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在煤田测井应用中的安全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09 03:36:34

放射源在煤田测井应用中的安全问题探讨

【摘 要】 核测井是煤田测井不可缺少的一种测井方法,能解决很多地质问题。核测井过程中要使用放射源,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放射源的安全备受大家关注。本文就煤田测井中放射源的特点谈谈安全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核测井 放射源 伤害 安全

我国的核测井技术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煤田测井使用的是能释放r粒子射线和释放中子粒子射线的两种放射源。这两种放射源在其屏蔽材料、防护设施、操作方法、对人体的主要伤害部位、伤害程度以及测井效果是不同的。为防止发生安全伤害事故,在使用过程中要分别对待。

1 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能

我国规定,国家环保部门属放射源的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放射源各环节统一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评价和放射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公安部门对放射源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进行安全监管。使用放射源的单位,设立专门的辐射防护办公室,监管本单位放射源的安全状况。

2 安全使用放射源必须具备的条件

(1)建立放射源库,放射源库必须经省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竣工验收,才可投入使用。(2)由环保部门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培训,颁发培训合格证。(3)建立健全一系列放射源制度(包括放射源的保管、运输、操作等制度)。(4)编制《突发放射源环境影响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5)给放射性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6)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病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7)对每个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8)每年对放射源源库、运输车辆、工作现场进行年度监测。(9)每年向省环保部门上报本单位放射源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

3 放射源在煤田测井应用中活动特点

煤田测井使用的释放r粒子射线放射源活度一般在80毫居里(2.96×109贝可)、释放中子粒子射线的放射源的活度为20居里(7.4×1011贝可)。这两种放射源平时存放在放射源库中,当一个钻孔达到地质设计深度后,测井部门用测井车把放射源从源库提出,运送到钻孔现场进行测井,测井任务完成后,又由测井车送回到放射源库中贮存。

4 放射源在煤田测井应用中的安全问题

放射源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放射源对人身伤害的问题。在煤田测井应用中,放射源存在保管、运输、操作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根据煤田测井中放射源的活动特点,放射源的安全问题可分如下几类:放射源的安全意识、放射源的安全防护、放射源库安全、放射源的运输安全、放射源在测井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个人剂量监测等,下面对不同的安全问题加以分析、叙述:

(1)放射源的安全意识:所有放射源监管部门、公司领导、放射性工作人员都要从思想上重视放射源的安全工作,积极、严肃、认真对待放射源安全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办理安全使用放射源的各种手续,建立健全放射源安全制度,分项实行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把放射源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2)放射源的安全防护:不同的放射源,其射线种类、射线影响距离、屏蔽材料的物质、操作人员穿戴的防护用品、操作方法是不同的。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接受放射源外照射的剂量最小。在能达到测井效果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使用放射源的次数和接触人数;对个人可能受到潜在危险也应该加以限制;为了防止确定效应的发生,并使随机效应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达到足够低的程度,这就要求放射源的操作要平均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避免某个人受到集中照射;在测井或其他活动中,对于来自任一辐射源的照射,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合理地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辐射防护的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物质屏蔽。时间防护就是,为了减少放射放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伤害,工作人员在能达到测量效果后时,应该使接触放射源的时间最短;距离防护,在能完全正确地操作放射源的同时,人体应最大限度地远离放射源;物质屏蔽是指,不同的放射源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进行障蔽,防护用品也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样能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禁止无关人员接近放射源。

(3)放射源库安全:放射源库的建造必须通过省环保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得到批复后,方可投入使用。源库的位置一般要远离居民区,配备防盗、防火、防水、监控、报警等设施,由专人全天24小时看护。非放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源库储源室,工作人员进入时,必须登记,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并佩戴剂量牌和剂量报警仪。源库实行双人双锁。源库管理人员,要做到帐物相符。放射源在源库和测井车之间搬运时,防止掉在路上。每年请有资质单位对放射源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年度监测。在地震、大风、瀑雨、瀑雪等自然灾害过后,要及时检查放射源库,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4)放射源的运输安全:野外测井前和测井后,放射源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公路、山路上活动,有时还在中途住宿停留。首先必须配备有丰富经验、责任心很强的司机驾驶测井专用车辆,防止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放射源污染事故。放射源装入车上屏蔽罐后,要在屏蔽罐上加锁,全程有专人负责。车后要有辐射警示标志。

(5)放射源在测井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测井过程中,放射源是安装在测井探管的最下部,通过电缆下入钻孔内进行工作的。现场最易出现的放射源事故就是:安装有放射源的测井探管被孔内的地层卡住或掉入孔内。这就要求放射源从现场安装、孔内运行、拆卸、现场保管都不能出错。到达一个钻孔现场,首先要了解钻孔的地质情况,不同地区、不同地层,其松散程度、破碎程度、膨胀性等不同,这些对探管在孔内的运行都有影响。钻具上钻后停放的时间长短、采用什么井液、黄土中是否有套管、套管的直径、深度是多少也要了解。如果钻孔上钻后到测井车到达现场的时间间隔过长,一般要透一次孔,先使用测斜探管(不携带放射源)进行测量,测斜探管在孔内上下顺利后,再下放安装有放射源的探管。放射源在测井现场运行,安全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预防的问题: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操作放射源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在整个测井过程中,从井口、绞车到仪器操作人员,都必须精力高度集中,从各个现象判断放射源在孔内的安全状况,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安装和拆卸放射源的操作,这就要求,在能解决地质问题的情况下,不能因仪器操作失误或为追求更高的解释精度而重复使用放射源,能少下一次放射源,尽量少下一次。放射源在孔内的运行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现场全部工作人员在这段时间应该比别的探管下入孔内要加倍小心。井口工作人员,能够从井口滑轮的高低、电缆的松紧、手感的轻重判断带源仪器是否在孔内受阻;绞车操作人员,也能通过窗口观察电缆的松紧、绞车速度变化,甚至绞车的声音以及测井车辆的晃动来判断仪器是否受阻;仪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曲线反映情况,判断仪器是否正常、是否受阻、是否进入水面、仪器所在地层等。仪器下到孔底时,不能停留时间过长,在记录工作未做好时,探管要在井底做慢速活动,防止电缆和仪器被泥浆吸住或被上方掉块塌住而造成被卡事故。另一方面是安装有放射源的探管被卡孔内后的处理问题:安装有放射源的仪器探管被卡到孔内时,要根据被卡情况,测井、地质、钻探负责人一边研究处理方案,一边向公司主管领导上报有关情况,必要时请求支援。处理被卡仪器的原则是,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在能保证放射源的安全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小仪器的损坏程度。现场指挥根据情况指导钻探、测井操作人员,互相配合,抓住最有利的机会进行处理,尽可能缩短处理时间。在无法把放射源从钻孔内处理上来时,要及时向上级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突发放射源环境影响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程序上报。

(6)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个人体检档案。从体检档案判断放射性工作人员是否因接触放射源而患有放射性职业病。对一些不适合再在放射性工作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及时合理安排到别的岗位工作,避免放射伤人事故的发生。

(7)个人剂量监测:放射性工作人员操作放射源时,必须佩戴个人受照剂量牌,监测个人受照剂量,发现有异常,及时体检、治疗,防止人身伤害加重。

5 结语

测井应用中放射源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周围群众身体健康,放射源的安全问题处理得当与否,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通过工作实践,大家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训,互相学习,这对今后放射源的安全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矿院、西安矿院.煤田地球物理测井[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2]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辐射、人与环境[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

[3]张穹,王玉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释义[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长输管道施工中常遇问题与应对措施 下一篇:瞬变电磁技术在矿井小窑破坏区内寻找煤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