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市政工程过路管施工方法

时间:2022-07-08 08:01:41

浅论市政工程过路管施工方法

摘要:由于前期规划等原因,在城市道路中经常会遇到在现有道路上开槽施工过路管的情况,而过路管施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管线的使用寿命及后续道路的通行质量。本文通过从掘路、沟槽开挖、管道安装、检查井砌筑、沟槽回填、路面恢复与养生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多年来的现场施工经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可供市政工程施工的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过路管 沟槽 夯实 管道安装 浇筑 砌筑 回填 水泥稳定砂 养生

一、掘路

首先根据过路管管径及埋深确定沟槽宽度,从而确定掘路宽度及恢复期限。然后据此到市政及交警部门办理占掘路手续,手续审批后进行半幅围挡封闭掘路施工。一般情况下,为保证道路恢复的完整性,在掘路范围外各50cm宽度的沥青路面需机切直边并剔除,重新铺设新沥青。

二、沟槽开挖

1.沟槽开挖前先根据土质条件及管径确定放坡系数及沟槽底宽。一般城市主干道经过多年的密实均能达到四类土以上的强度,故沟槽放坡均可陡于1:0.33。沟槽底宽可根据管径大小向管外壁两侧各预留30—40cm的工作面。

2.沟槽开挖一般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挖出的土方随时装车外运,保证不落地。开槽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确保槽底土结构不被扰动,挖至槽底标高以上20—30厘米时停止作业,人工清理整平。若地基土壤受至扰动,深度在15厘米以内的采用原土回填夯实,超出15厘米的可夯填石灰土、大卵石、碎石或毛石并用小粒砾石填充空隙,表面找平。

三、管道安装

1.沟槽开挖以后,经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后,进入管道基础及管道安装阶段。为缩短过路管施工工期,混凝土基础与管座均采用垫块法一次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先从一侧灌注混凝土,对侧的混凝土高过管底并与灌注侧混凝土高度相同时,两侧再同时浇筑,并保持两侧混凝土高度一致。对于砂石基础则必须保证管道下部两侧腋角部分的砂石回填密实。

2.管道安装根据管径及现场情况采用人工或人机配合安装,对于大于Ф400管径的管道均采用汽车吊配合人工进行,原则上不允许使用挖掘机吊装。管道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测,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管节安装前应先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安装时应有专人指挥,所有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听从指挥,并注意吊车起吊上方电线等高架物,确保施工安全,安管时通过设置的坡度板控制台高程及中心线,管子稳好后,应用木楔子从两边卡牢,防止管子滚动。在管道安装时,其管道的接口按设计要求进行密封。

四、检查井砌筑

检查井井盖位于车行道下,均采用重型球墨防盗井盖。检查井在管道就位后即可准备施工,所用砂浆、砖必须符合规定:砂浆使用中砂并过筛,砂子内含泥量不超过5%,砂浆用搅拌机拌合,抹面采用1:2水泥砂浆,已拌合好的砂浆要在初凝前用完,并按规定制作砂浆试块;砖在使用前应浇水,以保持充分湿润,不得有干心现象。砌筑前,与基层相接的砌筑面应先清扫,并用水冲刷干净,座浆后开始砌。施工时严格控制井径及墙身垂直度。

砖砌体应上下错缝,砂浆应满铺满挤,不得有竖向通缝,管道上方应发砖拱,检查井内面随砌随将挤出的砂浆刮平,检查井井壁要互相垂直,收口应圆顺,井踏步牢固位置准确,井踏步在安装前刷防锈漆两遍,砌筑时用砂浆埋固,不得事后凿洞补装,砂浆未凝固之前不得踩踏。

砌筑完毕的检查井要及时抹面处理,并做好流水槽和工作台,要求井壁互相垂直,不得有通缝,保证灰浆饱满,抹面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现象。井内流槽应平顺。

位于道路结构层范围内的井室部分不得使用砖砌,应采用现浇C25混凝土,施工时需控制好标高,将井盖直接座于混凝土之上,并预留沥青面层的厚度。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井室混凝土可与路面混凝土同标号、同时浇筑。

五、沟槽回填

1.当管道覆土小于70cm时,沟槽均采用C20混凝土回填至道路结构层。

2.当管道覆土大于70cm时,均采用提前拌合好的3-5%水泥稳定砂回填。回填时将槽内草袋等有机杂物清除干净,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不得带水回填。槽底至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含有机质、冻土以及砖石等杂物。

3.回填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且不得损伤管道,每层虚铺厚度为20cm。当分段回填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台阶形。

(2)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回填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回填在管道上;回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

(3)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胸腔的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由管道两侧同时分步进行夯实,夯实时应夯夯相连,不得漏夯。

(4)管顶50cm以上部位采用轻型压路机和震动压路机压实,压路机碾压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cm。

(5)对于压实度的要求: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压实度控制在85±2%,其余部位需达到95%以上。

(6)检查井周围回填时,应在井墙和井筒周围同时回填,回填密实度达到95%以上。

六、路面恢复与养生

沟槽回填完成后,进入路面恢复阶段,路面恢复前必须进行路基压实度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

1.对于混凝土路面,为了缩短工期,道路恢复时可将基层取消,采用道路面层加厚50%的办法施工。当道路恢复完成后,根据气温养护21-28天后开放交通,进入另半幅路面施工。

2.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路基完成后,应按照原道路设计标准进行恢复施工。路基、基层、面层之间各预留50cm台阶,进行错台施工,对于松动、破损的基层及面层必须坚决予以剔除,同时为了道路美观,沥青切缝应顺直。在基层施工完成后,加盖2cm厚钢板保护,然后开放交通,进行另半幅施工,待两幅基层均施工完成并养护到期后,进行一次性沥青路面铺筑。沥青路面铺筑前需检查、切割取直旧沥青,喷洒乳化沥青。沥青面层施工完成后,当温度降到50℃以下时,可以开放交通。如需提前开放交通,可采取洒水降温的办法。

上一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探讨 下一篇: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及法律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