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先生”柯希平在高处的云淡风轻

时间:2022-07-08 04:05:11

站在厦门财富中心的43层,远远看见一排排红顶蓝瓦的平房,这里就是老厦门了。这些房子如同一个沧桑的老者,在向旁边这座年轻的高楼讲述过往的厦门。

这是厦门真正的第一高楼,不仅因为它192米的高度,更因为它还叫做财富中心大厦,在厦门,谁都知道这座大厦的主人叫柯希平。

他来自安溪,在厦门23年,造出了厦门第一高楼,造出了厦门恒兴集团。这次,他当选厦门总商会会长,还要和大家一同造出厦门民企的未来。

他说,他很喜欢这个城市。

“厦门首富”的资本冲动

很多年后的今天,当柯希平回忆过去的时候,依然还会记得1999年入股紫金矿业的往事。正是因为紫金矿业的成功投资,才有了恒兴集团的迅速发展。很多人甚至说,如果没有紫金矿业,便没有今天的柯希平。这话虽然有点带着羡慕嫉妒的味道,但那次投资的成功确实再难复制。

而更难复制的是柯希平果敢的行事风格,也许从一些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外表温文尔雅的柯希平实则雷厉风行。比如今年他说要戒烟,第二天就真的戒掉了。试问,有几个烟民能有如此的决心?

柯希平当年如何入股紫金矿业,江湖中流传着几种不同版本的说法。一说是当年紫金委托柯希平和陈发树购买一套采矿设备,但后来无钱支付,无奈之下,柯希平和陈发树只好将设备折价入股紫金;另一说则是柯希平和陈发树为紫金采矿,紫金拖欠工程款,最后只好充抵股权。不过,这两个故事里,仅有设备的情节是真实的。

“1997年日本一个公司承建水口水电站。这家公司利用世行贷款购买了一套和矿山有关的设备。项目结束之后不准备带走。我和陈发树商量之后买了下来。而当时紫金处于开发初期,只是个县里的小企业,也没什么钱。我们就带着设备去承包紫金的开矿工程。1999年的时候,紫金要增资扩股,我们俩觉得黄金可以投资,于是我投了1000多万元,陈发树投了2000多万元,就这样成了紫金矿业的股东。”柯希平入股紫金并非被迫,而是主动出击。

1000多万元在那时是个很大很大的数字。当时柯希平也想了几天,觉得可行,就断然下了决定。这个决定诞生了一个传奇。巨大的回报率让他的身家一夜暴增,厦门首富、掘金客之类的称呼开始伴随而来。

不过,不管外面的人怎么传说,确实是从那时起,另一座“金矿”向他敞开了大门。而这一笔投资的丰厚回报,也为他日后的资本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频频出手,从京东方、彩虹显示器、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再到富澳、盛润等,至今已经参股了海内外优质企业近十家。2009年,恒兴集团还获批开设QDII专户,成功参与香港资本市场投资。

如同一再被传说的他的酒量,柯希平的投资胃口传说也很大,他的一些朋友甚至戏称他为“10亿元先生”。但是,这个来自于安溪的商人,其实对项目很是苛刻。他只喝铁观音,同样,他也只选择比较有“韵”的项目。

“我们在投资一个企业之前,先考虑的就是假设这个企业万一不能上市,还值不值得投资。现在很多公司都说几年之后要上市,但是全国几万家企业都在排队等上市,最终上市的也就是那么几家。因此,我们的考虑就是万一投资的企业不上市,也可以做为长期投资,更透彻一点就是实业投资。如果投资的企业上市了,就是一种额外增加的浮盈。比如前一阵子又在说我投资的富澳汽车配件要上市了,但其实我们一直都只当做实业投资。包括京东方,现在虽然亏损一些,但第三季度已经开始盈利了。”

柯希平说,其实资本投资最需要这种平常心。但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很难。或许,正是因为他站在那个厦门乃至福建的最高处,更能感觉到那一丝的云淡风轻。

“资本大鳄”的实业情结

刚见到柯希平的时候,你很难将厦门首富这样的标签和他联系起来。他温和敦厚,一点也不“紫金”,更没有资本投资者的那种味道。一个做茶叶的朋友评价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闽南商人,很安溪很有韵。

这位很闽南的商人在采访中毫不讳言他对资本投资的喜欢,也不吝于介绍他的心得。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其实他更愿意被人看做是一个实业家。因在他的心目中,实业依然最重要。他说,实业就如同那间屋子,就算刮风下雨,也有容身之处。更何况他本来就是实业起家,作为一个朴实的安溪商人,谁能忘记那创业阶段呆过的并一直伴随着他成长的那间充满激情和回忆的屋子呢?

这间屋子名叫“恒兴实业”。

1989年,柯希平从安溪文化部门辞职下海。他下海的理由很简单,单位效益不好,而他正好发现了一些商机。于是,这个29岁的年轻人来到了厦门,承包经营福建省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厦门分公司。可以想象,柯希平当年并不容易,只是他很少去提。不过,从恒兴集团去年新创办的企业内刊《恒兴视界》夏季刊对董事柯希杰的采访中可以隐约看出,当初的柯希平作为一个初入商海的新人,无资本无人脉,要将一个公司扭亏为盈,其中付出的艰辛非常人所及。

但柯希平做到了。这不仅仅得益于他的努力,还有他的“诚信为本”的经商信条。1993年初,供销公司和省五建签订了2000吨的钢材供销合同,但由于当时的钢材价格一日三变,这份合同到年底供货期时,每吨钢材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元,若履行合同将损失数十万元。按当时业内的操作方法,一般会用各种手段将差价补回来。但柯希平仍然坚持按原合同交货。这一单生意有人甚至笑柯希平有点傻。但今天看来,这种“傻”却恰恰是恒兴成功的基石。

1994年,柯希平与妻子在福建省乡镇供销公司厦门公司的基础上注资2500万元成立了恒兴建筑装修材料公司,即恒兴集团的前身。公司在钢材贸易的基础上主营各种建筑装修材料,也取得很多产品的权。柯希平介绍说,当时厦门没有建材市场,要买建材材料,得去上海、广东等地,这是个巨大的商机。数年后,在他倡议、推动及规划下,恒兴公司开发了江头建材市场。这个市场是厦门市第一个专业性综合建材市场,也是全市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齐全的建筑、装饰材料购物中心,它的建成开辟了厦门市建筑装饰史的先河,也从而莫定了恒兴在建材装饰市场的王者地位。

今天的恒兴集团有四大版块业务,除了投资、矿山、地产之外,另外一块就是贸易,主要经营的还是很多年一直在做的钢材、建材等。柯希平说,如今的钢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以前每吨可以赚500~600元,现在只剩30~40元了。

如此的坚持不是因为成功者内心的怀旧情结在作怪,也不是因为实业这个版块能带来多少利润,而是源自柯希平对实业的更深理解。这些年来,他的重点虽然有转移,但从来没有放弃原来的行业。正如同他对记者所说的“干一行,专一行,也爱一行”,他一直追求专业和专注。前几年恒兴做地产,想搞综合体,也去了长春。但因为没有专业的团队,很快碰到难题。受阻后柯希平马上掉头回来与万科合作,恒兴出钱,万科出人,借助万科的专业破解困局。

柯希平说,实业是基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资本市场这个篮子中。双线布局,这就是恒兴目前在做的事情。

这么多年,柯希平一直坚守的这些商业信条,或许已经成为他内心最坚硬的钢材。如此,才能构建出恒兴今天的高度。

“厦门首善”的慈善面孔

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大音希声?又有谁能够真正做到行善但求无名之朴?这些年来,柯希平和恒兴公司慈善捐款已经高达3亿元。但是,当记者百度搜索“柯希平”这三个字时,却发现结果只有148000条,而国内很多商业人物,其结果大多高达百万条。这有点寒酸。

不过,对柯希平来说,这种寒酸不要紧,他倒一直担心远在安溪县城的恒兴中学寒酸。恒兴中学是他在2002年8月创办的一所非盈利性民营中学,这些年来,他已经先后投入了1.7亿元。现在,这所学校占地8万平方米,拥有62个教学班,学生达3828名。学校建设了4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标准游泳池等,每个班级还有多媒体系统,每个老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柯希平还倡导董事会设立“助学工程”,每年资助100名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就读,不但免收学杂费,每个月还补助350元生活费。

这所学校很累人。柯希平不仅要投资,要承担所有费用,还兼着校董介入管理,每年还要去学校2~3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仅仅只是捐款,担心别人办学办不好,那可是会误人子弟的。所以,他十年如一日,一直关心着这所学校的发展。

在柯希平的注视下,恒兴中学先后获得“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中考成绩连续八年位居全县首位,高考成绩位居全县前列。今年,恒兴中学高三应届考生499人,本二线以上人数385人,其中本一121人。而且,由于恒兴中学教学质量比较好,吸引并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带动了周围公办学校的竞争意识,提升了周边地区的总体教育水平。

对很多人来说,做慈善无非也就是捐下款而已,但柯希平并不满足,他希望能善到家。然而,柯希平并没有对此多说一些什么,或许,对他或是对恒兴集团来说,慈善已经如同身边的空气,早已经习以为常。

2012年12月18日,正是安溪恒兴中学10周年校庆。这一天,柯希平如约回去,那里是他的故乡,那里的学生很纯朴,他们会叫他校董,他说,他很喜欢这个称呼。

其实,我也更愿意称他为校董或校长。因为这一次,他还担任厦门总商会的会长,这时的他,具买也算是一个校长。而这个校长刚一上任,就以身作则善字为先,厦门总商会的慈善账户里,又多出了200万元善款。

行善改变命运。柯希平的“运”,也许正是来自他的善。

附:

2012年11月29日,柯希平当选厦门市总商会新任会长。采访中,柯希平――做了愉快的回答,关于总商会、关于闽南商业新精神,以及厦门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做为厦门总商会会长,他也谈了自己“施政方针”――

工商联和商会是连接民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总商会能不能让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甚至是弱势企业的呼吁或是困难能够传到政府决策层的耳朵里,或者是桌上,进入他们的议程里,如果可以,那么总商会就有凝聚力;另外还要看你能不能利用总商会的优势来帮党委、政府分忧,比如政府招商这一块。如果让商人现身说法,以商招商,肯定更容易让人信任。

这样的总商会有凝聚力,政府重视,企业也热心,它就能活跃起来,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希望在各界领导重视下,能够为会员企业提供一些服务,能为政府分担一些经济发展的课题,真正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关于“如何协调政府与民企的矛盾”,他说:多举办一些跟政府部门如税务、工商、海关的对接活动,比如台湾的“午餐会”这种简单的方式,让民企的一些声音能够传递到政府的决策层里面,这是我们商会能做到也可以做到的一种事情。当然,厦门的民企特别多,不同企业需求不一样,有些缺资金,有些有资金没地方投,有的企业有钱没土地,我们也只能够反映普遍性的问题,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

上一篇:听懂天使投资人的潜台词 下一篇:勇敢的负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