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乳肥臀》比喻手法研究

时间:2022-07-09 06:22:17

《丰乳肥臀》比喻手法研究

摘要:比喻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修辞方式,对它的运用历史悠久,同时从古到今已经有不少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准确的运用比喻,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使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丰乳肥臀》中的比喻浅显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具有讽刺意味。《丰乳肥臀》全书五十多万字,其中比喻有1600多个,六万多字,使用频率较高,平均32个/万字,可见莫言对比喻这个修辞方式的情有独钟。本文通过对比喻种类的介绍,小说中的比喻的运用以及小说中比喻运用特点三方面,深入地对文章中的比喻进行剖析,从而总结归纳出这部小说比喻的特点。

关键词:丰乳肥臀;比喻;种类;特点

一、 比喻构成要素问题

比喻通俗来讲就是打比方,它是一种语言艺术手法。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这是陈望道先生对比喻的一个较为传统的定义。可以看到,传统的修辞学认为比喻由三要素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二、《丰乳臀肥》中比喻的运用

《丰乳肥臀》的比喻数量巨大,比喻材料多种多样,就像刘勰的《文心雕龙》所说的一样,“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在《丰乳肥臀》中,比喻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莫言运用比喻可谓是信手拈来,比喻类型令人赞叹,既有比喻的常规运用,也有比喻的灵活运用。

(一)比喻的常规运用

1.明喻

明喻这种比喻方式在莫言的这部小说中可以说随处可见,使用数量庞大,约占笔者收集到的比喻总数的2/3左右,相信这和明喻这种比喻方式通俗、简单、易懂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例如:

(1)肌肉暴凸,一根根,宛如出鞘的牛鞭,黑铁砸红铁,花朵四射,汗透浃背,在奶沟里流成溪,铁血腥味弥漫在天地之间。

(2)他脖子长长,嘴巴翘翘,仿佛一只正在喝水的鹅。

这几个例子分别用“宛如”“仿佛”“像”等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是典型的明喻。例(1)和例(2)都是都是利用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处,忽略了差异性来构成比喻。一根根暴突的肌肉和牛鞭在形状上相似,他和喝水的鹅的相似点都是脖子长长的。但例(3)有所不同,这句比喻着眼于本体和喻体的差异性。

2. 暗喻

暗喻这种比喻在形式上通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比喻词常“是”“变为”“变成”,例如:

(1)他们对人比较客气,对动物绝不客气,不论是牛犊还是狸猫,是鹅鸭还是鸡犬只要发现,便穷追不舍,率着他们的狗,把偌大的村镇变成猎场。

(2)我家的种马―跨上去。你家的驴就瘫了,简直是大公鸡踩麻雀。

在《丰乳肥臀》中,暗喻的数量较之明喻来讲,就少很多了。以上几例中,比喻词“是”“变成”“成了”连接本体和喻体,不仅突出了两者之间相似的地方,同时还使语言具有某种戏谑、幽默的风格。

3.借喻

是一种最简练的比喻形式。它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修辞方式,形式上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有喻体出现,完成修辞活动。

(1)鹦鹉韩嘟哝着:“不要推完磨就杀驴吃嘛!”

(2)“真是个好样儿的男子汉!”他听到一个葵花盘子里传出这样的话,心里感到平静了许多,接着他便伏倒在满桌的鸡鸭鱼肉上。

作者直接用”驴“来替代本体“上官金童”,“葵花盘子”来替代本体“酒桌上的人”,表现出人物语言朴实无华的特点。

4.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称“联比”、“复喻”或“莎士比亚式比喻。

(1).他的神情像狼,像野狗,像野兔子。

(2)她感到自己在飘,像一团云,像一根毛。

用两个或者三个喻体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本体,可以使读者多角度的认识本体,并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富有联想力的思维能力。

5. 较喻

又称权衡式比喻,即比喻兼比较,在某一相似点上,本体超过、不及或等于喻体。较喻一般分为强喻、弱喻、等喻三种类型。

(1) 强喻

强喻是指两个事物构成比喻关系时,本体胜过喻体的比喻。常用的比喻词为“比……还……”。例如:女人的肉,袒露的胸,比篮球还大的,比鞋刷子毛儿还硬还粗的女人睫毛。在这个比喻句里,本体是和女人的睫毛,相对应的喻体是篮球和鞋刷子毛。

(2) 弱喻

弱喻是指两个事物构成比喻关系时,本体不及喻体的比喻。常用的比喻词有“不如”“不及”。例如:耿莲莲嘲讽道,“你是个十足的笨蛋,像你这种吊在女人上的东西,活着还不如一条狗!我要是您,早就找棵歪脖树吊死了!马洛亚下的是龙种,收获的竟是一只跳蚤,不,你不如跳蚤,跳蚤一蹦半米高,您哪,顶多是只臭虫,甚至连臭虫都不如,您更像一只饿了三年的白虱子!”

弱喻是通过在相似点上本体与喻体的反差来强调和突出语义的。金童是跳蚤,又说不如跳蚤,是臭虫,最后说连臭虫都不是,是一只虱子,还是一只饿了三年的虱子。在这里,把耿莲莲对金童的鄙视和不屑刻画得非常极致。

三、《丰乳肥臀》的比喻的特点

(一)形成物我交融的世界。

莫言小说中的比喻数量惊人,比喻形式多样,比喻内容丰富,给我们奉上了一餐可口的比喻盛宴。当我们在这部小说文字世界的畅游中,我们会发现他给读者留下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莫言似乎有意创造一个“物我交融”的世界,这一点在他对比喻的使用中体现的很突出。

(二)比喻本体的多样化。

在《丰乳肥臀》这部小说中,作者对比喻的运用可谓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为了丰富人物形象,把人或者人体的某一部分比喻成动物或者植物等等物体外,还有三分之二的比喻也是值得我们研究总结的。这部分的比喻本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似乎文学世界中的任何两样东西,作者都可以通过两者的相似点拿来做比喻。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剩下的比喻本体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不同物态之间的比喻。自然界有三个物态,分别是固体、液体、气体。莫言大师在这部小说中的比喻运用中,恣意徜徉在这自然界的三大物态,他可以把气体比喻成液体,也可以把固体比喻成气体,同时也可以把液体比喻成固体。例如:

(1) 石桥东边的河水中,缓缓地升起一根水柱,那水柱有牛腰那么粗,升到河堤那么高时,顶端骤然散开,好像一棵披头散发的银柳树。

(2) 三匹骏马拉着一辆胶皮轱辘大车,十二只马蹄鼓点般翻动,马蹄声扑扑通通,尘土飞扬,犹如一股股黄烟。车煞住,汹涌的黄烟潮水般往前冲,把马车、马、车夫全部遮没了。

例(1)中,把一个液体状态即骤然散开的水柱比喻成一棵披头散发的银柳树这样一个固体,本体和喻体虽是不同的物态,但它们在此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散”。例(2)是先把阵阵扬起的黄土比喻成一股股黄烟,是固体到气体的比喻,然后又把黄烟比喻成潮水,是气体到液体的比喻,这句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都具有流动、漫天滚滚的状态。作者抓住了本体和喻体在某些状态上的相似,巧妙地将不同的物态进行比喻创作,可见作者的丰富想象力。

2. 比喻中的通感运用。

通感,通俗地讲就是将描写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处于一个普遍联系的状态。人的感官实际上也是相互联系的。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会有意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相互联系起来,把描写一种感觉的词语移到另一种感觉上,以达到新奇、(上转第52页)

生动活泼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在进行比喻活动中运用了

大量的通感修辞,从而使比喻的效果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

(1) 她注视着自己的肚子,心中交替出现灰暗和明亮,宛若盛夏季节里高密东北乡时而乌云翻滚时而

湛蓝透明的天空。

(2) 一声终于忍不住的嚎叫从她的嘴巴里冲出来,飞出窗棂,起起伏伏地逍遥在大街小巷,与司马亭

的喊叫交织在一起,拧起一股绳,宛若一条蛇,钻进那个身材高大、哈着腰、垂着红毛大脑袋、耳朵眼

里生出两撮白毛的瑞典籍牧师马洛亚的耳朵。

例(1)和例(2)的本体分别是深表感觉和声音,分别把阴晴不定的心情形象地比喻成“时而乌云翻滚

时而湛蓝透明的天空”和把人物的两种叫喊比喻成一条蛇。本来心情是看不到的,可是在莫言的笔下,

人物的微妙感觉成为了能被人看到的天空,获得了视觉的感受。

从以上两个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莫言小说中的比喻本体除了人之外,还有不同物态以及各种感官。作者

可以独具慧眼得看到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巧妙得运用修辞手段将它们联系起来,毫无违和感,为文章增

色不少。

(三) 比喻中的色彩运用。

在笔者收集到的1600多个比喻句中,我们发现这其中充满了色彩词。这些色彩词或修饰本体,或修饰喻

体,增加了本体或者喻体的色彩感,给比喻修辞带来更好的表达效果。笔者在这些比喻句中初步统计了

相关颜色词的使用情况,这些颜色词大体上包括“白、黑红、灰、黄、紫、蓝、金和绿”。

John Lyon在《语言中的色彩》中说:“我所要说的是,色彩乃是特定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产物。

”也就是说,色彩词实际上是言语主体在一定的语言系统中对色彩的编码,并且以语言的形式反映出来

。同时,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反映了客观事物的颜色,同时作者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下巧妙地运用它们

,在这些描述的人和事物上深深地打上了作者感情烙印,增强了比喻的修辞效果。例如:

(1)上官吕氏感到司马亭脸上蒙了一层糖稀,亮晶晶,粘腻腻,耀眼。他双手举枪,高高地过头顶,

脸红得像鸡冠子。

(2)上官寿喜黑油油的小脸被一道阳光照耀得金光闪闪,两只漆黑的小眼睛闪烁着,宛若两粒炭火。

这几个例子中,都是明喻句,其中都含有色彩词对本体或者喻体的修饰。例(1)中“红”这个颜色词

做补语修饰本体脸,突出了本体“脸”和“鸡冠子”在颜色方面的相似点。例(2)是把上官寿喜闪烁

的两只漆黑的小眼睛比喻成两粒炭火,这里漆黑的小眼睛的闪烁和炭火的闪烁在状态上是极其相似的,

作者把上官寿喜那种胆怯、滑稽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 结语

王希杰先生说:“修辞上的比喻,是要读者暂时丢开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有条件地把它们‘混为一谈

’――交相辉映,相互渗透。”换言之,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把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提出来,表达主体

巧妙地进行修辞活动。莫言先生之所以使这部小说这么成功,相信和他熟练巧妙地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活

动有相当大的关系的。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作者在文中大量的、恰当地运用比喻,而这些比喻成功地塑

造了作者所要的人物形象、声音形象、情景形象、状态形象等等,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令文章更具感

染力。(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9页.

[2]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莫言.丰乳肥臀[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4]杨春霖,刘帆.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5]刘振华.汉语修辞格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6]殷树林.莫言作品语言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64页.

[7]Trevor Lamb.色彩[M] .华夏出版社,2011:163页.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浅谈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