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不能单纯依靠铁剂

时间:2022-07-08 05:09:19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主要是因为体内缺铁引起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多见于老人、妇女和儿童。其临床表现常见有皮肤黏膜苍白、疲乏、烦躁、心悸气短、头晕头痛等,儿童还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口服铁剂是目前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临床上亦有患者反映口服铁剂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影响口服铁剂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在治疗时不加以注意,就会影响疗效。因此,在口服铁剂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多食含铁食物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缺少铁质造成的。因此,对于婴幼儿、青少年以及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宜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对月经量过多的妇女和有慢性失血的患者,也应进行“高铁饮食”。在日常饮食中,含铁量最高的食物是动物肝脏和其他内脏,其次是瘦肉与蛋黄。蔬菜中芹菜、油菜、萝卜缨、蕃茄等含铁较多,水果中杏、桃、李子、葡萄干、红枣、杨梅、橙子、柚子、无花果等含铁较多,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通常伴有皮肤病、消化性溃疡等,需要服用小苏打、氢氧化铝和钙片等药物。这些药物都能同食物和铁剂中的铁发生反应而影响铁的吸收,导致贫血久治不愈。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在详细询问基础疾病以及其治疗用药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错开服药。四环素类抗生素亦能与铁剂生成不溶性的络合物,不利于铁的吸收,应尽量避免与铁剂同时服用,建议其间隔服药时间至少为3小时。

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量 维生素B12和叶酸等,是红细胞发育生成不可缺少的因素,也要通过食物及时补充。这些营养成分以动物的肝、肾和肉类中含量最高。绿叶蔬菜则含有叶酸,叶酸经胃肠道吸收,然后贮藏在肝内。如果食物中缺乏这些因素,或由于吸收能力降低,肝脏不能贮藏,均可引起营养不良或贫血。婴儿与孕妇更应特别补充这些食物。

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是酸性药物,具有增进铁吸收的作用。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吸收食物中铁质的主要场所是胃黏膜,当铁质进入酸性环境中,三价铁即变成二价铁,后者易溶于水而被吸收。因此,治疗这类贫血,除了由饮食中提供富含铁质的食物外,还必须加服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柑、橘、橙、西红柿、大白菜等。必要时可加服一些维生素C 制剂,促进铁质的吸收。

食用含铜食物 铜元素有促进铁氧化、吸收、运输、利用以及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当患者机体内铜元素缺乏时,不仅铁的吸收率降低,而且容易导致血红蛋白吸收障碍,使红细胞寿命缩短,不利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鉴于此,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适当食用富含铜的食物,如牡蛎、动物内脏(肝、肾等)、虾、蟹、核桃、芝麻酱等。但这些食物中含有钙和磷相对较多,若与铁剂同时服用,可能在胃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复合物,从而影响铁剂的吸收。因此,此类食物应和铁剂错开时段服用。

多吃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组织的建筑材料,也是构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治疗贫血症的饮食都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可选择牛奶、瘦肉、鱼、蛋类及豆制品。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好方法。如长期卧床或孤独,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和食欲差,从而造成贫血或加重贫血。因此,除了严重的贫血由于活动后易心悸,必须卧床休息外,轻微贫血者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可增加胃肠道的分泌与蠕动,促进食欲,还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感染性疾病。但活动量要遵循宜小不宜大、宜短不宜长的原则。

上一篇:中风先兆及预防策略 下一篇:中风来袭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