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文字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时间:2022-07-09 06:30:45

撰写文字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摘要:按照撰写文字材料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了五个问题,分别为基本步骤、提高途径、应注意的问题、材料结构的构建方法及一些小窍门,在回答这五个问题过程中,探讨了撰写文字材料的内在规律,并分享笔者自身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

关键词:撰写材料 基本步骤 结构 提高途径

工作中我们有时要撰写一些文字材料,材料是一个通俗的泛称,通常指在办公或生活中涉及的文件、通知、电报、讲话等文体的总称,为了方便,下面叙述中把文字材料统一简称为材料。每种材料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但一般来说有以下几项基本要求:一要意图清楚,即说什么,明确提出问题;二要结构合理,即怎么说,围绕问题怎么展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头有尾,有理有据,主次分明;三要语言流畅,即说得好,在前面的基础上,要把材料写得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切忌把材料弄得干巴巴的,倒人味口。材料的质量高低有时会左右工作落实,提高办公效率,甚至改变别人对你的印象。材料的好坏可以有高下之分:最基本的就是讲清楚,让人明白你在讲什么;再好点的就是讲到位,让人明白你讲的主题是什么,干净简练,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脱泥带水;最好的材料讲得美,不但让人明白你讲什么,而且引人入胜,如沐春风,别人爱看爱听,通过这篇材料学到了东西,得到启发。

1 撰写材料有哪些基本步骤

按照撰写材料的顺序,一般可以分为七个主要步骤,即:把握方向、领会意图、理清思路、搭好框架、充实内容、修饰语言、反复校对。如同建房屋一样,把握方向相当于建房选址,领会意图如同确定房屋用途,理清思路相当于完成施工图纸,搭好框架相当于打好地基和建好整栋房屋的主体结构,充实内容如同彻好每个房间,修饰语言如同室内装修,反复校对就是在装修过程中不断修改。

1.1 把握方向。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文规范,特别是涉及到政治性问题尤其如此。撰写材料前一定要懂得国家法律和相关行业的规章制度,不能出现与文件和上级精神不符合的文字和语言。一般来说来,在把握方向上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

1.2 领会意图。撰写材料都是为了说明问题,这就涉及到领导和上级的工作意图。有些领导会明确说明讲哪几方面问题,这样相对来说容易把握。有些领导没有明确说明,或者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整的思路,这就需要撰写人自己揣摩领导意图,一般来说要根据领导的办事风格来揣摩,要符合该领导一贯的行文述事风格。由于大多数领导事务都比较繁忙,往往交代一件事情后有时会遗忘,这就需要主动向领导汇报,征询意见,防止在材料出现较大的偏差。

1.3 理清思路。这是整个撰写材料的重心,需要占有整个撰写材料至少50%以上的时间,由于每份材料的要求不一样,思路到底怎样展开需要具体而论,但有几点需要把握,一是要结构清楚。如材料分为几个问题,第一问题讲什么,第二个问题讲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要比例合适。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次重点,什么是修饰,重点部分应该浓墨重彩,着重阐述,次要部分一笔带过。如果人的身材比例不协调,头重脚轻,哪怕五官再端正,也会变成怪物。三是逻辑顺序正确。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一定顺序。

1.4 搭好框架。根据前面的思路,搭构好整个材料的框架,就和建房子是一样的,把每栋房屋比喻成材料的大点,一、二、三、四……把房屋的每一层比喻成材料的次点,(一)、(二)、(三)、(四)……把每个房间比喻成小点,1、2、3、4……依次类推,每栋房屋是什么用途,每层房屋是什么用途,每个房间是什么用途,这时要基本确定下来。需要说明的是,整个要点的语言结构力求相同,这样显得结构紧凑,思维缜密。

1.5 充实内容。对每个要点充实适当的内容,所有的内容必须能够受要点的约束和领导,不能混淆,切忌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统领:要点不能完全概括所属内容;要点冲突:要点所表达的内涵与所属内容相互冲突;内容交叉:各要点内容互相交叉。要防上出现以上问题,主要还是要理清思路上做文章。

1.6 修饰语言。唐代诗人贾岛为“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反复斟酌;也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典故;还有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之说。房子建好了需要装修,材料写好了也得修饰。一看表达到不到位,二看通不通顺,三看精不精练,四看出不出彩。这里有个取巧的办法,就是把材料尽可能多给别人修改,“三人行必有我师”,换个人换条思路,材料经过多人修改后语言上一般比自己闭门造车要漏洞要少些。

1.7 反复校对。这是文章最后一道工序,主要是防止出现错字、漏字,犯一些低级错误。试想,如果一份好材料质量再高,但出现几个错别字,就像吃一顿海鲜大餐快完才发现盘子里有个死苍蝇,那可是大倒味口,整份材料的档次也会大大降低。

2 怎样提高材料写作水平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说穿了就一个字――“勤”,只有勤奋才是提高材料写作水平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多”。

2.1 多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书,多看别人写的比较成功的材料是一个提高材料写作水平的好方法,通过适当的模仿和借鉴,可以在短期内较快提高写作水平。“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全盘照搬就是抄袭,适当引申叫借鉴。

2.2 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必要的积累和整理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人从少年后感性记忆的能力就不断下降,这就需要通过书面积累来保持对某些知识的记忆。建立分门别类的摘抄本按照自己喜欢和容易记忆的方式积累,特别是对一些名言警句、诗赋歌辞等要顺手记下来,说不定有些场合或者材料就会引用,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多想。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3]。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你所学的内容,通过思考,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最后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思考时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反向思维,对文章提出批判性意见,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有新的观点产生。发散思维,由一而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断深入,得出相关的或者相类似的观点,填补空白。归纳思维,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进一步提炼观点。

2.4 多写。在陆地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同理,如果不亲自动手写,永远提高不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多看、多记、多想都是为多写铺垫的,刚开始写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一定要坚持下来,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由简就繁,一步一步提高,这个过程可能有点长,但深入其中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写材料虽然很枯燥,但其中也有乐趣,成功地完成了一个材料后,那种喜悦的心情是完成其他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之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词)。提高材料写作水平也必须经历过这样三个境界,初时困惑迷惘,不知如何下手;再者艰辛痛苦,四处探索;最后有所收获后感到欢欣和愉悦。

3 撰写材料通常要注意哪些问题

3.1 忌逻辑混乱。正常人的思维都是有一定的逻辑性,也就是有一定的规律,如同办事一样,有急事和缓事,重事和轻事,大事和小事,一般来说先办急事、重事、大事,后办缓事、轻事和小事。写文章就要搞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能乱了次序,这反映了一个人的思路清不清楚,具体在第四问题中详细阐述。

3.2 忌主次不分。一份材料的重点是主要的,其他都是为了说明这点而服务的,如果重点没有讲清,其他部分写得再好,也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让人一头雾水,摸不清南北。正确的做法是主要部分要泼墨如水,毫不吝啬,洋洋洒洒千万言,次要的部分要惜墨如金,蜻蜓点水,绝不多说一句话。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结构合理,相得益彰。

3.3 忌重复罗嗦。语言讲究准确、简洁、优美,特别是领导干部需要审阅的材料尤其要做好这一点,因为领导干部通常不会有很多时间看一份材料。能够用一句话表达清楚,绝不用两句话,能够一分钟说完的不用两分钟,在表达准确的基础上,能删的删,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前面说过的除非万不得已,后面就不要再提。

说到文章的简洁,古人做得比现代人好一万倍,看看流传下来的经典,哪些不是用简洁的语言写成的,诸子百家的妙语至今在启发着我们,唐诗宋词也是字字珠玑,更不用说我们现在还经常用的成语。

撰写材料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只会少,不会多。这是最初级的阶段,写材料时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自己想表达某层意思,但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所以,写出来的材料只见枝干,不见叶子。与刚学绘画一样,只有粗线条或大致轮廓,没有具体的细部刻画,模模糊糊,看不清本来面目。

第二个阶段:只会多,不会少。到了这个阶段后感到想写的东西很多,文思泉涌,写完后什么都想保留,删了觉得可惜,语言堆彻严重。如同穿衣服,不管冬天还是夏天的衣服统统穿上,挂了很多饰物,都不想扔,结果弄得像小贩或者乞丐。

第三个阶段:想多时多,想少时少。这时写材料就有点随心所欲,该放开时能够放得开,该收拢时能够收得拢,指点江山,运筹帷幄,潇洒自如,不拖泥带水,不粘粘糊糊,颇有大将风采,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四个阶段:该多的多,该少的少。这是写材料最高的境界,材料的要求都符合客观实际表达需要,用“浑然天成”和“天然去雕饰”才可准确表达。也就是说,材料的主题确定后,就必须这样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没下一番苦功是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

4 材料的结构怎样构建

材料的架构是整个材料的重点,刚才在上面就已经讲过,一篇材料但如何搭建最佳的架构,方法很多,在这里,提供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

4.1 按时间规律。有些材料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展开是比较合理的。如:要在家里请客吃饭,按照时间顺序,先要通知客人,然后要去买菜,接下来就是洗菜、炒菜、吃饭,最后客人走了以后还要收拾桌子,刷锅洗碗。同理,要开展一项整治活动,一般把活动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做什么,第二阶段做什么,依次类推,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展开。

4.2 按空间规律。这种思维方法在介绍空间结构的材料中经常采用,而且非常简便有效,符合读者思维习惯,也容易弄清。比如要介绍一个地方的基本情况,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先介绍省会城市,然后依次介绍其他城市和地区。

4.3 按思维规律。根据人的思维习惯来展开,可以尽快地抓住要点。比如,你处在某事故现场,在拨打报警电话时,一定得把地点、时间、人员等主要要素讲清楚,让救援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4.4 按客观规律。每项工作涉及到不同的内容,这是客观存在的。工程建设涉及到规划、选址、方案、招标、质量、监理等等。卫生防疫涉及医院管理、用药安全、医疗器材等。安全工作涉及到车辆、人员、重点要害、季节防汛等等。所以,在拟定上述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各自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少出纰漏,杜绝外行话。

5 怎样掌握提升材料质量的小窍门

5.1 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在材料中,借鉴一些成熟的语言,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材料的档次与层次,另一方面,由于名言警句都是经过时间的打磨,可以使整个材料显得比较简洁精炼。在材料的开头,可以起着高屋建瓴、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增加整篇材料的气势。而材料的结尾可以给人画龙点睛、一气合成、余味悠长的感觉,引人思索,发人深省。

5.2 换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材料文体、阅读对象、具体事项,要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正规的文件材料的表达方式相对比较严谨,尽量少用口头语言,一些讲话材料用语环境相对宽松,把主要意思表达到了就行,也可以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词句,比如较长的排比句,现场冲击感要强一些。

5.3 勇于提升高度和深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写文字材料一定要具备大局观念和长远意识,有一定的思想余量。如果就事论事,局限一隅,整份材料显得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没有广泛的代表性。

5.4 注意各层标题的提炼和总结。在材料的构思阶段,区分各个大点时,各层标题要求结构严谨、统领得当,这样给人以深思熟虑、思维严谨、条理清晰、博学多才的感觉,让读者在阅读时或聆听时一下能够抓住要点,把握主要精神。这就需要在构思时反复提炼观点,细致斟酌,不断修改。

5.5 要富有时代气息。如果写出来的文字材料过于墨守成规,最后的就成为八股文,没有吸引力,打动不了听众和读者,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一份成功的材料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要有新的东西蕴含其中,要有新创意、新视点、新思路、新发现、新结论,这样才能感染人、鼓舞人、启发人。

《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山径间的小路,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注:奥巴马在09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曾引用)。写材料也得靠勤快,一句话: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贺中朝.勤学多练博采众长 深入基层善于思考――关于材料写作的几点心得体会[J].江西农业,2013(01).

[2]仲海霞.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几点心得[J].中国人才,2006(17).

[3]郭延强.写好材料是机关干部的必备素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05).

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山东东阿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在数学学习中提高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探讨 下一篇: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