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雅韵 诗外

时间:2022-07-08 06:44:41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村办学校上初中,语文老师是位文学青年,每周星期三下午的两节自习课,他都会摘录一些与文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诸如成语、谚语、名人名言、古诗词……密密麻麻地抄录几黑板。我们便坐在教室里,用小笔记本跟在后面抄写。

语文老师的粉笔字,线条刚劲,字形稍扁,通篇匀整,是严格训练过的“钢板体”。于是我们全班都写着那样的钢笔字,我至今还受那样的字形影响。

那会儿,老师传达给我们的理念是: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关于语法和古文的知识,我受益最多的正是读初中那三年。乡下的孩子没有课外书可读,我以为文学就是将黑板上的内容全部抄录并背诵下来,然后便能出口成章。

初中毕业后考取师范学校,进了学校的图书馆,才知道有那么多我从未读过的书。之前在语文老师那里抄录的,只是最浅显的内容。

那个年代,有上进心的孩子都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座右铭。因为读的是师范学校,将来要去做小学老师,所以时时提醒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为了那一桶水,曾经起早贪黑地读书。直到后来,自己也做了许多年的语文老师,才慢慢地明白,读书只是补给文化常识。锦绣文章、人生要义,书本里根本寻不着。功夫在诗外!

诗外是什么?诗外是酸甜苦辣相伴的生活,诗外是心灵对生命的尊重,诗外是生命对自然的感恩,诗外是悲悯的心与纯净的爱。

那日在芜湖,于后院的草坪上收拾落叶,忽然听到院门外有鹅群唱着歌走过的声音,很好奇,便寻声出门张望,却未见任何家禽。再寻声,天哪!是两排大雁正以“人”字形从屋顶飞鸣而过……记得读小学三年级时,在学校操场上见过此景。时隔三十多年,再睹此景,感慨万千……我立在这个三面环湖的小岛上,遥见芦花于水岸曳着絮白,再仰首目送远去的大雁,忽记起曾经书写过一副对联:雁阵惊寒宿芦花,渔舟唱晚归莲渚。弥斯境者,诗外也!

前日,穿云来到广州,虽已是隆冬,却看见满眼绚烂的花开,从粉黄云实到玫红紫荆,一树一树开得特别铺张,春城的感觉很洋溢。晚间到达中山市,和几位书友去散步,仰首居然看见了北斗七星,细数数,能找出三十几颗晶亮的星,这在内陆城市,已很奢侈。酒店的楼下有几排高大的木棉树、凤凰树,曾经在花期里见过她们的绝美,再遇见,纵然无花,仍心朝澎湃……此番感慨,诗外也。

诗外者,诗之也,可以紧贴着诗,也可以离诗很远。目之所触,思之遥想,在所有流淌着真切、友善与美好的空间里,诗意的翅膀都将轻盈掠过,然后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俏皮等你定格,在你最不经意的凝望间,美成永恒。

我立于诗外,悠闲等待,将今生待成一首小诗。等你,一起化蝶。

上一篇:书法是爱好,是工作,是生活 下一篇:纵意所如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