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2-07-09 04:43:09

浅谈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力图改革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变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教师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将走进新课程规定的不同以往的课堂生活情境,音乐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以往的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音乐新课程的变化。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音乐教师;角色;定位

一、变“指挥员”为“引导者”

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述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过分注重知识,突出技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考虑到应该教学生什么,要教学生些什么,学生身不由已无可奈何被动地学,导致培养不出主动探究的学习者,音乐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收获不大的老问题。新《课标》则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这一教育理念,音乐教师应结合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加强学习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把过去绝对权威的主宰者转变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指导者。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可爱的家》一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这一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妹妹”“哥哥”“弟弟”“姐姐”,在这样一种“父子”,“母子”的情感体验中,学生把那种对“爸爸”“妈妈”的爱用歌声唱了出来,这其实又是借助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的成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演去学、去切身体会。

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他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总之,作为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师,首先思想要有理念,即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从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头脑要有课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心中要有教材,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手中要有教法,把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活动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让自己的教学充满快乐,让音乐之声、欢乐之声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上一篇:浅谈内蒙古地区文冠果栽培技术 下一篇: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安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