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时间:2022-07-08 07:42:18

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ICU)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方法:分析研究重症监护室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结果:对121例ICU患者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显著。结论:VTE作为严重并发症,临床中受到高度重视。通过较为全面的早期预防和综合的护理干预来更好地降低ICU患者发生VTE的风险。

关键词:ICU;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24-0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是因为血液在静脉中出现了异常凝结,血流受限,造成了内源性静脉栓子堵塞肺动脉或者其他的分支组织,并带来肺循环功能障碍的综合症状,VTE有可分为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这两种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VTE作为ICU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中受到高度的重视[1]。

至今有着重要影响的DVT研究为1856年Virchow提出的出现DVT的三大重要因素,包括血流滞缓、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损伤。研究认为,绝大部分的ICU患者都具有VTE的危险因子,因此,有必要对ICU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而且所有ICU患者都需要更为早期和更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当前,国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针对ICU患者的VTE风险评估系统指标,多数是根据抗血栓或者溶栓治疗而的出诊断结论,其中,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会议给出了针对ICU患者的VTE分级系统[2]。而对于ICU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对其发生VET的风险有较好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收治的患者有280例,其中男178例,女102例,年龄20~101岁,平均年龄为54.2岁,经过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经血管彩超或血管照影诊断出现VTE 4例,包括3例DVT,PE 1例(男性)。DVT中有男性2例,女性1例。DVT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下肢酸疼、肿胀、无法良好活动、浅静脉异常肿胀、肤色差、体温较高、Homan征显示为阳性。PE临床症状多样化表现为:呼吸困难突然、咳嗽严重出血、胸闷疼痛、晕厥。大部分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典型病症,而是在临床中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诊断中需要重视和鉴别。

2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危重病患者表现出来的VTE多重危险因素叠加在一起的,而危险因素需要区分ICU入住前后,即入住ICU前的危险因素和入住ICU后的危险因素。

2.1入住ICU前的危险因素:入住ICU前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实施过手术、受到其他心肺功能衰竭、外部伤病、恶性肿瘤、脓毒血症、无法良好活动、卒中、年龄偏高、之前的住院期长、有VTE或者妊娠史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因为患者在入住ICU前受到影响。

2.2入住ICU后的危险因素:入住ICU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分为三方面,一是血流淤滞,主要包括活动受限、机械通气不恰当、年龄偏高、原发和基础疾病等具体因素;二是静脉壁损伤,主要包括侵入性操作、使用药物、骨骼折断等具体因素;三是血液高凝状态。

2.2.1活动受限:ICU病人多合并身体众多器官的功能受限,长时期的卧床状态,以至于肌力低下。少数的患者因为使用了如镇静剂、肌松剂、约束带等引起患者的活动受限,对血管壁支撑力减弱,血管受压,导致血液回流不畅。研究显示,对ICU患者给予麻醉,包括全身或者脊髓的麻醉,如果给予的麻醉时间大于30min,都有可能引发VTE,尤其是患者进行腹部或胸部大手术的风险更大,有50%的DVT发生在术后第l天,30%发生在术后第2天[3]。

2.2.2机械通气不当:因为在对ICU的患者给予的机械通气不当,在此过程中,特别是正压通气的时候,给患者的胸腔造成不正常的负压,整个胸腔的内压出现异常升高,血流循环因为静脉回流的因素引起循环处于变缓中,下肢易形成血流淤滞。

2.2.3年龄偏高:对于年龄较高的ICU患者,由于身体的自身因素,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并持续延长,造成肢体无法活动的时间更长,VTE高发生率。Ramaswami等的研究认为,DVT可分为低、中、高危三个层次的群体,而年龄在60以上的为高危群体。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处于个相对较差的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些因素都可引起血压循环缓慢,同时原发疾病共同作用影响,容易形成血栓[4]。

2.2.4原发和基础疾病:在ICU患者中,年龄偏高的患者的血管弹性、血液黏稠度本来就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原发疾病下,因为患者也有糖尿病、心脑血管、肿瘤及其他病症等基础疾病叠加在一起,集中起来引发VTE风险的可能极大。

2.2.5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主要是通过医疗手段来将患者身体与外界进行相通的操作,操作必然会破坏原有身体的组织及系统,该操作手段也是重症监护室在抢救中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重症监护室行抢救,气管插管、呼吸机插管、留置导尿管、动静脉置管等手段都是侵入性操作,而且这种操作还具有多样化和高频使用的现状。因此,血管内膜会因为ICU患者多次受到侵入性操作而遭到破坏,导致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活性凝血活酶的激活,在纤维蛋白的影响下出现VTE风险。

2.2.6使用药物的影响:在对患者给予刺激性的药物时,患者的血管内皮会因为机械性的破坏引起凝血系统的启动,血小板不断聚集和吸附,而纤维蛋白会沉淀积累形成血栓;于此同时,在不同的刺激性药物共同作用下,可能诱发静脉炎,静脉炎症也促使血液达到一个高凝状态,容易附在血管壁上产生血栓。应该避免如抗生素、高渗液体、脂肪乳等刺激性药物。

2.2.6骨骼折断:患者在骨折后,因为血管破伤后,骨骼中的多种微粒进入血液中,而患者出现骨折问题,本身就具有破坏静脉壁内皮细胞的危险影响,因此,在ICU中的患者,出现骨折会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不断的集聚累积后引发VTE的风险。

2.2.8血液高凝状态:在ICU患者中,血小板功能会因为患者的机体影响导致异常,纤维蛋白也不断沉淀积累,血液处于一个高凝状态;若患者进行了骨折手术,在手术后的一段时期,使用的药物会造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异常变化,也处于一个高凝状态;因此,患者因为手术或其他伤病,血管内皮细胞会因为遭到破坏而变化,功能障碍后的结果的血液高凝,再加上患者有脓毒血症或者恶性肿瘤的多种情况,血液的高凝状态的问题更加严峻,上述容易引起VTE风险。

3护理干预

针对ICU的患者进行综合的预防干预措施,对于降低VTE发生率有一定效果,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3.1基础护理:对ICU患者要做好基本生活护理,保持大便的通畅,防止排便用力高腹压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其次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来争取患者的理解支持,配合治疗。最后,需要做好患者的VTE风险评估,设置专业护理人员,并通过对护理人员的VTE认知能力给予培训,加强技能的熟练程度,提高甄别VTE危险因素的能力,和避免操作失误,提高护理的质量。

3.2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在对ICU患者进行药物使用中,需要对其禁忌进行诊断和确诊,控制用量和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高效用药。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时,要根据标准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准确调整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患者用药的体征,包括出血、引流液、性质、胃液、大便等情况。避免刺激性的要去使用,并加强观察患者是否有出凝血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的处理,正确的配置药物使用。

3.3有效的活动计划:首先,针对昏迷或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ICU患者进行叩背,并给予抬高下肢的运动,抬高的高度应于心脏平面的20cm~30cm位置,通过间断的重复来实现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的效果,减轻血流淤滞的风险,做到VTE的早期的预防。

其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早期的肢体按摩,或者协助使用间歇充气装置来进一步提高活动效果,在患者有较好恢复时,可以参照踝关节轻微运动或者下肢背伸运动来进一步增加运动量。需要控制好时间,30min/次,3~4次/日,随着患者的病情好转适当增加运动量,其中对患者的膝关节及髋关节给予适当充分的活动,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积极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ICU患者的体征,包括肤色、温度、肿胀情况等,严格记录。

3.4避免静脉刺穿操作风险,保护静脉:如果需要给予静脉置管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挑选细管径,同时穿刺的部位应该选择锁骨下静脉为宜,避免同一的静脉中出现多次反复的穿刺,必要时轮流使用上下肢静脉,尽量缩短静脉置管时间,避免下肢深静脉置管。定期做脉冲式正压冲管,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若静脉置管在锁骨下静脉给予的置管时间长,患者出现VTE风险的程度显著增加。因此,需要配合护理要求,做好护理工作计划安排,避免穿刺次数和静脉受损,避免行股静脉抽血,防止血栓。

4讨论

对于ICU患者的诊断来说,预测VTE的可能性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小的水平,据研究显示高凝状态、D-Ⅱ聚体等都无法有效地预测ICU患者是否会出现VTE的风险。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可是是对不同的病症患者给予VTE危险分层,但当前并没有统一的分层标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针对ICU患者出现VTE的中危、高危风险的患者,进行分层,认为中危的包括内科患者和普外科术后患者,而骨科为高危手术。DVT作为ICU患者中的高危病症得到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的认可。正是因ICU患者不能单一的诊断标准来分析,需要通过众多的VTE危险因素相结合来完成诊断和鉴别,因此需要对ICU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和护理干预。

在药物预防VTE方面,研究显示Fondaparinux药物在膝关节置换术或者有VTE的腹部手术中应用较为安全,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ICU的临例。经研究确认,在内、外科VTE中、高危风险的群体中,应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预防的效果较好,且在针对高危VTE人群中使用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而对ICU患者的研究也比较少,结论多来源于国外[5]。而如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良反应也存在,因此不建议用在ICU的患者药物治疗和护理中。

总之,VTE是引发 ICU患者病症严重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VTE作为严重并发症,临床中受到高度重视。需要通过较为全面的早期预防和综合的护理干预来更好地降低ICU患者发生VTE的风险。

参考文献

[1]Geerts W, Selby R.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ICU [J].Chest,2003,124(6 suppl):357-36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59-264

[3]黄静,林婉娜,罗玉珍.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125

[4]王志红,周兰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7-74

[5]高丽,马燕兰,苗军,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血流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4): 247~249

上一篇:颈髓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开放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