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分离切除法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7-08 04:53:26

两层分离切除法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分析

(广东省东莞市知美医疗美容门诊部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两层分离切除法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眼袋整形的患者90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肌皮瓣法进行眼袋整形,实验组则采用两层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整形效果、术后复发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率、无瘢痕、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

关键词:眼袋整形;两层分离切除法;应用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8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51-01 眼袋是正常人的一种生理变化。通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睡眠不足、电脑辐射或遗传因素等,眼脸皮肤出现松弛下垂,眼眶内脂肪堆积过多,加上下眼脸支持结构薄弱而使眼球的重量压迫眼眶内的脂肪,从而导致下眼脸上方呈袋状膨大而形成眼袋[1]。眼袋整形可以改善患者眼脸皮肤松弛及下垂,去除眼部皮肤的细小皱纹。本研究分析2年间在我院采用两层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的45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90例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眼袋整形的患者,将90例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中女30例,男15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为(35.2±4.3)岁,眼袋形成年限2~6年;实验组患者中女32例,男患者13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为(34.8±3.8)岁,眼袋形成年限2~7年。90名患者均出现眼袋脂肪突出、下眼脸皮肤松弛、眼部周围皱纹等。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眼袋大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肌皮瓣法进行眼袋整形。实验组则采用两层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首先用手术刀进行切口,然后将皮肤与眼轮匝肌分离开来,在剥离的过程中让患者的视线朝向头顶,并将口部张开。当剥离到眼眶下部及颧骨上部时,用工具将多余的皮肤固定,然后先用剪刀剪掉下眼脸处多余的皮肤及外眼角部位的三角形皮肤,随后分别切除下方的窄条肌肉、三角形皮肤下面的肌肉及突出的脂肪,最后将肌肉拉拢对位后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整形效果、术后复发及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手术后,实验组患者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45例(100.00%)、无瘢痕44例(97.78%)、患者满意度为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28例(62.22%)、无瘢痕32例(71.11%)、患者满意度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审美的观念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一些小整容手术来使自己更完美,这里尤数女性居多。人面部眼袋的生成有很多种因素,如果年龄较大者出现眼袋是由于肌肤的老化弹性降低导致的,但是像一些20岁左右也出现眼袋就是由于经常哭泣或者是滥用一些化妆品导致的[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像这种微型整容手术的方式也不断增多,采用传统肌皮瓣法来进行手术,由于分离的层次不够深,处于此部位的毛细血管较多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性,再加上很多进行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大,皮肤紧致性差,手术中收到创伤较多,术后的不良反应就较多,出现眼睑充血等症状的患者较多[3]。而两层分离切除法中皮肤切除与眼轮匝肌切除不是同步进行,并且对眼轮匝肌进行的是窄条切除,这样就可以避免切除过多的肌肉而导致眼脸下沉。而且对皮肤与肌肉进行分离,改变了其固定位置,再切除突出的脂肪,这就使皮下比较厚的纤维加快收缩,使得眼脸皮肤平展开来去除眼部皱纹。本研究显示,采用两层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容的患者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率(100.00%)、无瘢痕(97.78%)、患者满意度(97.78%)明显优于传统肌皮瓣整形法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率(62.22%)、无瘢痕(71.11%)、患者满意度(66.67%),且两层分离切除法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肌皮瓣整形法,统计学上有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炜,王卫峻,祁佐良等.眶区年轻化策略―主韧带松解及提紧的睑袋整形术[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5):270.

[2]王向义,聂云飞,裘名宜等.眼袋分型与下睑成形术[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1.

[3]陆文鹏,王忠媛,李孟倩.面部除皱术效果探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5):370-372.

上一篇:微波治疗对PPH术治疗混合痔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下一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冻干法以及其联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