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坝 秋色诗篇 浓情美韵

时间:2022-07-09 09:36:52

金秋坝上,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白桦林满树黄金、湖水湛蓝深邃,五彩山斑斓如画,延绵的山丘线条流畅舒展……一大早,我们从驻地驱车沿着通往克什克腾旗的柏油路前往乌兰布统草原深处的蛤蟆坝,汽车由低向高缓缓地爬行,一座座铺满红色和黄色的山包,红红火火,热烈得像过节一般,童话般地引导着我走向无尽的远方。猛然间一个点缀着榆树、桦树等林木的原始风貌村落呈现眼前,那是天然画卷的豪雄壮丽,那是秋色诗篇的浓情美韵,面对绚烂迷幻的色彩,即刻陶醉。

村落

地貌独特 妙在天然

蛤蟆坝的取名由来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南北走向、两山夹一沟的地貌十分独特,小村的妙处就在“天然”二字。村落不大,隐在沟膛里,如果不停车,即使从村边驶过也难发现。站在村子的山梁上远眺,迎着晨风,只见天色渐渐明朗,山包上清静寂寥,旭日喷薄欲出,灿烂的光芒,柔和地洒在草原、山峦和白桦林上,映出一片辽阔的金色,耸直挺立的白桦,一棵棵直逼云天,抬头仰望,那灿亮的金色会迷醉心灵。阳光从密密的林间穿透,点点流金,白云从树梢上飘过,划出条条银丝,像是写下无数次梦回的印迹。此刻秋天不再凋零,而是那样的成熟、静美和瑰丽,山岗上五颜六色的植被映射出草原的秋色。沟谷中间有一个狭长的湖泊,湖水碧波荡漾,湖边岸柳低垂,零星几棵白桦树,叶子金黄,湖光倒影,妙不可言。山分五色,五谷飘香,原本朴素无华的蛤蟆坝,此刻变成了一位身着盛装的新嫁娘,红白黄绿,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山野开始苏醒,平淡的山村在晨雾中宛若仙境,光影绝妙。阳光从不同角度,渲染出的影调美、朦胧美、意象美,变幻无穷。坐落在美丽山峦中的“蛤蟆坝”村至今还保持着一片宁静和质朴,沟底一条几乎一步即可跨越的小河,清澈曲折。山坡下,沟膛里,依山就势,散落着几十间茅屋草舍和新盖的红砖瓦房。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很有一种古朴原始的田园风味。坡面不陡,但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山顶是一片片白桦树,山腰是一块块不规则的梯田,山麓是三三两两姿态优美的老榆树,在树木的空隙里则是用木栅围成的或圆形或矩形的羊圈、牛栏。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刻意安排,更没有哪位美术家的指导,一切都那样自然,而一切又都符合高低错落、疏密穿插、欹正相成的美学规范。即便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的游人,来到蛤蟆坝,也不必为如何构图而烦恼,因为这里的摄影要素太完美了,随便把三脚架往那一支,一按相机快门,就是一幅画!

村景

田园情调 斑斓诗篇

蛤蟆坝地名听来古怪却风景优美,沿坝下行,就步入了这狭长山谷中的古朴乡村。晨中的蛤蟆坝,天空透彻,朝阳打在远处的树上,拉出长长的树影,婆娑、婀娜;田园风光、流淌小河,牧民们赶着牛羊从村庄四面涌出,羊群不失时机的在享用着美味的早餐,在山坡上或簇拥成团或散开成白点,缓缓穿过远处的树林,更添一份牧歌般的情调。肥壮的牛儿,晃着头,挺着大大的肚子,在牧人的随意吆喝声中,心满意足地走在路上。偶尔还有马闯进我们的视野,悠闲的低头吃草,绝对旁若无人的样子。羊群的咩叫,牛马的嘶声,还有鸡鸣、狗吠、鸭歌、鹅唱加上村庄升起的袅袅炊烟,使沉静的蛤蟆坝立刻喧嚣起来,构成了动人的乡村交响曲,一幅纯朴的乡村秋牧图尽显我的眼前,那美丽的场景让人惊讶,给人震撼。

坝里更是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土垒的小房子,木头垒的围墙,晒着准备过冬的小白菜、辣椒和蒜瓣。外面扎着栅栏,里面养着大肥猪,猪从栅栏下的缝隙钻出,悠闲地漫步在山里的小路上。路边一只母鸡正安详地在霞光中打盹,几只小鸡围在它丰满的羽下,看去那么安静祥和。在路的另一边,平坦的或起伏的地里,牧草都已经被收割尽了,显示出暗黄的色调。捆得很整齐的草捆,均匀地散在各处,一个一个的黑点,就像姑娘们喜欢的织有细黑点的花布,在蓝天下无限地展开,给秋天的草原新添了景色;小路上,汉子们开着拖拉机拉着大捆的草,给牛羊准备冬天的食物,柳树边,农人正在晒场上翻收稻菽和豆子。噼噼啪啪的打豆声响彻了山谷,农妇巧笑嫣然,霞光落满了她们的笑脸……秋天的草原因上述种种而更丰富,令人联想到大自然这个伟大诗人如椽巨笔所写出的琳琅满目的斑斓诗篇。

人家

纯朴自然 乐在其中

深秋的坝上小村,满眼的晨光、秋色、桦林、牧归、马群,夺目的红、橙、黄、赭、白,一幅幅浓淡咸宜、五彩斑斓的秋景美得让人眩目。面对这绚烂的秋原,不由你身心全都融入。一上午在蛤蟆坝上下穿行,在我眼中,这可真是一个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 “宝地”。

不觉已到中午,小村人家户户飘出美味,我也顿觉得饥肠咕噜。路边一家标有“摄影之家”的小院让我好奇。这时迎面走出来一位朴实憨厚的大妈,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她家用餐,大妈自称叫郝风琴,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蛤蟆坝人。一进院门,家养的一头黑猪跑了出来,我有些惊吓,不想身形厚实的大妈轻轻地一脚照猪屁股踢去,同时亲昵地喊道,外面玩去。黑猪应声跑出了大门外。看来在郝大妈的眼里,猪狗鸡鸭都是家的一份子。儿子媳妇应声迎了出来,郝大妈介绍说,儿子叫郝国华,媳妇叫孙海春。媳妇麻利地给我们摆桌备菜,趁着间隙,儿子给我们搬出了一撂大书,原来是天南海北的摄影家拍摄蛤蟆坝的各种画册。我翻开一本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国华在旁边给我一一讲解拍摄点、拍摄时间、拍摄趣闻,说起这些都是由他带领拍摄的时候,甚至有人因为拍摄蛤蟆坝在国内外不同影赛中摘金夺银、出书制册时一脸自豪。当我翻到一幅蛤蟆坝牛倌羊倌图有些不解时,她媳妇正好端上菜来,看着展开的画册,也指点起来,说拿长鞭子的是羊倌,拿短棒子的是牛倌。听她这么一说,我一下就明白了。这家的媳妇放下菜,看着我翻开的一页页图片,颇具专业地点评着,这幅后期做得太过了,那幅摆拍的痕迹有点明显……当我问起画册中展现的老房子,茅草顶时,那媳妇遗憾地说,好些场景由于社会的发展,已经消失了。郝大妈也插话说,她的老房子还在,一直也舍不得拆,住着很舒适,而且有感情,在摄影师和游人的眼里,都是宝呢!有些摄影师,常年住在蛤蟆坝拍片子,说明这小村是真的很精彩。因为他们家热情好客,都成了摄影人喜欢的名副其实的“摄影之家”了。正说着,儿子的电话响声不停,有约他当摄影向导的,有问蛤蟆坝拍摄时机的,还有预约住宿饭菜的,甚至有问郝大妈的老院的……在我的眼里,坝上人自在、逍遥而真实,看着郝大妈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我仿佛也像他们一样怡然自得。

坝上正秋浓,天蓝水草丰。桦树舒玉臂,烟村隐清容。牛羊漫步行,悠然山风静。入境心尘远,梦里盼重逢。虽然在“蛤蟆坝”村只逗留了短短的几个小时,心灵却得到了极大的净化。蛤蟆坝的秋天,就是这样的华彩、浓烈、美丽、悠然,给人以返璞归真的回味和宁静舒缓的记忆……

上一篇:藏传佛教的关帝庙关帝格萨拉康 下一篇:古观象台 守护古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