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时间:2022-07-09 01:58:13

教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新世纪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爆炸式增长。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自我完善,不断学习,而且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本领——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学习兴趣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改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自学能力是学会学习的条件

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面对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迅猛发展,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到他终身受用的知识,更何况21世纪是人们工作难以固定,不是以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世纪。在这种情况下,要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学,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会以在学校里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基础,进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并使之产生迁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学能力是人才成功的必备条件,它是以独立性为核心,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生活的方式、规律,有效地组织、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以成功地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1.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科学的学习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全面开拓学生的智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黎世法教授提的学习模式可供我们参考:准备学习——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必须对这几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各个环节的作用,明确要求,突出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敢于争辩,给自己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学法,展示学法,化教法为学法。学法指导要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学法。展示学法还要坚持“练中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学习策略。比如:科学地使用大脑,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等。

四、学习意识是学会学习的保证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等。常言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惟命是从、循规蹈矩的“人才”;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应变。

再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教育学生克服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加强学习的计划性,终生学习,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教师观念要更新,教育要创新

1.教师要具有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

2.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转变。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师包揽一切,只教给应试知识与应试技巧,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指导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效应。

(1)相容效应。心理相容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马太效应。教师往往注重优生,强化“尖子生”,忽视“后进生”。因此,教师要防止“马太效应”,即要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的观念。

(3)皮克马利翁效应。心理学家用这种效应说明,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师应对学生倾注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希望,肯定多于否定。

总之,振兴国家,重在教育;振兴教育,重在教师。但高素质学生的造就,是需要教师启蒙、引导和开发的。因此,作为创新教育最主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创造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灵宝市第五高级中学)

上一篇:生物解题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政治课复习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