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有效标准

时间:2022-07-09 02:36:31

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有效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井喷式的迅猛发展状态,但是,30年来我们参考的经济发展的标准异常单一,那就是以提高GDP为核心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由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过度。虽然,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积累了不少的资本,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资本归根结底大部分是由于我国市场广阔资源丰富,而并非基于人力资源水平之上的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最近几年,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逐渐走向瓶颈状态,中国之转型迫在眉睫。然而,中国转型要转到什么程度,需要怎样去衡量转型成功与否,我想学界还远远没有定论,在此,本人经过长期思考提出中国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人力资源水平是否达到发达国家状态,此文就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首先,有必要解释为什么GDP不能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标准。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这个总量实质是指当期(一年内)生产的附加值的总量,是一个增量和流量概念。GDP越高说明整个国家的财富积累速度很高,但并不说明财富分配合理以及形成财富的各种资源运用合理(它们之间有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是很高)。总的来说GDP只是一个量的结果而并非质的结果。正因为GDP存有这样的不足,才有GDP诞生却并没有实质性发展的情况。我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一百多位,我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很高以及环境污染状况很严重都在说明这个问题。

但以GDP为指标进行衡量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而且是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GDP的提高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为就业水平的提高,如果我国GDP像发达国家一样保持很低水平,我国的就业状况将非常糟糕,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压力甚至超过印度。随之而来会出现很多问题,诸如社会动乱,政权不稳等最终会导致经济崩溃。

然而,GDP的提高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中只能作为必要条件而不可作为充分必要条件,在参考GDP以及其指标体系的同时,当前必须有一个能够替代GDP的更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建立,经济发展的转型才有转型之目标。

本人经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时间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对“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进行回答。经过学界长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的财富不一定能够取代一个社会的发展,因为社会的发展有其综合性。然而,综合性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统一性来支撑,不然何以归纳而称之为“发展”?

我想我们有必要回到本源,直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追问。所谓人类社会的发展,必是人的发展,不然就是动物植物或其他的发展。而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这样区别与自然界的状态,就是因为人的的本质在不断凸显。我想这一点是具有绝对性的。那么什么是人的发展的本质呢?人的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思维水平的发展(思维水平是人区别与其他的唯一特征),即人的自我反映出人之本质的程度。由此而得,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这种资源的发展,即人力资源的发展。

事实上,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里就已经阐明人力资源对于价值创造的决定性贡献了,从长期来看,人类社会的一切产品(资本品和消费品)均是有人力资源创造出来的。而人力资源内部又可分为脑力资源和体力资源。由于生物进化非常缓慢,从整个社会来讲,体力资源的进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决定一个社会的进步能力从根本上讲,是脑力的进步。

回顾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从一开始的引进外资,使整个国家的非人力资源得以有机会和人力资源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价值,到中途我国资本积累达到较高水平,GDP位列世界前列,这整个过程从严格意义上将并没有达到一个社会的质的转变,因为决定社会发展最根本和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甚是缓慢。更为恐怖的是,当我们的国家富裕之后,社会各阶层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很令有识之士担忧,最近本人在网上看到一句流行语说,“2010年什么贬值最快,曰文凭;2010年什么升值最快,曰乌纱帽”,由此,当今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可见一斑。这一方面在于,知识分子本身的质量不行,很多大学生上大学是为了以后找好工作,赚大钱;很多教授发论文是为了评职称,这样所谓的知识分子是不能称其为知识分子的。另一方面在于由于我国前期的资本积累大部分不是由我国自主的知识和技术贡献而得的,致使大众盲目否认长期看来知识和技术创造财富的必然性。本人认为,在比较合理的社会人力资源水平状况下,文凭和乌纱帽是有高度相关性的,但必须保证文凭的真实和可靠性,我希望学界包括经济学家在怎样保证文凭的真实可靠性的问题上苦下功夫进行研究,因为这个问题能否解决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真正的成功与否。

[1]王大勇,陈方正.论知识资本价值增值性质[J].南京理工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03.

[2]唐本佑.人力资源是可变资本[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

[3]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之比较[J].现代企业.2004.

作者简介:

焦瑞(1988.10―)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学本科在读。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与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 下一篇: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