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特产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分析

时间:2022-07-09 06:08:22

咸宁特产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分析

摘要:咸宁市是茶叶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现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但尚未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通过介绍咸宁特产资源概况,分析该市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探讨了特产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对策,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特产资源;地理标志;农业知识产权;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F323.5;D92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986-04

Analysi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he Specialty Resources in Xianning City

SUN Zhi-guoa,HE Yue-qiua,DING Guang-pinga,WANG Shu-tingb,HUANG Li-mina,b,XIONG Wan-zhenb

(a.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on Southern Hubei Province; b.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437100,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traditional specialty in Xianning city, such as tea, osmanthus, Nan bamboo and ramie. There are two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one national agricultur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been identified. The specialty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statu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he specialty in Xianning city were introduced.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ecialty;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Xianning city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

农业知识产权特指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涉农专利、商标、版权以及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农业商业秘密等[1]。其中,地理标志权、植物新品种权等是农业知识产权重要内容。地理标志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的七种独立的知识产权之一,是多哈回合知识产权谈判的三大议题之一[1-3],主要是针对传统名优特产(如农产品、酒类、食品、工艺品、纺织品等广义的特产)的知识产权保护[4-6]。

201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了扶贫方面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任务、专项扶贫中产业扶贫的思路、行业扶贫中发展特色产业的方法。

如何利用WTO的TRIPS协议中专门章节规定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培养特产品牌,提升特产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将特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农业知识产权为农业科技创新“护航”的问题,也是特产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问题。鉴于此,以下将探讨咸宁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1 咸宁特产资源概况

近年来,咸宁市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在传统“四乡”(茶叶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六业”,即各县(市、区)一个支柱产业,包括咸安苗圃、嘉鱼蔬菜、赤壁猕猴桃、通城生猪、崇阳雷竹、通山水果。大力实施以“四乡六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按国家产业导向要求适度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以麻、茶、果、菜为主的特产经济作物,加快畜禽养殖业发展。

1.1 茶叶资源

咸宁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茶叶之乡”、全国三大“茶马古道”源头之一。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行“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战略,积极实施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全市茶叶面积达10 666.67 hm2,产量1.8万t,已形成一大优特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生态产业。

咸宁市茶叶生产已形成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和好品牌,如赵李桥砖茶厂、国营羊楼洞茶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川玉茶饮品责任有限公司。好品牌有全省十大名茶松峰茶、毫峰茶;全省二十佳名茶锦峰茶、川玉茶;还有农业部优质产品玉名露、鄂南剑春等;国际名茶罗针茶、九宫白毫等。咸安的川玉茶、嘉鱼的凤凰舌尖、赤壁的松峰茶、通城的锦峰茶、通山的九宫白毫茶等逐步做到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式样、统一对外宣传,真正形成了规模和品牌优势。

1.2 桂花资源

咸宁市桂花栽培历史悠久,咸安现存少量千年古桂,据史料载,2 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

咸宁市桂花资源全国第一,“桂乡”美名享誉全国,年产鲜花350 t,居全国第一。桂花品种数量、古树数量、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5个主要资源指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全市6县(市、区)45个乡镇分布有桂花,拥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近30个桂花品种,现存地径5 cm以上桂花150万株,折合面积约3 333.33 hm2,特别是全市百年以上古桂达2 000株,约占全国2 200株的91%。

1.3 竹产品资源

咸宁市竹类品种有12属150余种,主要种属是刚竹属、箬竹属、苦竹属、孝顺竹属、麻竹属等;品种有楠竹、刚竹、水竹、苦竹、箬竹、慈竹、雷竹、凤尾竹、花纹竹、实心竹、龟甲竹、罗汉竹等。其中,崇阳县雷竹种植面积2 653.33 hm2,雷竹产量1 916 t。

咸宁市有悠久的楠竹栽培历史,种植楠竹传说有5 000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的咸宁志书上就有“竹影蟾光洁,桂影有余光”、“月来窗写竹,风过彻梳荃”的诗句;清末至民国初年,咸宁楠竹种植已遍布全境。该市现有楠竹10.67万hm2,立竹量2.24亿株,年产楠竹2 200万株,是湖北省楠竹主产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楠竹之乡”。楠竹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且发展势头强劲。

咸宁有丰富的竹产品资源,如竹编织品(竹篮、竹萝、竹筐、竹餐具、茶具),竹纤维产品(竹纤维卫浴、竹纤维家纺、竹纤维服饰),竹工艺品(竹乐器、竹雕刻工艺品、竹根工艺品),竹建筑(竹家具、竹板家材)、竹炭、竹笋等。

1.4 苎麻资源

苎麻是咸宁传统的特色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咸宁市素有“苎麻之乡”的美誉,苎麻面积8 133.33 hm2,产量16 150 t,是出口外销商品麻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颇负盛名。作为全国三大苎麻产区之一的咸宁,应把苎麻产生化经营作为咸宁发展特色农业的经济增长亮点。

1.5 蔬菜资源

咸宁市嘉鱼县是全省的蔬菜大县,蔬菜种植面积2.97万hm2,产量98.9万t,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被湖北省授予全省首批蔬菜生产出口基地县。该县重点发展城郊蔬菜、水生蔬菜,扩大中远郊区连片的专业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构建供给中等城市的专业核心蔬菜基地。同时,进一步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品牌,把嘉鱼县打造成“中国蔬菜之乡”。该县“菜篮子”规模日益扩大,已形成五大蔬菜板块基地,即1万hm2“两瓜两菜”、4 000 hm2设施蔬菜、2 000 hm2特色蔬菜、2 000 hm2西甜瓜和2 000 hm2水生蔬菜。

1.6 果品资源

咸宁市境内果树有桃、梨、李、枣、杏、栗、柿、柑、橘、石榴、枇杷、白果、花红、樱桃、葡萄、核桃、山楂、木瓜、无花果、猕猴桃等160多种。其中,赤壁市猕猴桃种植面积1 316 hm2,产量3 315 t;通山县果园面积5 466.67 hm2,产量13 411 t。

1.7 水产品资源

咸宁境内水域辽阔,河、湖、库、塘遍布,水产资源丰富。有水生经济动植物共27科118种,其中鱼类21科108种。主要稀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鳗鱼丽、团头鲂、银鱼等。全市放养面积达5.45万hm2,水产品总产量20.2万t,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16.2万t,占总产量的80.2%。该市重点发展咸安种青养殖、嘉鱼工厂化繁苗、赤壁网箱养鳝、崇阳高山梯级养殖、通山不投饵网箱养殖、通城“鱼-沼-猪”一体化等养殖模式,加快建设咸安有机蟹、嘉鱼叉尾、赤壁小龙虾、崇阳虹鳟鱼、通山鳙鱼、通城棘胸蛙等特色养殖板块。

1.8 畜牧资源

咸宁市畜牧产业年产值90多亿元。主要有通山县的以山羊为主兼顾生猪-肉牛的养殖区,崇阳县的以肉牛、肉鸭为主兼顾生猪-山羊-蜜蜂养殖区,通城县的优质生猪养殖区,赤壁市、嘉鱼县的以水禽为主的家禽兼顾生猪养殖区,咸安区的以鸡为主兼顾生猪养殖区,向阳湖-强人乳业奶牛养殖区(分属咸安、通城)。

2 咸宁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目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存在3个主要系统: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③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咸宁尚未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1年才开始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2.1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自2000年1月31日绍兴酒成为我国第一种原产地域产品(即地理标志产品)以来,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检总局先后依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国内981种产品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种类涉及果品、中药材、蔬菜、粮食、茶类、水产品、工艺品、酒类、家禽、牲畜、食用油、调味品、纺织品、饮料、花卉等15个大类。

咸宁市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羊楼洞砖茶(洞茶)、赤壁猕猴桃2种。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从前身帽盒茶算起,源于唐,盛于明清,世界公认羊楼洞是青砖茶的鼻祖之地。羊楼洞米砖茶,是世界上惟一用红茶为原料做成的红砖茶。在明清两朝,赤壁羊楼洞凭茶一跃为国际名镇,俗称“小汉口”,赤壁也成为“茶马古道”的三大源头之一。清朝乾隆年间“三玉川”和“巨盛川”两茶庄在其生产的砖茶上特别压制了代表羊楼洞3口泉水的“川”字为产品标牌,在草原牧民中信誉卓著。

赤壁猕猴桃品种是金魁、海沃德。赤壁市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所产猕猴桃产量高,质量好,果面褐色或深褐色,果肉翠绿色,酸甜适度,汁液多,具清香。保护区范围内海拔100~800 m,土壤类型为红黄壤,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pH 5.5~6.5,土层厚度≥60 cm,有机质含量≥1%,地下水位1 m以下。

2.2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始于2008年,迄今为止,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农业部登记了1 017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其种类可分为果品、蔬菜、粮食、牲畜、水产品、中药材、茶类、家禽、食用油、饮料、花卉、纺织原料、烟草、调味品等14个大类。

咸宁市现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通城猪1种。通城猪属华中两头乌猪种的重要类群,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繁殖力高、肉质细嫩鲜美、杂合力好、适应性强等突出的优良特性,2000年被列入《部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其产区在湖北幕阜山低山丘陵地区,中心产区在通城县。

3 咸宁特产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对策

3.1 深入调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

咸宁市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名优特产有:羊楼洞砖茶(羊楼洞青砖茶、羊楼洞米砖茶)、咸宁桂花茶、贺胜罗针茶、汀泗川玉茶、通城茶、松峰绿茶、通山茶叶、九宫白毫茶、碧叶青茶、咸宁桂花、咸宁楠竹、崇阳雷竹、赤壁水竹笋干、咸宁竹编、咸宁竹刻、咸宁苎麻、赤壁猕猴桃、通山板栗、慈口橘橙、通山核桃、闯王沙梨、通山香榧、赤壁香莲、铜钟磨盘柿、铜钟风水梨、通城猪、通山山羊、通山黄牛、咸宁鸭、崇阳蜂蜜、咸安鸡、向阳湖牛奶、赤壁春鱼、咸安蟹、嘉鱼叉尾、赤壁小龙虾、赤壁口味鱼、崇阳虹鳟鱼、富水湖鳙鱼、通城棘胸蛙、赤壁银鲫、九宫石耳、九宫七叶一枝花、九宫江边一碗水、九宫竹节人参、九宫独活、九宫明党参、九宫白芨、赤壁贝母、崇阳乌药、通城金刚滕、嘉鱼蔬菜、桂花酒、桂花蜜酒、猕猴桃酒、崇阳糯米甜酒、百丈潭窑酒、黄沙苦荞酒、大路土巴爷酒、麦市牮纸、通山油茶、咸宁桂花糕、众望麻花、鸡蛋麻花、嘉鱼麻糖、嘉鱼小磨香油、麦市干子、赤壁肉糕、杨芳酱油、七里山矿泉水、通山大理石、通山石雕等。

然而,咸宁市现仅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且尚未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显然还有大量的传统特产资源,尚未实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应该加强咸宁特产资源的调查,从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两方面研究特产的地理标志特征,然后加强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申报:①实施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②注册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③登记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3.2 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实施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拉开了全球非物质遗产保护序幕[7]。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国家和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登录制度[7],且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形成了高潮,已取得丰硕成果[8-11]。《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10大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因此,应该收集与整理咸宁市传统特产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传统医药等),着重申报传统美术(竹编、竹刻、木雕、石雕、刺绣、盆景技艺等)、传统技艺(羊楼洞青砖茶、羊楼洞米砖茶、咸宁桂花茶、贺胜罗针茶、汀泗川玉茶、通城茶、松峰绿茶、通山茶叶、碧叶青茶等茶叶制作技艺;桂花酒、桂花蜜酒、猕猴桃酒、崇阳糯米甜酒、百丈潭窑酒、黄沙苦荞酒、大路土巴爷等酿造技艺;麦市牮纸、咸宁桂花糕、众望麻花、鸡蛋麻花、嘉鱼麻糖、嘉鱼小磨香油、麦市干子、赤壁肉糕、杨芳酱菜等制作技艺)、传统医药(通山药材炮制技艺等)类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升对特产人文因素的了解,保护传统特产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实施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

3.3 鼓励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整合与培育名优特产品牌

中国目前有3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迄今为止,在国家质检总局保护的国内981种地理标志产品中,共有4 227家企业获准使用473种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其中,218家企业获准使用武夷岩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然而,尚无企业获准使用羊楼洞砖茶(洞茶)、赤壁猕猴桃、通城猪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为更好地培育品牌,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应鼓励支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相应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充分利用传统工、农业品牌类文化遗产,整合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地理标志特产的品牌,打造咸宁名优特产品牌。

3.4 制定国家质量标准,完善技术规范与质量监控功能

自2005年起,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或后来的《地理标志产品通用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了144种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质量标准。

保护与利用地理标志这种无形知识产权,必须对其载体地理标志特产有严格的质量技术要求,制定其国家质量标准。然而,目前羊楼洞砖茶(洞茶)、赤壁猕猴桃和通城猪只有地方性质量标准,均尚未建立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因此,为了完善咸宁市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急需要制定其国家质量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羊楼洞砖茶》、《地理标志产品赤壁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通城猪》,完善技术规范与质量监控功能。

3.5 加强名优特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产业扶贫开发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对传统特产具有重要意义:①发挥名优特产的比较优势;②发挥市场引导与企业组织效应,推进和提升名优特产产业化;③利用技术规范与质量监控功能,加强和提高名优特产质量标准化;④凭借市场认知和产品声誉背景,支持和促进特产的品牌战略;⑤挖掘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和拓展特产产业的综合功能;⑥提高特产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特产贸易的发展;⑦提高特产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均强调湖北省以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和幕阜山区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咸宁市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位于幕阜山区,为武汉、长沙、南昌中三角(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内的中心城市,有茶叶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温泉之乡等美誉,有丰富的特产资源。因此,咸宁应该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开展名优特产尤其是国家地理标志特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产业扶贫开发。

4 小结与建议

咸宁市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羊楼洞砖茶(洞茶)、赤壁猕猴桃2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通城猪1种,但均尚未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基于对咸宁特产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我们建议:①深入调查传统特产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加强地理标志权保护的申报;②收集与整理传统特产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③鼓励与支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相应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充分利用传统工农业品牌类文化遗产,整合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地理标志特产的品牌;④建立国家质量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羊楼洞砖茶》、《地理标志产品赤壁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通城猪》,完善技术规范与质量监控功能;⑤加强名优特产尤其是国家地理标志特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产业扶贫开发。

参考文献:

[1] 宋 敏.农业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冯寿波.论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保护――以TRIPS协议为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田芙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4] 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邓村绿茶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0):4277-4280.

[5] 孙志国,陈 志,刘成武,等.黄连类道地药材资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2):491-493.

[6] 孙志国,熊晚珍,王树婷,等.湖北武陵山区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2(5):145-148.

[7]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8] 康保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 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0-13.

[10] 孙志国,王树婷,熊晚珍,等.我国粮食制品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浙江农业科学,2012(4):446-449,452.

[11] 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湖北名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625-3627,3642.

上一篇:离子液体增敏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花生和大... 下一篇:橡胶止水带接头热熔法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