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回礼”

时间:2022-07-08 04:33:55

距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女儿紧张得不得了,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可有一天放学回来,她不是赶快复习,却急吼吼地打开电脑逛起了淘宝。

我和老公疑惑地对视一眼,正要询问,女儿开口了:“老妈,赶紧给个意见吧,我想给数学老师买份礼物。”

给数学老师买礼物?这话从何说起,莫非老师要过生日?

“不是生日,也不是什么特殊节日。”女儿心烦意乱地敲着键盘说,“今天老师找我谈话了,让我以后把数学作业单独交给她,她要好好给我把把关,争取利用最后这段时间把我的成绩再提高一些。”

孩子被老师器重,作为家长,我们自然很高兴。按理说,遇到这样“知心”的老师,送一点礼物真的不算什么,可看着绞尽脑汁的女儿,我心底忽然生出一丝不安。

老师“开小灶”,是觉得这个学生是可造之材,绝对不会贪图什么小礼物的。

“话是这样说,可我总觉得没点儿礼物表示一下,就对不起老师的这番苦心。”大约嫌和我们讲道理浪费时间,女儿干脆搬起手提电脑进了卧室,“算了,我自己看着选吧,你们别管了。”

看着走进房门的女儿,我和老公面面相觑,没话了。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知恩图报,尽量不亏欠任何人。现在看来,这种教育很有效果,可我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女儿这种必须立即回报的心情,是不是太迫切了点儿?

我又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儿。那天我和老公一起去赴婚宴,没人给女儿做饭,邻居王姐知道后,特别热情地喊放学回来的女儿去她家吃了一顿饭。

晚上,女儿一回来,就跑到房间提出一兜水果,非让我立即给王姐送过去。

“中午我在她家吃饭,王姨特意多炒了两个菜,咱可不能白占人家便宜。”女儿说得振振有词。我和老公却觉得中午刚刚吃了一顿饭,晚上就要回人家一兜水果,是不是太直接了。

“这有什么,你们不是总教育我知恩图报吗?今天若不还回这个礼,以后我简直没脸见王姨一家人了。”见女儿说得郑重其事,我和老公没办法,只好依了她。

王姐看我们提着一兜水果到她家,很吃惊,说:“你们这是做啥?不过就是一顿饭,你们至于这样吗?”

尽管反复解释水果和那顿饭没关系,王姐还是笑得很勉强。从她家出来,我心里也特别不舒服,觉得这个事儿做得真是不妥,好像摆明了要和人家划清界限似的。

女儿却不以为然:“还礼有什么不对的?”

当时我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反驳女儿,现在看她依然这样,心里不禁有了担忧:如果孩子一直保持着这种不亏欠任何人的习惯,将来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吗?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一直泾渭分明?贪占别人便宜不对,可一丝一毫都从来不亏欠别人,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也有弊端呢?“我们单位就有这么一位,凡事都较真,和别人算得特别清楚,大伙儿都特别怕和她打交道,生怕一不小心就和她算不清账。”

老公的话吓出我一身冷汗,我家闺女长大不会也是这样的人吧?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教育可能出问题了。深思之后,我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修正女儿对“回礼”的看法。

听到我不同意给老师买礼物,女儿大吃一惊:“为什么?人家对我这么好,难道不应该有所表示吗?”

“老师给你开小灶的本意是什么?”

“希望我考出好成绩。”

“她有想以礼物来交换吗?”

“当然不会。”

“那么,除了礼物,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回报老师?”

“这个……”

“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和一件小礼物,你觉得老师会更喜欢哪个?”

一番对话下来,女儿不那么想当然了:“妈妈,你认为我这么做错了?”

“也不错,而是太短视了一点儿,这也是妈妈教育失误,只告诉你不亏欠别人,却忘记提醒你另外一点,有些回报,细水长流才更显得情深意长。”

女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这次就不买礼物给老师了?”

“嗯,不需要买礼物,你只要好好学习,老师比收到多少礼物都高兴。”

一个月后,二模考试结束,女儿数学成绩拿了全年级第一。

“妈妈,数学老师激动得抱着我转了好几个圈,还说冲刺阶段再延长一下给我补课的时间。”

“成绩是不是比礼物更给力?”

听了我的打趣,女儿莞尔一笑,稍后又特别郑重地说:“我也发现过去的想法浅薄了,老师待我这么好,一件礼物怎么可以表达我的心意?我想了,我要一辈子都做让她骄傲的好学生。”

我欣慰地拍拍女儿的头。真心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这个事儿触类旁通,更深地理解“回礼”两个字的内涵。

上一篇:论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 下一篇:新常态下,中国民企的全球化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