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城区2009—蝇密度季节消长情况分析

时间:2022-07-09 01:42:54

永康市城区2009—蝇密度季节消长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 掌握永康市蝇密度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蝇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监测,4—11月份每月监测1次,每次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处、居民区1处作为固定监测点。 [结果] 2009—2011年监测点共捕获蝇类681只,平均蝇密度为5.68只/笼,主要优势蝇种为家蝇、铜绿蝇、市蝇;蝇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居民区、绿化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曲线,在7、8月出现高峰。 [结论] 永康市城区存在多种媒介蝇,建议加强蝇类综合监测,降低蝇密度,控制蝇传疾病。

关键词: 蝇密度; 季节消长; 监测

中图分类号: R 184.33 文献标志码: A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东经119°90′~120°35′,北纬28°75′~29°10′之间,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非常有利于病媒生物的栖息和孳生。为掌握永康市蝇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控制及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我们于2009—2011年开展了蝇类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方法

采用笼诱法。统一选用诱蝇笼(笼高40 cm,直径25 cm,圆锥形芯高35 cm,顶口直径2 cm),诱饵为红糖食醋饵(25 g+25 g)+25 mL水。分别在城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处和居民区1处,每年所选地点相对固定,每处同时放置诱蝇笼1只,收笼后,将捕获的成蝇用乙醚或氯仿麻醉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

1.2 监测时间

每年4—11月的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监测日期气象条件应适宜,如遇风雨天气(风力5级以上)则顺延。诱蝇笼每次放置6 h,上午9~10时布放,下午3~4时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蝇类构成

2009—2011年永康市城区监测点共捕获蝇类681只,分属于3科7属,其中蝇科(Muscidae)占63.58%(433/681),丽蝇科(Calliphoridae)占26.43%(180/681),麻蝇科(Sarcophagidae)占9.99%(68/681)。以家蝇(Musca domesic)、铜绿蝇(L.cuprina)和市蝇(M.sorbens)为优势种,分别占46.11%(314/681)、20.56%(140/681)、13.22%(90/681)。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元厕蝇(Fannia prisca)、亮绿蝇(L.illustris)为常见种,其他蝇种还有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厩腐蝇(Muscina stabulans)、夏厕蝇(Fannia canicularis)、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等。

2.2 不同生境蝇密度

城区监测点平均蝇密度为5.68只/笼,以2010年的9.03只/笼最高。农贸市场蝇类密度平均为8.75只/笼,明显高于餐饮外环境、居民区和绿化带(表1)。

2.3 季节消长

2009—2011年每年4月份开始捕蝇,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曲线,7、8月份蝇密度达到高峰。其中以2010年7月蝇密度最高,为24.8只/笼,9月份逐渐减少(图1)。不同生境蝇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不同,农贸市场的蝇密度高峰在7月,达40.33只/笼,餐饮外环境、居民区的蝇密度高峰在8月,分别为17.00、10.33只/笼(图2)。

3 讨论

3.1 蝇种构成

监测结果显示,永康市城区以家蝇为优势种,其次为铜绿蝇、市蝇,其他蝇种的密度均较低,与马红梅等\[1\]、陈强等\[2\]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南昌市以糖醋为诱饵,优势蝇种为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相邻的金华市以小鱼、红糖、豆腐渣的混合物为诱饵,以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为优势种。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或使用的诱饵不同有关,提示在蝇类监测中,诱饵是一关键因素,可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优势蝇种的组成。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永康市城区的平均蝇密度为5.68只/笼,明显低于气候条件相同的金华市\[2\],这与2007年开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永康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蝇设施,城市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全民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有关。

3.2 各生境蝇密度比较

在4种不同生境中,以农贸市场的蝇类密度最高,与赵爱华\[3\]的监测结果相同。农贸市场人员密集,存在有各种腐败植物和动物物质,这样的环境适宜各类蝇类生长。监测发现,餐饮外环境、居民区蝇密度较高,但低于赵爱华\[3\]的监测结果,这与永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卫生意识增强,长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夏秋季节的灭蝇工作,增设防蝇设施等因素有关。

3.3 蝇密度季节消长情况

永康市7、8月份蝇密度达到高峰,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曲线,这与龚震宇等\[4\]的监测结果不同,可能与永康市城区7—8月气温较高有关。但与应凯满等的监测结果相同,这可能是磐安县与永康市相邻,气候条件相同所致。

经过监测,基本掌握了永康市城区的蝇类种类、蝇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居民的防蝇意识,完善防蝇设施,以环境治理为主,大搞群众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开展灭蝇工作,降低蝇密度水平,控制蝇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 参考文献

[1]马红梅,陈海婴,柳小青,等.南昌城区蝇类组成\季节消长及多样性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5):401-403.

[2]陈强,施红喜,何国庆.2005—2007年金华市城区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3):260-262.

[3]赵爱华.泰安市城区2007—2010年蝇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2):160-161.

[4]龚震宇,傅桂明,杨天赐,等.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和群落动态研究\[J\].疾病监测,2010,25(4):294-298.

[5]应凯满,郑柏福.2005—2010年浙江省磐安县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3):262-264.

(收稿日期:2012-10-08)

上一篇:两情缱绻时,不要“情侣病” 下一篇:周末度假口号:走,到屯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