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15:寻找新路径

时间:2022-07-09 01:35:12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15:寻找新路径

2015年9月19日,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拉开帷幕。9大展场、483个展览、66位国内外策展人、66家摄影机构、73所国内外院校、2116名摄影师、17827件摄影作品、3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作为国内创办最早、举办时间最长的摄影节,第15年,平遥正在寻求突破。

呈现多元语境

“守望家园・放飞梦想”是今年平遥摄影大展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2014平遥大展主题“影像生活・梦想世界”的一种延续。大展组委会对这一主题做了形象的诠释:“现实,终归是每个摄影人的灵魂家园,无论它是美好还是丑恶,是光明还是隐晦。摄影人每一次按动快门,其背后都有着面对现实的复杂感情,而所有的情感,则必然由其对于身边生活的关注而生发出来。守望家园与放飞梦想,是摄影的一体两面。”

现实即当下的生活,通过影像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自我诠释,是平遥摄影大展始终在追求的,也是今年“影之当代”这一学术主题所要探讨的。为了呈现这一学术主题对全球当代摄影现象的理解,组委会面向国内外摄影界广泛征集,根据专家意见归纳提炼出15个关键词,来诠释当代摄影的特征、风格与流变。它们是:多元、融合、创新、景观、手机摄影、改变、真实、摄影节、共享、策展、国际、新摄影、无界、生活、碎片化。

在今年的平遥大展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策展人面孔与欧美展览,也看到来自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的策展人及机构带来的优秀摄影作品,平遥大展正努力为我们呈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影像语言与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摄影动态及其发展脉络。来自美国的策展人迈尔斯・利特带来了他的团体展“1%:全球不平等时代的特权阶层”,通过当代纪实摄影手法刻画脱离普通群体的特权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澳大利亚策展人阿拉斯戴尔・福斯特根据今年平遥大展的主题特意定制了主题展“梦想・家园”,凭借人在面对驳杂、神秘、宏大的现实所采取不同态度,在机械的影像复制之外,添加人的“诗性”与“神性”,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升华。“德国斯图加特摄影之夏群展:相机,让美永存”的八位摄影师也试图从不同层面来定位当代摄影。

让主题词接地气

在“守望家园”的主题框架之下,平遥摄影大展也努力让主题词更接地气。

首先,有许多探讨家庭关系的作品出现,其中韩国女摄影师李松姬的展览“妈-敉(Mom Me)”令许多观者潸然泪下。在李松姬18岁那年,她的妈妈罹患癌症,在至亲即将天人相隔之际,李松姬选择了以摄影的方式为她和妈妈留下永久的印记。画面中母女二人着身体、平静安宁的神情仿佛置身于只属于她们的伊甸园。李松姬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达,来警示人们生死无常,很多人与情感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期望而得到永恒,当至亲之人还在身边,就要懂得珍惜。

同样是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女摄影师安娜・福克斯的个展“融情”则利用另一种手法表现了她与父母的关系。安娜为父母拍摄了数千张肖像照片,并从中挑选出她认为满意的部分,通过将父母各一半的面孔进行拼接组成自己的肖像。安娜说,她一直在试图寻找并表达自己与父母之间有着怎样一种更为隐秘的联系。

同时,平遥大展紧跟时代热点,设立年度热词主题展,通过不断的沉淀与整合,结合当下最热门的词汇来拉近摄影与生活的距离。从2010年开始,大展生活馆的年度热词主题展依次为:濉⒚取@、哦、赞。而今年生活馆以DUANG为主题,呈现并反思当下“目迷五色”的摄影状态,试图唤醒摄影人静下心来,赋予影像更深层次的力量与解读空间。正如策展人林路所说:“生活馆是在用摄影观看现实生活,我们看到了影像里的赞、濉DUANG,我们也在观看的同时给出了赞、濉DUANG。我们不去计较摄影纪实的干瘪理论,这里是生活纪实摄影的直播。”

强化体验式观展

如何平衡每个展区之间的关系、如何分配每个展览的位置、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呈现主题的特色,是大展组委会及各个策展人、机构最为重视的问题。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的话说,“本届平遥大展是令人感动的,我很高兴地看到通过15年的积淀,我们的策展人制度逐渐显现,展览的呈现方式也有了很大提升。绝大部分摄影师与策展人都能够依托建筑环境及不同的空间来展示摄影作品及其想要表达的主题。”

从策展人之间的平衡到每一个展览的艺术呈现,今年的平遥大展都较往年更加凸显体验式观展。这里面,有不少值得圈点的展览,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与摄影展览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带给观者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与感官上对展览主题的共鸣。“醉美横坡村图片展”、“神华百名矿工肖像展”、“高中生”等展览就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位于棉纺织厂展区的“美丽的平遥我的家 醉美横坡村”图片展览,通过100多幅由平遥本土摄影人历时一年拍摄的作品,将横坡村的历史、风光与风土民情呈现在世界摄影人的面前。为了使更多的人切实感受到原生态的横坡村,策展人梁生仁独具匠心,利用还未完工的厂房,配以乡村风情的装置,还原真实的乡土风情。梁生仁说:“我就是要观众进展场后,不仅可以看照片,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村氛围和气息,通过增加玉米墙、南瓜、农具等元素来进一步扩展观众的视觉丰富性,立体、原生态的给大家呈现一个能够记得住的展览。”

而在不远处的柴油机厂展区内,“神华百名矿工肖像”主题展令策展人孟坚获得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颁发的“优秀策展人飞马奖”。展览现场,由五名摄影师历时八个月拍摄出的一百名矿工肖像整齐排列,由钢架、机械工具、煤炭等搭建出的实景展场上,凝重宏厚的音乐不断传来,呼伦贝尔一家露天煤矿企业的五名矿工身着防静电工作服,头戴配有矿灯的安全帽,不停变换各种造型,展示矿工的风采。策展人孟坚通过立体化的展出方式、用光影雕琢出现代矿工的群体像,新颖的展出方式赢得了摄影师和观众的认可,也获得各界的赞誉。

艺术,强调创新;摄影节,需要个性。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呈现当代摄影趋势,平遥摄影大展正在逐步依托其特有的地域环境与建筑元素,努力以新的视觉语言传递影像信息。而寻找新路径,也应是所有关心中国摄影发展的人需要考虑的。

上一篇:区域游戏分享交流的典型现象与“智慧”对策 下一篇:文化规划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