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见精神――体育课堂的“留白”艺术浅析

时间:2022-07-08 04:38:44

于无声处见精神――体育课堂的“留白”艺术浅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2

摘要 艺术作品的“留白”,常常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体育教学中的留白,则经常展示一种“文武结合,张驰有度”的生命韵律,让教师在“无为”中实现学生的“有为”与价值最大化,符合身心调节的机理,彰显课堂教学之艺术。

关键词 留白 体育 新课程 课堂教学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关于绘画的故事:朝廷赛画,命题为“以最少的笔墨画最多的骆驼”,结果很多选手画得精疲力竭,可一个人用五分种就一举夺魁:他用两笔画了两座大山,然后在山的东侧露出一个骆驼的头;在山的西侧,一只骆驼还露着一条尾巴和一条后腿。整个作品告诉人们,一个庞大的驼队正在山谷中缓缓穿行。正可谓:“无中生有,虚中见实。”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手法。

从体育课的角度讲,为追求表面的课堂效益,我们的很多教师分秒必争,一味地让学生听讲解和做练习,反而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没有给学生足够实践反思的机会。留白是指教师于一定的时空中,针对某一教学目标,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学生各自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实践、反思和改进的教学方法。课堂留白,不是空白,它是一动一静的交替,是一张一驰的结合,符合身心调节的机理,彰显课堂教学之艺术。

一、“未闻曲调先有情”――导入新课要留白

“入境”才能“生趣”。教学伊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与态势语来表达富有启发性与挑战性的情景,通过适当留白,来激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表达。

在教《立定跳远》这块内容时,针对七年级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设计了“青蛙跳荷叶”这样一个情景:先出示“荷叶”――垫子,然后有一位同学扮演青蛙,老师要求大家仔细观察青蛙的动作过程,然后提问:“看了青蛙的表演,大家对青蛙跳跃的动作有何认识?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说明。”于是学生开始“回放”与沉思刚才的过程,场上一阵安静……半分钟后,学生纷纷从青蛙起跳、落地及身体部位的用力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较具体、形象。这时教师再引出课题,大家就很自然地理解了相关动作要领。

上述教师生动直观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同时又为学生表达思维提供了示范。而半分钟的留白足又让学生“回几遍电影”而加深形象记忆的痕迹――此时,学生没有声响,教师只需微笑注视,表达一种期待,所有的思维都指向刚才情景的回顾中。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讲授要领宜留白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而在于引导,如此才可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也就是说教师在课上不宜满堂灌,而应有所留白,以激发他们主动去质疑、理解、消化、吸收和创新。

投掷的角度是学生不易把握的内容,以往很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要以仰角40 左右投掷比较科学,而且很多同学在老师讲过后也仍执意把投掷方向指向正前方,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长度测试而不讲究高度。一次铁饼课上,我来了个“欲擒故纵”:不讲投掷法则,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自由体验练习,尝试不同的方向而看看效果有何区别,同学们在操场上异常活跃,争论、惊喜与叹息声不断……十分钟后,大家一致认为投掷要向上前方才可以获得更远的投程。我又问为什么?于是大家纷纷其说,有个学生干脆来了一首打油诗:“欲投几十米,更向前上方。”大家哈哈大笑。有个学生则笑着说:“如果朝正上方,还不脑袋开花?”看来这个同学很会脑筋急转弯。笔者觉得,把要领讲解和自我体验与总结相联系,并给学生发言的主动权,学生轻松易懂、终生难忘。

三、“我的地盘我作主”:组织形式需“留白”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完全按预设方案按部就班进行,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要通过留白,给学生一个思考与发挥的空间。

比如立定跳远是一个比较枯燥的练习内容,笔者利用彩色家用泡沫垫,让学生分组创设练习的形式(每组6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大家摆放出各种图案形式进行立定跳远练习,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星形、圆形、四方形、弯月形,大家的笑声和赞叹声不断,俨然成了艺术盛会……后来我又通过小组之间的轮转练习,让每个学生都体现别人的设计成果,大家高兴极了,一次次练习尽管运动量很大,却没有一个同学叫累,有的只是跳不完的欢快――尽管作为一种图案设计是极其简单的,但这样留白的好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练习兴趣调动到了最大化。

四、“道是无情却有情”:情感沟通应留白

课堂教学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留出空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丰富的情感参与下高效练习。在集体项目比赛中,以前都是由教师指定谁当队长、如何分组、落实分工。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比赛中把情感上的交流留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联系组员而落实最佳搭档。

有一次,我教九年级(3)班篮球课,刚好赶上他们要与七班比赛。体育课进行训练时,我设法营造比赛的氛围,使大家有一种紧张感、使命感,并让学生去分配角色(教练、组长、主力队员、替补队员),去掌握在比赛中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在他们和七班的比赛中开始有人发挥不佳,集体面临失利的情况下,其它队员给予了谅解、鼓励和支持,全然没了往日的埋怨、责备和打击,最终他们以集体的力量赢得了比赛。

五、“万紫千红才是春”:课堂评价也留白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价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应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结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课堂评价提倡正面激励为主,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练习实效的目的。

笔者通过尝试,安排了一个课堂环节,叫“我的回顾”。学生根据这节课自己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是对自己的评价,也可以主动评价他人。“谁最刻苦,谁最优秀,谁最礼让……”学生们在发言中逐步建立了正确的、全面的评价观,促进了互相学习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现在每到快下课时,学生往往争相来发表意见。

另外,我还常常在课尾给学生留取5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在表格上填上自评及小组间的互评(见上表),然后由教师在课后给每位学生作适当的评价。

六、“余音袅袅可绕梁”――课堂延伸亦留白

好的课尾如一部优秀的连续剧的尾声,让人对所接受的信息产生一个全面领悟,同时意犹未尽而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冲动。由于时间已到,留下的是无尽的畅想和朴素的残缺美,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精心留白而得以呈现。

比如在一次教八年级学习拳术时,临近下课,我就分别让不同的同学来总结本堂课的动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但此时学生还是兴致勃勃,个别同学照样跃跃欲试。于是布置了一项拓展作业:请大家根据今天所学,自行设计组合一套拳术,可以参阅网络文章与视频,了解拳术的门派,但必须有自己的创意。学生听说体育课也有作业,一开始不高兴,但当听说是查资料和设计为主,又来了兴趣,纷纷给自己的拳术取名:“醉拳”、“迷宗拳”、“太极十八掌”、“金刚神通拳”,有的还开始挥舞起来,让人忍俊不禁。这种课后延伸性的留白不宜任务过重,要以兴趣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把课堂所学推向更深、更广大的境界。

艺术作品的“留白”,常常表现出一种空灵而大气的意境,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体育教学中的留白,则经常展示一种“文武结合,张驰有度”的生命韵律,让教师在“无为”中实现学生的“有为”与价值最大化。凭借大胆而精心的课堂留白,新课改的推进将更有力量,体育课堂将呈现一种运动与美学的珠联璧合。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朱有奶.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思考.2004.2.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之我见 下一篇:石河子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