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德育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启示

时间:2022-07-08 04:05:56

我国高校德育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启示

摘要:德育模式是进行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的几种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规范化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欣赏性德育模式、情感性德育模式,对其进行了简要评析,并从中得出了启示,即应该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此外,各高校应该因校制宜,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创新型德育模式。

关键词:德育;德育模式;现状;启示

一、现有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发展的多元化,导致德育模式的种类繁多,其中很多已经被付诸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主体性德育模式。主体性道德人格是该模式的核心理论,它主要以德育对象的道德需要为基本点,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该主体的道德意识、认知、行为等的和谐发展。该模式以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作为重点德育内容,同时它关注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自主性。①

理解该模式应注意三方面:①主体性德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最终目的;②主体性德育模式以师生互动为基础(这里的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③主体性德育模式要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在德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

空军工程大学德育新模式中,思想教育培育设计方面的突出自主教育原则;文化熏陶培育设计方面的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原则;实践养成培育设计方面的教育引导,启发自觉原则。都是对该德育模式的具体落实。

(2)规范化德育模式。传统高校德育目标是教会学生的服从意识,老师主要通过训导、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规范化德育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形基础上形成。它要求学生理性认识并服从道德知识的传授,继而掌握道德知识,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该模式与主体性德育模式正好相反,它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但它有其显著的特点,即要求受教育者应该无条件遵从既定的品德规范与人生观的价值取向,且能够无条件认可既定的道德教育理念。该模式是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②

(3)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主要强调德育与生活的一体化,“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是对生活德育模式的最佳概括。德育的内容、素材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德育过程要在生活中进行,德育的结果要超越生活,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形成探索自身价值,建构生活和人格的能力。

具体的实施方法有:在校园橱窗开辟“德育之窗”栏目;在教室墙壁上,粘贴有启迪意义的名人名言;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刊、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介宣传德育模式,同时加强对校园网、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建设,紧抓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让学生时刻处于德育氛围中。

(4)欣赏性德育模式。欣赏性德育模式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德育理念是在对事物的欣赏过程中而获得的。该德育模式是要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和谐统一,即德育过程的审美化。

艺术类院校一般采用的是欣赏性德育模式。该模式的这些理论和特征非常适合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实施和应用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5)情感性德育模式。对于情感这个心理学术语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情感被定义为对内心活动的感知和反映;心理学界对情感的界定属西方W・詹姆斯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情感就是内心活动的感觉基础”;我国学者孟昭兰认为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综合两者的观点,情感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反映。

该模式是由朱小蔓――中国知名教育家提出的。这是一种以保证人的德性构成的道德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操作的模式,其过程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以情感――态度系统为核心,情感与认识互相影响、共同促进。

高校情感性德育模式应该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注重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使个人品德要素在正确的处事态度中得以完善和发展。总之,该模式是具体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③

这种模式的具体方法:

①孝教育,儒家把孝视为修身修德以达于立身的根本,贯彻于人的一生。孝是一个人道德发展的根本,孝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维系家庭的代际关系,易于被子女接受和践行。在德育中,要以孝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教育。④

②耻感教育,耻感就是耻辱感、羞耻感,是人们自觉地求荣免辱的道德意识。它是荣誉感的另一种表现,以行道德之事为荣,行不道德之事为耻。耻感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和文化途径的统合体,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德育模式。

二、对现有模式的评析及得出的启示

以上几种模式各有利弊,相互补充,但当前高校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不能抱守一种模式,应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个体,采用有针对性、有区别的模式,选择适用于自身的模式。各高校的背景环境及其所开设专业不一样,学生也各有不同,院校在教育方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各院校需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在德育教育方面,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主体性德育模式重视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人格尊严等,推崇该模式,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重视德育实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2)在德育实践养成方面,可以学习的有:空军工程大学的“日常养成”十项行动中的塑形行动、诚实行动、光盘行动、环保行动等;江西财经大学围绕“主旋律”,精心设计,不断探索,让国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评、红歌年年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组织学生到国防企事业单位开展“军旅行”、“国防行”社会实践活动。

(3)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模式是值得鼓励的,并应该大力推荐。首先,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德育观念。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要强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约束功能,善于把正确的思想理念渗透在法律法规中,使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惩恶扬善的和谐育人环境;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选择德育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供给结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结构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充实和创新。要求德育教育内容能融入和贯穿到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中,以确保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最后,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德育途径。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增加教学实践时间,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这样既拓宽了德育教育的途径,也丰富了德育资源。⑤(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季爱明,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人民科学版),2006,59(01)

[2]任菁,高校德育模式的现状研究[N],《新西部》,2011(30)

[3]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以江西民办高校为例[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王h,孝教育――德育之切入点[J],今日南国,2010(175)

[5]付五爱,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德育与人才培养[J],山西科技,2007(06)

注解:

① 季爱明,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人民科学版),2006,59(01)

② 任菁,高校德育模式的现状研究[N],《新西部》,2011(30)

③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以江西民办高校为例[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④ 王h,孝教育――德育之切入点[J],今日南国,2010(175)

⑤ 付五爱,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德育与人才培养[J],山西科技,2007(06)

上一篇:“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