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香巴拉

时间:2022-07-09 04:36:09

越傻越快乐

遇见香巴拉,其实是一次意外。那一日,从亚丁启程,我本来打算用一天时间走乡城――德荣回到香格里拉,却意外地发现了迷人的香巴拉小镇,忍不住在这里停留。

隅居昆明,对高原上蓝天白云的壮美已见惯不惊,但稻城的高原之美却让我顿觉惊艳。绿是大绿,白是纯白,满眼色彩分明,生机盎然。出稻城不远,可以看到远方一条条延绵高耸的山脉,气势磅礴,浩浩荡荡,人在其间,豪气顿生。

因为前一夜山间大雪,道路尽头就是皑皑雪山。天空中盘旋的鹰,自由地在云层中穿梭。刚刚还在头顶漂浮的云海,转眼间近在身边,仿佛触手可及。心中的杂念随缓缓爬升的高度一点点净化,凡俗的灵魂也一同升华。雪山越来越近,似乎近在咫尺。路边开始渐渐有些积雪。在昆明长大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见到雪景,于是停车下来,在路边堆起了雪人,一边堆一边傻傻地笑,越傻越快乐。在海拔4900多米的山上,激动的心情和动作容易产生高原反应,可我们都已经忘记了前一夜的头疼。紫外线实在太强,照在茫茫雪地上折射回来更是刺眼,所以一副“巨大”的太阳镜是不可缺少的。像我这样平时戴上墨镜,世界就一片黑暗的高度近视,在这里却觉得世界如此分明。

一路走来,人烟稀少,间或遇到几位在山上放牧的牧民双手合十,对着车里的人问候“扎西德勒”,或看到正在转山的佛教信徒,拿着转经筒心无旁骛地走过。一切显得那样虔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纯粹。

“鸟语花香,没有悲伤”

雪山、蓝天一路相伴,我们即将见到传说中的香巴拉。

香巴拉,藏传佛教描绘的世外桃源。藏族传说,香巴拉形圆,状如八瓣莲花,之间缠绕雪山、秃山、石山、草山、林山、花果山、湖泊,“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没有痛苦,没有忧伤”。

初进乡城,以为自己走到了另一个世界,宁静、清洁。山间一座座白色藏房犹如上帝洒落在大山里的珍珠,明丽、清澈。硕曲、定曲、玛依三条河流如翡翠腰带由北向南并列纵贯全境,其最高海拔5336米,最低海拔为2560米,相对高差悬殊,使得它同时拥有了森林、湖泊、牧场、雪峰、河流等多种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白色藏房及引领藏族服饰潮流的疯装,都发源于此。正因为这块土地的极致纯净和地理位置独特――处于“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地带,2005年,乡城正式更名为香巴拉镇。

“白色藏房”是香巴拉三绝(白色藏房、疯装和桑披寺合为香巴拉三绝)之一,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有民居。乡城人民用一种特有的白色粘土稀释后涂抹在整个墙面,不仅使墙体美观、防雨,更主要是祈求吉祥、幸福。传说,每涂抹一次就相当于点上一千盏酥油灯,诵一千道平安经。

俯瞰乡城县,白色藏房在巴姆神山下星罗棋布,干净的街道加上白色的藏房,一切如幻影般存在。一半城市一半农田,这里的房子应该算城中村吧,却没有丝毫的脏乱差。

一磕三千次的长头

我们朝噶丹・桑披罗布岭寺出发。噶丹・桑披罗布岭寺又名甲绒寺,俗称桑披岭,占地1万平方米,建于公元1654年,是闻名藏区的呷登寺的属寺之一。原属噶举派(白教),在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改为格鲁派(黄教),因九世达赖喇嘛的经师向秋曲于1811年间在该寺做过名誉主持而名震康区。

这是一座庞大而安静的寺院。虔诚的教众安安静静地进行着自己的仪式。我们几个游客的快门声显得特别突兀。藏传佛教的寺院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墙壁上用鲜艳的壁画传播着一个个佛教故事。然而,与眼前的雍容华丽所不同,寺院本身很是庄严、肃穆。在正殿的前厅,我们看见两位修行的喇嘛正在一座壁画前磕长头。于是,我们问了旁边的寺庙工作人员,才知道他们从早上到现在已经磕了六百多次,目标是三千次。我们依照他们的方式磕了三次头,就已经感觉到累,真不敢想象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完成一生的修行。

桑披寺的偏殿还在修缮。我们有幸在这里遇到了一位通晓我们方言的热心教徒吉春,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正在修缮中的大殿。吉春曾经到过昆明打工,听得懂昆明方言,在我们与同行友人聊天过程中,热情加入进来,并主动要求带我们参观和做介绍。每年农历十月廿五该寺举行燃灯节,这一天是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日子。届时,信徒们将从四面八方赶来,场面盛大热闹。

这座新庙据说已经修了十多年,在建设过程中竟然没有用到一张设计图纸,全凭当地能刻能画的佛教信徒自由发挥而建。未来这里将会供奉一座高三十多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金身塑像。寺院的木工和装饰壁画全部由本地居民手工雕刻和绘画。当地藏民世代相传着为寺院绘画和雕刻的手艺。这里的工人虽然只拿基本工资,但只要是为寺院出力,都被他们视为无上的功德。甚至一些不能参与修建寺院的百姓还将自家的珊瑚、黄金、绿松石等珍宝都奉献给神明。

高原上的格桑花

善良的吉春晚上还打电话来询问我们有没有找到住的地方。之后的几天,每天他都发短信向我们问候平安,令我们大为感动。我们极力邀请他再到昆明工作,却被他拒绝。他坚持留在乡城完成他的大功德,也许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香巴拉。

傍晚,阳光开始退却,寒冷步步逼近。高原早晚温差大,很容易感冒。我们把冲锋衣的内层套上,继续走在香巴拉镇的街道上。遇到放学的小孩子,他们一边高喊“敬礼”,一边兴奋地举起右手比划敬礼的姿势。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胜过我们所学所知。而他们的质朴原始,又是我们不远千里离开都市的所需所求。我们不禁自私地想着,这里永远不通公路,永远与世隔绝该多好。

吃完四川人热情的串串,漫步到田间。没有了光线的污染,让我们感觉满世界都是星星。大城市里的孩子上一次看星星是什么时候,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给过自己时间去看一看城市的上空有没有星星。直到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不再需要思考明天要几点起床,要带什么文件,才能发现如此赏心悦目的地方。不论天气有多冷,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黎明到来之前,不急不躁,慢慢感受每一道星辉的光芒。

一觉醒来,推开木格窗,一片花繁鸟喧的景象。因为海拔较高的缘故,格桑花分外鲜艳,每一片红色花瓣里,都能看见姹紫嫣红开遍。

上一篇:用承诺改变人生 下一篇:神奇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