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8 09:33:24

探讨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最重要工作,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本文将从运用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与数学思维在小学教学中的体现入手,研究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92-01

众所周知,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加灵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数学思维,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一、运用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学生数学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外界环境、家庭教育、先天因素等[1]。如果学生的先天因素较好,只要教师稍加指导就可以理解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快速将问题解决,还会根据自身已有经验提出新的见解与看法,并快速掌握新知识。然而先天条件差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记住新知识,也难以产生新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十分吃力,这与他们的逻辑思维混乱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面对新知识时,经常会产生无所适从之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将为题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二、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学思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数学思维能够与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紧密结合,能够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知识、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其次,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行有效判断,对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更好地把握,在遇到问题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对涉及到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数学思维的体现,还表现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方面。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只注重理论知识层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考虑,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后,不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数学思维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思维的应用,注重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突出“数学能力”这一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1、引起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思维应用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讨,从而更好地寻求有效地解决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应用数学思维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点对问题进行把握:首先,要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可以采取故事教学方法,以有效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其次,注重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因素,能够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地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实际的求知欲望,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最后,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问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模型,通过对内角度数的测量,相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三角形内角度数为180度。

2、设计好问题

问题的设置,是数学思维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问题的设计,要注重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掌握[2]。老师在对问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创新性,并且问题的设计,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例如在讲解正方形各个角度过程中,可以从正方形的特性入手,让学生对正方形的特点文体进行讨论。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差别,正方形如何进行判断等,这样一来,问题的设计,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做好沟通

沟通问题是数学思维应用必须考虑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分析,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在对部分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充分的沟通,在讲课之前,将教学内容进行布置,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让学生对数学概念了解后,再对数学知识讲解后,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并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对分数知识讲解过程中,将分数基本性质的知识进行布置下去,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有利于在教师对知识讲解过程中,更好地对知识吸收和掌握。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过程中,研究了数学思维的体现,并就数学思维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学思维的应用,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加强对数学思维的研究,使其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是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 谷春生.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吉林教育,2015,23:78.

[2] 柳双贵.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吉林教育,2015,23:115.

上一篇:高分辨率星载滑动聚束SAR成像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智能手环的高血压发病风险预测和移动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