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19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9 03:29:33

缺血性结肠炎19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缺血性肠炎的发病因素、发病部位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19例缺血性肠炎临床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原因,及时诊断及治疗。结果 19例缺血性肠炎患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及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年轻人。结论 一旦出现突发腹痛,血便或黏液血便,应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以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 缺血性肠炎;诊断;治疗

缺血性结肠炎是肠系膜本身病变或肠系膜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肠壁缺血性病变,病变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此病起病突然,病情急而凶险,易误诊,临床少见。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缺血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年龄也逐渐年轻化。回顾我科诊断明确的缺血性结肠炎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结合临床症状、结肠镜,病理组织学等而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50岁以上女患者9例,50岁以上男3例,平均年龄54岁。

1.2 起病特点 多数为急性起病,均以血便为主诉就诊,腹痛时间不等,其中腹痛后24 h内便血者6例,腹痛后24 h后至一周出现血便者12例。1例间断腹痛十年,血便1 d入院。

1.3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腹痛,多数为阵发性绞痛,也有持续性剧痛。腹痛部位:左侧腹痛14例,脐周3例,下腹部1例,右下腹1例。全部患者均有血便,为鲜红色及暗红色,量不等。腹泻9例(47.3%),恶心、呕吐8例(42.1%),腹部压痛19例(100%),其中全腹压痛3例,左下腹压痛14例,左上腹压痛1例.

1.4 辅助检查 本组血常规WBC(10.8~16.5)×109/L,有12例血白细胞数增高。19例均行结肠镜检查,病变范围:73.6%(14/19)局限于乙状结肠,降结肠,2例横结肠受累,升结肠受累1例,直肠受累2例.镜下表现:肠黏膜局部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糜烂,10例患者可见溃疡形成,溃疡大小、深浅不一,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病理结果均有炎性细胞侵润,黏膜下出血、水肿。其中9例有多量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沉着。

1.5 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 冠心病5例,其中心绞痛,心梗2例。高血压病5例,腹部手术史4例,高脂血症4例,糖尿病4例,脑梗1例,银屑病1例。长期服避孕药4例。

1.6 腹痛缓解时间 最长6 d,最短2 d,平均4 d。

1.7 治疗及预后 19例经治疗均好转出院。

2 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是结肠血液灌注减少或中断,致使肠壁发生缺血性改变。引起肠壁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动脉梗死、低血流状态、小血管病变、静脉阻塞、和肠腔内压力增高这5各方面其中动脉梗死病因占40%,低血流状态占30%,病因不明占15%[1]。具体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低血压、血管痉挛、或肠管自身因素如进食后肠蠕动增强、氧需求加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某段肠管绝对或相对缺血发生组织损害。表明缺血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易患因素或者有一定的基础疾病,本组中47%有上述因素。本组50岁以下发病者6例,男女各占50%,均无原发病或伴随病史,男性均有大量饮酒时,女性有服避孕药时,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及其他因素也可导致缺血性结肠炎,应引起注意。

缺血性结肠炎50%发生在50岁以后,本组19例中50岁以上占63%(12/19),50岁以下占37%(7/19),与报道相符。本组资料中女性占68%(13/19),中老年女性占52%(10/19),提示中老年女性是主要的高危人群[2]。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可靠手段。结肠黏膜下出血通常很快被吸收或被溃疡替代,因此发病后48~72 h内行内镜检查非常重要,本组均在入院后72 h内行结肠镜检查并得到确诊。

我科收治的19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均采用禁食水,及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扩容,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19例均痊愈出院。我们的诊治体会有以下几点: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难以控制的腹痛,其程度与体征不相符,伴血便、腹泻、恶心、呕吐、腹胀者,特别是中老年女性、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服避孕药、曾行腹部手术者一定要高度怀疑此病;②及时做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如发现白细胞升高,一定不要误诊为是一般的炎症反应,而是由于坏死物质吸收、肠道细菌侵袭和炎性介质的释放所致。本组12例患者伴有白细胞增高,计数在(10.8~16)×109/L之间;④结肠镜检查一定要在72 h内完成;④高度怀疑者应行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⑤如不能及时查结肠镜及肠系膜血管造影,可查上腹部CT,也可发现肠管水肿,肠壁及血管内血栓;⑥积极有效的治疗更加关键。

参考文献

[1] 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936 937.

[2] 杨雪松,吕俞敏,于长福,等.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和转归.中华消化杂志,2002,22:282 284.

上一篇:中医会诊疑难精神分裂症1例 下一篇: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