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的语法化过程

时间:2022-07-09 01:13:11

“甚至”的语法化过程

【摘 要】本文首先查找词典解释,结合焦点算子概念从共时角度分析“甚至”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用焦点理论阐释其语法化的过程。

【关键词】词典 焦点算子 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51-01

一、“甚至”的词性及前人研究

本文主要查找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版)、《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朱景松)五部词典,主要有两种观点,只作连词和兼作连词、副词。

笔者认为,“甚至”是用来突出信息的焦点算子,用焦点逻辑形式移位理论能够解释“甚至”位置的转移。

二、语料分析

采用CCL古代汉语语料库,考察其历时演变。本文主要列出不同朝代语料统计和宋代语料的具体分析。其他朝代也按照此方法分析。

结论:(1)东汉至六朝,“甚至”未词汇化,最主要的用法为“VP+甚至”,“甚”是形容词作谓语,“至”为动词,构成连动结构或主谓结构。但是已经出现“‘至’+宾语/语气词”。在“甚,至”&“甚。至”格式中,“至”后面为[+时间]和[+地点]。

(2)唐代其用法无变化。

3)宋代,“VP+甚至”仍占据主要位置,同时,格式“VP+甚,至+NP/VP/S & VP+甚。至+NP/VP/S”和“甚至+NP/VP/S”成为第二大用法。“甚至”的位置也可以放在后一分句的句首。说明,“甚至”已经词汇化,如袁毓林(2008)的说法,“甚至”引出语用尺度上的最低点,焦点算子功能明显,为副词。在“甚,至”&“甚。至”格式中,“至”后面为[+程度]的比例增加。

(4)元代到明代,“NP/VP/S,甚至+NP/VP/S”上升为主要用法。并且出现“甚至于”,“甚至”还可用在后一分句的句中,位置灵活,连词用法出现。在“甚,至”&“甚。至”格式中,“至”后面主要为[+时间][+程度]。

三、语法化机制

分析一个词语的语法化过程主要依据其占主导地位的用法的演变,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不同时期“甚至”最突出的部分。

1.东汉到唐代,主要用法为,“VP+甚至”。“甚至”是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序列,位于句子末尾,强调前面的动词。如:“上痛悼[甚至]”。

2.宋代,“VP+甚至”,仍然为主要用法,但是,“甚至+NP/VP/S”,“VP+甚,至+NP/VP/S & VP+甚。至+NP/VP/S”两种格式上升为第二大用法。“甚至”从句末转移到后一分句句首,或者分别位于前一分句句末和后一分句句首。

(1)“言惧之[甚,至]於股脚战栗也。”【册府元龟】

(a),此句也可以描述为“言惧之,股脚战栗甚至”(b)。

(b)是模仿宋代之前的用法造出的合法句子,为“VP+甚至”格式,句子的信息焦点为“股脚战栗”,“甚至”为运算其焦点算子的语义功能,建立一个语用量级标尺,移位至信息焦点的前面,那么信息焦点就与“甚至”前面可能成为焦点的候选成分(“惧之”)构成了一个集合,即焦点域。“甚至”后面的信息焦点“股脚战栗”表述的是焦点域中的极端情况,所以,“甚至”作为焦点算子,引进了某种语用标尺的最低点。

3.元至明,“NP/VP/S,甚至+NP/VP/S ”成为“甚至”最主要的用法,“甚至”作焦点算子适用的格式更加多样,分别形成了句子层面、VP层面和NP层面的语义量级标尺。

上述分析中,宋代是焦点算子功能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较好地解释了“甚至”在句子中的移位现象。焦点算子具有对句子进行语义运算的功能,语义功能较强,所以为副词。

4.元明时期,出现了如下例句:

“渐渐至于两相对骂,两相对打。后来[甚至]反将计氏打骂起来。” 【醒世姻缘传(上)】

根据袁毓林(2008)的分析,此句中“甚至”焦点算子功能较强,位置比较灵活。而考察清代出现的例句:

“太原郭氏、河东柳氏,此浩之亲党,尽夷其族,[甚至]僮吏亦夷五族,同修史”【廿二史记】

此句中,“甚至”焦点算子功能较弱,不能从分句句首移到主语之后,但是主语之前可以加“连”,“甚至”虽为副词,但进一步虚化了。

5.到清代,“甚至”可以放在几个并列的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的最后一项,表示递进关系,用作连词。如下:

“有诓嘴吃的,有拐东西的,[甚至]有设下圈套害人的,奇奇怪怪的样子多着呢。”【七侠五义(上)】

综上所述,“甚至”在东汉至唐是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序列;至宋形成了焦点算子的功能,从句末移到句首,位置转移是语法化的关键,这是由焦点算子的移位导致的;元明,“甚至”焦点算子功能明显,位置比较灵活,成为最主要的用法;清,有的“甚至”焦点算子功能较弱,不能移到主语之后,主语之前可以加“连”,“甚至”虽为副词,但进一步虚化了;有的“甚至”可以放在几个并列的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的最后一项,表示递进关系,进一步虚化为连词。本文是笔者运用焦点理论解释语法化现象的尝试。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甚至”的语法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上、下)[J].当代语言学,2003.

[2]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

上一篇:数轴教学设计 下一篇: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综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