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不同量氮肥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7-08 06:50:12

施用不同量氮肥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摘 要: 通过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苗期、花期、荚期、鼓粒期叶绿素含量、根瘤重、根干重、干物重和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70%化肥+生物肥+花期和鼓粒期分两次喷施叶面肥,此处理能明显改善大豆各项生理性状,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大豆产量, 以90%化肥和有机肥进行配合施用获得最高产量。

关键词:大豆 施肥 生理性状 产量

大豆生长前期施氮对提高总固氮量是有利的, 而且,施氮对植株利用土壤氮有正激发效应。叶面肥作为一种施肥方式, 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方法简便易行利用率高和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张文杰等研究表明叶面肥不仅可提高产量还可能改善大豆的化学品质。王晓梅等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豆初花期喷施叶面肥效果佳。大豆施肥应考虑其需肥特点和本身固氮能力, 为此, 设计该试验, 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为大力推广大豆全程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大豆氮素营养比较复杂,不仅从土壤中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其根部的根瘤细菌,还能从土壤中固定分子态氮,而且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时间较长,所以,生产中施用氮素化肥表现效果不一,为此,我们以不同数量尿素作基肥,追肥施用,为大豆合理施氮提供参考依据。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土壤为沙姜黑土,前茬小麦。供试大豆品种为中黄13

设计处理为(1)对照;(2)5斤(基肥)+10斤(花肥);(3)5斤(种肥)+10(花肥);(4)10斤(基肥)+10斤(花肥);(5)15斤(基肥)+10斤(花肥);(6)20斤(基肥)+10斤(花肥)。

供试肥料以尿素计量。另施过磷酸钙80斤/亩。

小区面积0.02亩,行距40cm,株距11cm。密度为15000株/亩,6月14号播种,6月28日移苗补缺,7月30日追花肥,9月23日收获。

二、试验结果

1.不同施氮量对大豆根部性状的影响

据资料报道,大豆早期施氮肥,会明显抑制大豆结瘤和固氮作用,但从生产观点来看,适当施少量氮肥对大豆苗期以至整个生长阶段有促进作用。

表一数字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侧根数目无显著影响,对根瘤的形成也未见显著抑制,未施氮肥对照区,因苗期氮素营养较差,影响碳代谢,故根瘤数目反而略低于各施氮处理,根瘤的大小差异也较小,故单株根瘤重无相差。

表一 不同施氮量对大豆根部性状的影响

2.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根瘤重量的影响

氮是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元素,大豆的氮素营养较其它作物复杂。大豆根瘤具有固氮功能, 其固氮量占总氮吸收量的50~60%。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根瘤的生长受外源氮素的影响很大, 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促进大豆生长和扩大根系, 增加根瘤。过多的施入氮肥或是在不适宜的阶段施用氮肥, 不仅降低大豆的共生固氮, 也达不到增产的效果。

大豆的氮营养对根瘤的着生、发育有很大影响。桑原真人(1986)指出, 氮肥对根侵染、根瘤发育、固氮作用和类菌体蛋白均有抑制作用。从表一 可以看出苗期以对照的根瘤重最大, 在此时期, 其他处理释放的氮素营养较多, 抑制根瘤的着生。而随着植株营养体的生长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增多, 这种抑制作用之间减轻, 施肥处理的根瘤重明显高于对照, 鼓粒期各处理根瘤重差异较明显,这表明此处理的施肥方式较合理, 前期没有施用大量氮肥, 减轻了氮肥对根瘤着生的抑制, 后期适当的补充一些氮肥, 满足植株对氮的需求, 促进植株生长旺盛, 又使其根瘤固氮能力延长, 保证植株氮素的供应。

三、结论

1.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大豆生理性状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 各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根瘤重、根干重、植物干物重, 其中以70%化肥+生物肥+花期和鼓粒期分两次喷施叶面肥处理作用最显著。

2.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各施肥处理改善大豆植株的产量性状, 并提高了产量, 其中处理2对产量提高最大。

参考文献

[1]陈昌斌, 戴小密, 俞冠翘, 等. 组成型nifA对大豆根瘤菌(Rhizobiufredii)HNO11ux结瘤固氮效率的促进作用[J]. 科学通报, 1999, 44(5): 529~533.

[2]赵力汉, 吴春胜, 郭午. 施氮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15(1): 12~16.

[3]董钻. 大豆产量生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甘银波, 本佳婉. 不同氮肥管理对毛豆共生固氮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 1996, 18(1): 34~37

[5]英, 汪自强. 播期、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27(1): 69~72.

[6]王立刚, 刘景辉, 刘克礼, 等. 大豆对氮肥吸收规律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6): 162~166.

[7]田艳洪, 刘元英, 张文钊, 等. 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9(5): 15~19.

[8]韩天富.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指南[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9]邱强, 石一鸣, 闫晓艳. 吉林省中部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筛选[J].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30(4): 12~14.

上一篇:当代科研实验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解析 下一篇: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