方水土中的画意与柔情。如今,若在同里热闹的街巷,逐水而下,或许便会寻到三元桥侧的小小院落――隐庐・同里别院。

犹如其名,隐庐,虽是拙朴小舍,却有归隐山野的自在心境。

这座百年老宅在设计师仲松的梳理与设计之后,被再一次激活了生命能量,得以以一种新的面貌与意义延续丰厚的生命历程。人们来到别院,将都市生活中庸常的三五日兑换一段充满朴质古风古意的雅致纪念,以一种身心全然浸淫的体验方式感受中国传统的伦理秩序和生活美学。

整理・取舍――被叠加的时光

水系如命脉,同里被水织造出了独特的建筑及人文风貌。脊角高翘、砖雕门楼、走马楼、明瓦窗、过街楼……每一处院落人家都有一段悠长的家族往事。

同里别院的前身是庞家私宅――一座建于清末民初的传统三进式院落。原主人庞元润在光绪年间曾担任吴江商会第一任总理,是民国时期同里的资本主义创始人。他开设米行、创办邮电局、打通了苏沪之间的运输通道,是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明之人,他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成长,同时也接受西方的观念与思想。

所以,这座白墙黑瓦的庞宅本身就是一爿时代交叠的小小断面,遵循古典院落格局,但也有很多民国典型的历史遗存,譬如,西洋式的廊柱和亭台。走过民国,经历战争与多舛的命运,每个时代都在这座老宅中留下了一些不可磨灭的时光印记。所以,在设计之初,仲松对于这些“印记”进行了整理、梳理、取舍。只是做了基本修缮和现代生活所需求的基础改造,尽可能地将记录在这座宅院中的时光保留下来,将它们融于此刻的时空之中,叠加出一个在时间轴线上有所传承的、只属于这个时代的理想生活。

院与序――空间的格律

形式即内容。空间秩序即生活秩序。建造空间时的逻辑即为生活本身。仲松尽量弱化了设计的存在感,用尽量少的设计笔墨去呈现空间自身的格律之美,转译中国人自古传承的生活观念。这种大写意的手法,意蕴大于技巧,他不纠结于某个局部的选材:大理石或素水泥,黄铜或不锈钢……而是尽力以无为之态为人们营造一种恰当可感知的空间气质。

从大门进入,首先是接待空间与茶室,第一进院是开阔的厅堂,提供每日餐食,其后两进院则是较为私密的客房空间。而这些递进式的空间功能划分则是完全延续了旧建筑当年的真实生活序列。

在同里别院的设计中,“中轴”是串联起空间的线索,同时也是一种被强调的生活秩序。由中轴展开的动线看似简单直白,但在由外及内的推进过程中,礼仪、功能、情感、趣味都在层层展开。家具区域的布置沿轴线对称布列,典雅、舒缓、平和、节制。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便在这种空间的格律中得到了共鸣。

当别院遇见万物――一次全然的心物体验

2014年仲松联合曲美推出“万物”品牌家具。将那些根植于我们所生所长土壤里的文化基因,转化成为未来可以长久供给我们生活的内在驱动力。仲松秉持《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内在精神,将“致中和”的适度和谐的基本原则注入家具设计之中。

万物,便是在寻找一个路径,一种方式,让人们可以自然而然地重新融入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生活之中。而这种重新的融入,不是简单的“复古”与“复兴”,而是在“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重构中国人的生活之魂。

而当同里别院遇见万物,则是居与住、场与气、词与调的一次交融呈现,是万物“居”“用”“衣”“食”生活体系的场景还原。

在传统空间同里别院中遇见“万物”,带给大家全新的体验。

别院的设计希望能够传承中国人自己的待客之道与生活美学:私人管家为客人熏香更衣;清晨有太极拳、八段锦的体验;私房中餐厅配有二十四节气菜肴:止语茶室的雅集――品茗、闻香、抚琴、禅修……在别院与万物构筑的生活形态下,人们可以在此进行一次全然的、深度的生活体验,体验中国血脉中的智慧与生活情怀。

上一篇:容纳当代艺术之所 下一篇:KK’s home设计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