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山区公路景观构成及设计特点

时间:2022-07-09 02:01:22

简析山区公路景观构成及设计特点

摘要:公路景观设计作为提升公路使用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受自然地形约束,山区公路在景观营造上往往更具挑战性与创造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并结合这些景观要素各自的设计特点,提出山区公路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山区公路、景观构成、景观设计特点

Abstract: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s ascending highway use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important means, are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by natural terrain constraint, mountainous highway in landscape create more challenging and creative often,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highway landscape elem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ir respective design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ural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Keywords: mountain area highwa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design and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指在满足公路物流运输功能的前提下,对公路沿线景观经过评估、规划,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布局,并对公路沿线构筑物进行适当的视觉景观塑造的过程。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使公路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减少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建设性景观破坏,并改善汽车的运营环境,提升公路自身的美学、人文价值。

在我国,景观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对现代公路的景观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还是一些城市干道与旅游区、风景区道路,并多属于补救性、恢复性的绿化设计,主观能动的景观创造不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我们应该看到,作为环境保护和提升公路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以及公路可持续发展中环境资源与景观资源有效使用的根本保障,公路景观设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重视。

与所有的景观设计一样,公路景观设计也是一个综合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多门类、多学科的创作实践过程,贯穿于公路建设的规划至建设完成的全过程(甚至包括营运期的调整与补充),涉及了工程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众多理论范畴。它着力解决的是人、自然、公路及其沿线的人工构造物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包括其空间构成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但是,公路景观设计又具有一些不同于其它建筑景观设计的特性,有其侧重点。首先,公路联系了多种景观形态,或山水田园、或城市风光,从一种形态过渡到另一种形态,其时空的转换是极其丰富的,特定的观察视角又使沿线景色随车辆的行驶不断的展开,动态的仿佛电影一般的展现出来。运动的特性决定其景观的形式应以感性的、统一的大范围景观为主,过于精致、耐人寻味的小品类设计易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反对行车安全不利。这些都是有别于其他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地方。

对山区公路来说,由于地形复杂、路线起伏,一方面路基填挖较大、构造物较多,使公路建设性的景观破坏相对较大,恢复性景观设计难度相对较大;但另一方面视野开阔、景致多变,也更利于营造连续、优美的道路景观。

2、山区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及设计特点

公路作为一种绵延极长的带状人工构造物,穿行于原野、蜿蜒于沟谷、呼啸于都市丛林、缠绵于绿野山间,其本身就串接了丰富的景观形态。加之公路所具有的在时空上动态的链接、转换各种景观的功能,使公路的景观构成上拥有较多的元素。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的线形

这里所指的线形,是指路线构成的三维空间外观形态以及加入运行速度概念后的四维线形。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观察应具有流畅的、连续的、可预知的特性,应能反映车行速度条件下人们视觉特性及心理感受的要求。在公路上行驶,景观的变换、汽车加减速、转弯时获得的运动感和平衡感均是形成路线良好的节奏感与韵律感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设计速度的不断增加,线形作为景观要素的特性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尤为显著。

从组成上,公路线形包含了路面、标线、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等路幅范围内的各项公路组成部分,是司乘人员特别是司机的主要观察对象、是道路内部景观的主体。因此,线形的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公路的固有功能,也就是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需要,应能提供一个轻松而又不失松懈、富有韵律的驾驶环境,并可通过控制路线的平、纵、横各项指标从感观角度起到调控车速以达到安全行车的要求。同时,由于线形所具有的强烈的透视感和指向性,很容易将司乘人员的视线吸引至道路远方的灭点或延伸线上来,由此也就构成了道路景观的一个主要的展示方向。而且,由于运动的特性,对线形的设计在手法上应以简约的粗线条为主,注意各组成部分在视觉范围中的比例谐调,充分考虑运动条件下的动态视觉特性,也就是速度与体量的关系,同时避免采用过多的色彩组成,以致造成视觉疲劳。

“弯道多、起伏大”是山区公路的共性,也使山区公路的线形特征远较平原区丰富而多变。但同时,由于视距上的限制,又使线形展示的可预知性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就显得更为突出,“依山傍势,平顺衔接”是线形设计中的重点,同时,景观营造时尽量不要遮蔽前方视野和设置必要的视线诱导措施对于行车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2)沿线的景观资源

是公路外部景观构成的最主要体现,包括了道路沿线用地范围外的山水、原野、森林、城镇等等视觉范围内自然的或人工的景观要素。如何采用对景、借景、遮蔽、过渡等设计手法将这些风景资源合理有序的、有层次的组织于道路使用者的眼前是一件极其费心的工作,这一点对景观公路而言在公路设计前期及选线时就应充分考虑。

对公路而言,可以构成景观的风景是及其丰富的:夕阳映照下层叠的梯田、四月间漫山的油菜花、烟雨中朦朦的山水、峡谷间错落的瀑布,多彩的民族风情村寨等等均是极尽诗情画意的景观资源,甚至路旁几株高大的花树也能成为道路景观设计的对象。我们可对沿线的这些可供利用的景观资源进行评估、分类、分级,并依据路线走廊及沿线地形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组织利用,根据景观设计的目标要求对相应的景观采取适宜的显现方式,如:城市的地标建筑、民族村寨的塔楼、天际间的孤峰奇石适宜作为路线的对景中心或置于弯道的内侧以便于观赏,而漫布山坡的花树则宜布置于路线两侧让乘坐者充分体会徜徉于绿野花海的乐趣。从这点看,山区公路往往比平原区公路在景观营造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通过丰富的景观资源来营造多姿多彩的道路景观。

另外,在利用外部景观资源进行公路景观营造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动态视角及速度条件下的视觉特性。对公路的使用者来说处于运动状态下观察景色,离公路较近的景色通常是一闪而过,而太远又不容易被吸引和注意到。因此,对于要刻意展现的风景资源要结合其观测的体量考虑距离的因素,并注意景色的远近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这样才能使乘客有充分的机会欣赏景色。

上一篇:小议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下一篇:浅谈彩色路面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