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策略

时间:2022-07-08 05:05:30

优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策略

【摘 要】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优化课堂结构,以人为本,培养兴趣,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听、说、读、写、译及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 优化结构 培养能力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01-02

【Abstract】It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oriented developing their interests to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 The teachers have to train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lead students to consciously improv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translat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Optimizing structure Train skills Teaching innovation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英语教学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才能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给高职学生上课中,感觉他们大部分基础都很差,教学内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勇气回答,甚至连学过的课文也没有几个同学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沉闷。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比如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语格言等;在课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种外语氛围。其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须要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磁带、实物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对学习来说,“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曾有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即使这个学生仅取得微小的进步,老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完善“自我意识”。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首先,要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帮助学生创新思维,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以此为目标来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

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三、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卢梭曾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困难,应耐心地指导、帮助,使其保持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勇气。

四、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突出学以致用。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以先提问:“What is your purpose to learn English well?”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做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Or I want to go abroad, etc.”教师还可继续问:“Why?”通过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和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还应定期进行写作练习,特别是要加强各种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他们最先考虑用汉语去组织句子,这样的句子60%是错误的,但却是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我非常喜欢……”,很多同学都会写成“I very like……”,而不是“I like……very much”,当老师指出这一句话有问题时,很多同学都会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出在哪里。我认为犯这样的错误和动笔少有直接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并针对每次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时态的选择、词性的区分及使用、句子的结构等通病在课堂上及时讲解,避免大家再犯同样的错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开始训练应用文写作。首先我们针对应用文的格式和书写要求进行讲解,然后再反复的练习。要贯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使学生能够把这些基本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优化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单词可竞争谁联想得多;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在多年的高职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对于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所以在教学中,立足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改革旧模式,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讲究实效技能,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 云.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D].英语创新教育专辑,2001

2 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3(3)

3 王丽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J].外语研究,2006(4)

上一篇:让沉默的羔羊不在沉默 下一篇:构成基础教学的创新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