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汉时期对彝族地区开发及治理

时间:2022-07-08 10:34:16

论秦汉时期对彝族地区开发及治理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历代中央政府对彝族地区的管理研究》(编号:11XZS030)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彝族地区的开发与治理情况:第一,设郡而治,纳入版图;适应需求,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巩固边地,加强统治;第二,严格官吏管理,设置羁縻职官制度;大力发展交通,加强与内地的联系;第三,实行轻税、屯田,移民垦殖政策,推动了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彝族地区的相对安定和局部统一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也对祖国的“大一统”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秦汉;中央政府;彝族地区;治理

彝族先民在“六祖分支”之后,形成了彝族族源的不同风格,但同时又拥有一定的相同之处。秦汉时期,现在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先民部落从整体上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往来,汉文史籍用作“西南夷”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共同体的称呼,其中彝族是主要组成部分。秦朝到西汉期间,彝族各个部落及各个部分之间不断分化、组合,与中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至东汉中后期,随着自身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彝族中已形成了颇具势力的地方代表,此时,汉文献称之为“夷帅”。面对中原王朝的开发与治理,他们一边积极组织反抗,同时又利用官方势力侵夺屯田,开垦大量私田,守护盐田,奠定了独霸一方的强大物质基础。西汉年间,内地的汉族移民中的地主、商人后代,也加入了当地彝族组织或者与“夷帅”联盟,被称作“耆帅”。西汉以后,中原王朝在西南彝族地区的统治被不断削弱,这些“耆帅”与“夷帅”联合起来占有了彝区大部土地。东汉覆亡后,内地各派势力连续多年混战,西南地区的“夷帅”得以雄霸一方,互相之间时有兼并、合作、混战。

一、秦汉民族政策及机构设置

秦汉时期,在中原四周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国家政权,执行“大一统”计划,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1、设郡而治,纳入版图

秦汉的民族关系史,一直围绕着“列郡而治”展开。不管是秦王朝,还是汉王朝发起征服战争的目的都是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郡县,以此来扩大封建国家的国土面积。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块地方就步步为营,设郡而治,使之纳入版图。汉王朝为了区别出汉族聚居之郡和少数民族聚居之郡,把郡分为“内郡”和“边郡”两种。“内郡”是汉族聚居的地方,“边郡”则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边郡”实行土流双重官制,实行赋税优惠政策。与此同时,还设置了“道”和“属国”两种二级特殊行政单位,给予了一定的自治权,这种统治方法,为我国羁縻政策开了先河。

2、适应需求,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秦王朝设典客和典属国两种官职,典客主要接待少数民族,下面设立了行人、译官等官职;典属国主要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汉继承了秦的制度,景帝把典客改为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把它改名叫作大鸿胪。到了成帝时又把典属国合并到大鸿胪。在东汉的时候只有设立大鸿胪。秦、汉的这种制度适应多民族发展格局的需要,开了中央王朝设置专门处理民族事务机构的先例。此外,两汉之时,还设有专门讨论民族事务的朝议,掌管和亲问题、或和或战问题、移民实边问题、开道屯田问题等。

3、巩固边地,加强统治

开疆拓土之后,为了巩固边地,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秦汉均采用了屯田戍边,徙民实边的政策。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迁去开垦土地,把罪吏、商人和曾为商人或者祖父母与父母曾为商人的人谪徙后,强行迁徙为一般农民。两汉时期,朝廷更是大规模地推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这种政策也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推动了各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秦汉对西南彝族地区的开发治理

秦统治时期,华夏民族得到较快发展。在汉代,汉族慢慢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民族共同体,而周边少数民族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彝族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群体,加快开发管理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1、严格官吏管理

为了更好地管理周边彝族地区,秦王朝设置“典客”和“典属国”两种官职。汉承秦制,朝廷也在彝族地区设校尉、都护、属国等来管理彝族人民,并给予一定的自治权。为管理周边彝族人民,朝廷设置了郡县和委派官吏。汉代,在官吏构成上,采用双轨制。一方面,由朝廷委派太守、令、掌治郡县管理,有固定任职时间。另一方面又任命当地彝族及其他土著民族首领充当王、侯,管理本民族内部政务,这种职位可以终身世袭。在职能上,各族首领不进行征调,而边郡太守不但掌管民政事务,而且主持军事统领兵马。在职官隶属关系上,地方民族官吏都必须听命于朝廷。

2、设置羁縻职官制度

秦汉时期实行了羁縻职官制度,它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现状相适应。羁縻职官制度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彝族地区的稳定。它不但保留了彝族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管理方式,而且也保障了彝族人民既得的权力和利益,从而使其愿意为中央王朝效力,这样就减少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动荡。羁縻职官制度也促进了民族经济社会进步,它的实行,使民族地区解除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推动着彝族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羁縻职官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族间的矛盾与冲突。由于羁糜职官制度是一种较为灵活和温和的统治方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间原有的矛盾,避免了一些冲突。然而,羁縻职官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它所具有的阶级性,使其实行的有效范围与力度具有局限性。

三、两汉对西南彝族地区的治理

西汉初期,朝廷专注于削弱地方势力,暂时放松了对西南彝族地区的管理。到汉武帝统治时期时,国力处于了全盛时期,从此,朝廷加强了对西南彝族地区的治理。

1、大力发展交通,加强与内地的联系

上一篇:“魔力鸟”铩羽 下一篇: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