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RP交织器的Turbo码高码率设计

时间:2022-07-09 01:47:54

基于DRP交织器的Turbo码高码率设计

摘 要: 删余是构造高码率Turbo码的主要方法,删余方案对于Turbo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介绍Turbo码的原理,将DRP交织器和删余方案综合考虑,实现Turbo码的高码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综合设计具有优异的性能。

关键词: Turbo码;DRP交织器;删余;高码率

中图分类号:TN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20049-01

0 引言

Turbo码[1]的出现是信道编码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具有逼近Shannon限的性能,各个组成部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优异性能是由这个整体表现出来的。对于Turbo码而言,交织器和删余方案都会决定码字的重量分布,进而影响到码的性能。因此,在Turbo码中对交织器和删余方案进行综合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给出了DRP交织器和删余综合设计的方案以及相应的实现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综合设计方案性能优异。

1 DRP交织器(Dithered Relative Prime交织器)

Dithered Relative Prime交织器(DRP交织器)[2]其思想是输入数据 长度为N,用m个长度为R的小交织器对每m个数据进行交织,其中N=m×R,用矢量r来定义小交织器,对输出数据 进行线性同余交织,定义如下:

N为交织深度,v为起始序号,常取0值,k为 附近奇数且

这时的交织深度为N。然后再对输出的数据 采用n个长度为W的小交织器对每n个数据进行交织,其中N=n×W,用矢量w来定义小交织器。

如下:

[X]表示小于等于x的最大整数,x mod y表示x除y的余数。

2 删余方案

删余方案在高码率Turbo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文献[3]改进并用于与DRP交织器结合的传统的Turbo码。算法用树状表示,算法如下:

① 第一级,树中只有一个删余模式,码率为 , 为校验行的行数,对于本文编码器,有R=1/3。显然,所有的校验位都没删除。

② 第j(j≥1)级的每个节点,删除一位得到下一节点。删余方案中删除比特位的选择,应使收敛阈值最好。由于外信息传输函数分析的有限性,删除比特位可能有多种选择。这时码率增加到 ,T为删余周期,j为一个删余周期中删掉的比特数,j=1,2,…, 。

③ 如果码率满足要求,停止搜索,选择有最好阈值的删余方案。否则,返回②,树增加一级。

取本文 =2,周期T=3为例,删余树如图1:

树中第一行为系统位不进行删除,只对后两行校验位进行删除。“0”表示码字中对应位置上的比特将被删除,即不被发送到信道,在译码端插入一个无关的符号(删除符号)代替这个被删除的比特;“1”表示对应位置上的比特将被保留在码字中,并被送往信道。每个矩阵是一种删余方案。码率的值域构成的集合为{(1/3),(3/8),(3

/7),(3/6),(3/5),(3/4),(3/3)},当R=1/3时,码字中所有比特都被保留;当R=3/3时,码字中所有的校验比特都将被删除。

码率R=3/8的删余方案有6个:

这些删余矩阵对Turbo码的性能影响存在差异,当与DRP交织器结合时,经过搜索,得到图2中的方案,它们有较好的收敛阈值,性能也应该相似。

3 性能仿真

图中曲线是Turbo Code的比特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每条曲线仿真条件都一样,只是所用删余方案不同。文章在AWGN环境下,N为1024,两个子编码器的生成矩阵为

的调制方式、LOG-MAP的译码算法,进行6次迭代。其中RP交织器的v=537,k=157。DRP的v=537,k=391,R=W=8,矢量r=[5 6 1 2 7 4 3 0],矢量w=[7 1 4 5 0 3 2 6]。

图2中DRP的Turbo码随着码率的提高,曲线上升,码性能逐渐损失,但幅度不大;码率为3/8的两种删余方案性能相当。图3取周期T=2,当R=1/2时,由好的删余方案[11,10,01]与不好的删余方案[11,00,11]和[11,11,00]进行比较。可看出与好的删余方案结合时,在信噪比为2dB时的误比特率小于10-7,还没错误平层迹象,而其余两种在10-1时已有错误平层出现。

图4和图5是分组交织器,线性同余交织器和DRP交织器未删余与用[11,10,01]删余后R=1/2的性能比较。由图可见,删余后的和未删余的性能相差不大。文献[4]中指出对于高码率的Turbo码,线性同余交织器和分组交织器是奇偶交织器,当把码率从1/3 提高到1/2后,不会出现由于校验信息不均匀分布而损失性能的情况。而DRP交织器不是奇偶交织器,由图可见性能损失的也不大,因此这种删余方案对DRP也是一种好的方案,与图4对应。

4 结束语

本文将DRP交织器和删余方案综合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DRP交织器的实现算法,并对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DRP和删余方案综合设计可以获得优异的性能。

参考文献:

[1]C.Berrou,et al.,“Near Shannon limit error-correcting coding and decoding:turbo codes”,Proc.of ICC'93,pp1064-1070.

[2]CROZIER S,UINAND P.High-performance low-memory interleaver banks for turbo-codes[A].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IEEE VTS 54th[C].2001:2394-2398.

[3]Wei Zhang, Daniel.On the design of high rate multiple Turbo codes.ISIT 2006,Seattle,USA,July9-14,2006.

[4]史治平、靳蕃,高码率Turbo码中确定织器的设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

作者简介:

郑丽敏(1983-),女,河南省郑州人,研究方向:通信工程。

上一篇:上海应物所基于谐波运行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 下一篇:一种实用型测试系统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