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当代网络流行语浅析

时间:2022-07-08 11:47:58

模因论视角下的当代网络流行语浅析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及广播电视媒体的迅猛发展,数量巨大的网络流行语开始产生,这些网络新词结构类型众多,语义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模因论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模因寓于语言之中,语言的任何成分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网络流行语正是基于此原理得以传播。因此本文将以Dawkins(1976)的模因论为理论依据,重点探讨当代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等。

二.模因论与模因

1.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借用生物进化理揭示语言文化之间的普遍联系和文化传承性的本质规律。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是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 Dawkins 在其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使用。牛津英语词典对meme 的解释是: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esp.imitation(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的文化的基本单位)。meme 意为被模仿的东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称为模因。

2.模因的特征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是语言模因的三大基本特征。陈琳霞(2006)提出模因是一种复制因子,通过模仿得以传播。经过复制之后组成的语言模因在人们的个人交际中被广泛传播。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行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见模因与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模因发展的阶段

语言模因的研究主要基于进化论的观点,模因的发展经历了选择、进化、繁殖、变异、消亡等一系列成长过程。Hlighten提出,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1)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2)记忆(retention)。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否则他们就不能被称为模因。(3)表达(expression)。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如话语、文本和图片。(4)传输(transmission)。模因表达需要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或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

值得注意的是,Hlighten指出,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模因复制环路,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着被选择、模仿或者被淘汰的命运,不同的模因会因为其超强的复制性和环境适应能力而得到广泛传播。

三.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

1.网络语言与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文化兴起的重要标志,也是网络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流行语折射出当代网络文化的风貌,是网络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秦秀白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和在线交流有关的语言,它由三种语言成分构成:(1)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专业术语;(2)网络文化现象相关术语;(3)计算机辅助交际(CMC)使用的特殊用语。本文涉及的网络流行语主要为分类的第二种。

2.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方式

模因传播的途径是多元化的,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会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模因的复制不一定全部都是词语的原件和附件从内容和形式上完全一致。何自然教授认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前者被喻为基因型的模因,后者被喻为表现型的模因。

结合近两年较为流行的“最美现象”来分析,“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大学生”“最美婆婆”等词汇成为平民楷模的修饰词,被冠以“最美”头衔的这些典型人物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成为社会公众模仿的对象。“最美现象”中传达的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和知识的传授中不断复制,传播给他人,本质上也是模因的传播。因为其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容上的差异性,应该归属为表现型模因。

又如2013年某卫视开播的《中国好声音》,它是一档精彩的选秀节目,节目中的选秀歌曲也成为民众耳熟能详的曲调。一时间各大卫视争相模仿,《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等节目陆续登陆各大媒体平台,随之而来的“中国好股票”,“中国好老师”“中国好室友”等网络衍生版本更是让“中国好声音”形成了自己的体例――“中国好声音体”。从本质上讲,它也是一种表现型的模因。

至于基因型的模因可见诸于网上交际常用的数字谐音,10个阿拉伯数字随意组合,整体上发出大致的谐音,如88(再见);7456(气死我了);584(我发誓);9494(就是就是);526(我饿了);987(对不起);5201414(我爱你一生一世)等等,这种数字谐音式的表达因简介方便而深受网络使用者的喜爱,同时这些语言模因也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数字谐音模因被广泛传播。

四,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原因

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发展,一方面,伴随着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情况加速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为了迎合人们揭示与表达新事物的需要必然会出现新的语言模因。

语言因素,语言体系本身存在着一个自我净化的过程,语言会通过使用语言的人来完成语言的升级换代,为了完善语言自身的表达体系,人们往往会通过创造、借用、移植等方式来补充新词汇,新的语言模因也随之产生。

心理因素,人们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带有一种求异心理,总是想方设法的追究新奇的表达方式,逐渐舍弃既有的传统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的出现符合大众追求新奇时尚用语的心理,为了能够在网络生活中体现时代性和时尚型,语言使用者们会绞尽脑汁的创造新颖并且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五,合理引导网络语言的传播

丰富多样的网络流行语言产生于由独特网络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我们应该对网络流行语的存在和发展持理性态度,根据模因论,语言的发展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网络流行语中不易于社会发展、低俗的语言会随着时间慢慢被历史淘汰,而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势语言模因则会被保存下来,因此我们应该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要规范引导,同时又要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发挥其构建网络文化,丰富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

六,结语

模因论为探究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在模因论的理论基础上,简单论述了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并对合理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了解模因论和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汉字文化.2005.(4).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秦秀白.网语与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94).

[4]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上一篇:电影《亨利四世》字幕翻译评析 下一篇:从修辞角度看化妆品中英文说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