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并举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时间:2022-07-09 07:43:16

多方并举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摘 要】针对部分学生进入小学识字量少,基础落后的问题,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识字,在家庭生活中识字,在社会生活中识字,在专题活动中识字,专注点滴契机识字,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识字;多方;并举;能力

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入学时识字量相当少,他们在刚刚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在识字方面开始落后了,并且越来越跟不上语文学习的脚步与节奏,慢慢地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面对这些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只在课堂上教给他们识字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只有多方并举促使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不减,把字的基础再进一步扎实起来,才能适应小学的语文学习,成功地迈出语文学习的第一步。

一、在校园生活中引导学生识字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我充分利用校园生活,在这里找到学生识字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发挥学校厅廊设计的作用,激发学生自主识字。我们学校每一次进行厅廊设计,我就一边带领学生参观,一边向学生介绍每一块展板的主要内容,并选取他们最为感兴趣的内容简单讲解。在学生兴起时,戛然而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他们会在课间时,自发地、兴致勃勃地去看展板,遇到不认识的字,主动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2.抓住学生心理。争先恐后的为老服务,发作业。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促进学生识字。我选出在课堂中识字积极的同学,请他们下发作业,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课堂上的积极识字,会获得此项“美差”。有时,对于识字有困难的同学,我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在识字课上大显身手,因此,获得了下发作业的机会。可是,想下发作业,就必须认得每个同学名字中的每个字。因为他们有了识字的动力和兴趣,所以会很努力地学着记下每个同学名字中的生字。虽然不容易,甚至对有些同学来说还有些困难,但他们乐此不疲,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项苦差使。就这样,很多字学生很快就认识了。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识字积极了,因此,每个人都获得了下发作业的机会。现在,几乎每个同学都能认全同学的名字,算起来有一二百字呢!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二、利用家庭基地,引导学生识字。

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我”等。因此,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家庭生活中,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在实践活动中识字。

1.利用家庭资源识字。家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电视机、电脑、录音机,我请家长在其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能认识表示该实物的字。我还请家长将学习用品贴上标签,促进学生的识字。定期请家长检测,自己的孩子认识了多少新的生字,通过填写反馈表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识字量,评选出“家庭识字大王”、“周冠军”、“月冠军”等称号,有效地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亲子读书活动中,促进学生识字。我们学校一直开展“亲子诵读活动”,在读书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少汉字,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抓住学生心理,利用音像资料引导识字。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看电视,我与家长商议,给孩子适当看电视的时间和机会。但是,观看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可以看一些少儿频道有关识字的节目,比如《字宝宝乐园》,或是一些带字幕的少儿节目。

诸如给玩具贴标签、与家长玩猜字谜游戏等,也是孩子们在家的有效识字活动。

三、在社会大课堂中识字

1.超市是学生喜欢前往的地方。在超市中,每一件商品,伴随多彩包装图案的同时,都会有醒目的商标或食品名称。孩子们在逛商场时,在挑选商品过程中,就会记下这些汉字。并且,我让学生把包装袋上自己新认识的字,或教材中还没学到的字收集起来,带到学校来,让学生展示交流、互相学习,如“营养快线”、“德芙巧克力”、“旺旺雪饼”等字,学生早就认识了。

2.在我们学校周围有许多时装店、文具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分别是哪个字,我都会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细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汉字。

四、专题活动中识字

把识字当作任务来完成,当作知识来学习,有些缺乏识字兴趣和信心的学生,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和抗拒心理,从面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动手中与汉字打交道,学生的上述心理就不会很强烈,对识字会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识字,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1.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在读背诗歌中识字。

2.举办手抄报展览,学生在抄写资料、设计报名的过程,积累了汉字。

3.开展查字典、图书封面设计大赛等,使学生在竞赛中识字。

五、抓住点滴契机,渗透识字内容。

识字的教学过程,不一定是语文课堂,抓住生活中的某个契机也可以完成识字内容,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语文课堂”。

在教学“哭”字时,我就不是在课堂上正正式式地教给学生,而是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自然而然地渗透给了学生。

记得有一天,我班的一个男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哭个不停。我耐心地劝了他好长时间,还是不起作用。

我看了看那个男孩,说:“看,你把眼睛都哭红了!”就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口”字,然后写了一个“大”字,我又在“大”上加了一个“点”。“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字?”我问。“哭!”接着对那个小男孩说:“看,你教给了我们一个字,现在不要哭了,笑一个吧!”他“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我灵机一动,说:“看,他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笑眼儿多好看。”于是,我相机又写了一个“笑”字。哭和笑在孩子心中打下深深烙印。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把汉字学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能不把我们的母语教好,怎能不把汉字教好!让学生把汉字基础知识学扎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简介】

孟凡玉,小学高级教师,抚顺市学院附小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市语文骨干教师。曾获省、市优秀课、省、市优秀指导课、省百名创新型班主任、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种荣誉称号,多篇文章在《抚顺教育》上发表,《抚顺日报》、抚顺电视台曾对她的教育教学做过专题报道。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上一篇: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预习后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