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时间:2022-07-09 12:44:04

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摘 要】 新时期给中学体育教学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和着时代的节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教学观念 能力 素质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它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只有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可靠保证。

一、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实施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把教学氛围变得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把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才能真正在体育课中体验到运动乐趣。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要教会学生“打渔”,而非简单地“施之以鱼”,这样才能使他们一辈子有鱼吃。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兴趣,确立自己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所授内容设疑、提问和求新,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例如,在高中韵律操教学时,教师只进行单个动作教学,然后让学生自行将各个动作串联成套进行练习,怎样串联?如何串联最佳?能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如果更进一步,教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集体练习,要求自行编排动作,自由变换队形,自主增加一些动作,随着要求的提高、问题的增多,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都会相应提高,从而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过程的转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精心育人,努力提高学生首先素质

体育教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传授体育技能技术只是育人的手段。但是,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单纯技术观点的教学还是相当普遍的,以技术教技术,为技术教技术的现象并不少见。“技术的本身成为教学的目的,而学生身体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情感的陶冶则被放在一个次要位置,运动技术从教育的‘媒介物’上升到教育目的本向,体育教育从‘育人’降为‘传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相接轨,必须突出育人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材和课堂组织教学的特点,需要学生用身体参与练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配合来获得知识与技能,这就在客观上为培养学生的首先品质提供了条件。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友好相处,不仅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热爱集体,增强自尊心和自豪感。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有着生动的内容。在各种游戏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从中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等各种优良思想品德;音乐舞蹈进课堂,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陶冶了美的情操;每堂课都要整理场地、搬运器材,这又可以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从始至终像一条江线贯穿课的始终。在教学中,既要有和风细雨地讲道理、循循善诱,又需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潜在影响;既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又要以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要使学生跟随体育课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首先素质。

四、 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导、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主自重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

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真正变成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唯一的出路已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上一篇:一包糖与妈妈的提包 下一篇:放飞童年梦想 点亮绚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