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绘画中的笔墨精神

时间:2022-07-08 02:17:07

李可染绘画中的笔墨精神

摘 要:在山水画的艺术创作中,李可染先生可谓独树一帜,也是山水画现代变革的推动者之一。李可染先生画风朴素自然,注重自然特质。在他的创作时间中,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写实特质,对传统山水画做出了极大的创新,描绘了山水画的新意境和自然美。李可染先生为传统山水画的风格变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结合中西方绘画的创作思想,极大的拓展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思想和内涵。在他一生创作中,一直坚守着中西结合的创作思路,取长补短。极大的推动了绘画现代变革的进程。

关键词:李可染;融合中西;笔墨精神

一、李可染笔墨对自然重新关注

李可染先生在山水画创作中注重画风的自然和朴实。传统山水画画风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和源泉,这也是李可染先生自身画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传统山水画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借鉴,“身所盘桓,目所绸缪”是传统“师造化”的典型特征,讲求以游的状态审视上水自然风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自然风景分把握和认知。而李可染先生所提倡的以自然我创作的灵感来源则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李可染先生则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方式和观察方法,从相对比较固定的视角去审视和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美感和创作灵感,把握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自然山水的精髓。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从中提炼出典型的绘画意象,这种“典型形象”正是来源于西方的绘画。他的中西融合思想在一点上得到了重大体现。李可染先生也正是基于此种绘画上的创新和技法融合,极大的促进了传统山水画的转型。

自然风景作为山水画创作的灵感来源的取景素材,同时也是艺术本身的一种审美对象,画家对自然山水的把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会直接决定对自然美感的领悟水平和创作质量。画家对自然的发掘程度和自身的情感体验也会影响创作的质量。在一点上李可染先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一直致力于对自然美感的深度挖掘和表现的探索,这也是他能将观察到的自然镜像有机的转换成笔墨形式的主要原因。“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和思想的根源,但它不是艺术。它是原料,是带着杂质的矿石,没有它,炼不出精钢来,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人将永远发掘不完”,李可染先生如是说。

二、李可染绘画笔墨精神中的意境

李可染山水画的创新表现在其运用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及其造型方式,这也是形成李可染绘画思想的中心为“意境论”的基础。在我国古典山水画中,在创作和品评上,意境是很重要的依据。古典山水画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是山水画的意境,意境在于情景交融,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呈现。山水画的发展和走向成熟是在其意境与造型的融汇之中进行的。在创作山水画中,意境是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要关注的问题,而李可染在意境这一范畴中,加入更多的内涵,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意境论思想。李可染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而要构建意境,就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自然山水并去感受体会,他认为:“为要获得我们时代新的意境,最重要的有几条:一是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二是对我们的时代生活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客观现实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蕴含着新意境的山水画来。”这些是李可染发现自然美然后再绘画上表现出来,其创作山水画的终极诉求。

李可染的意境论不同于中国传统美学中认为的意境,传统的意境更多指画面上情和景的关联,审美愉悦和精神体验是依着意境上的情景交融而获得,关注感悟形而上精神。传统的意境概念上加入真实意象,这些综合起来构成了李可染的意境论,集中自然美的精粹即在西方艺术中的典型性,使其可感可触,让意境偏重于形而上的精神诉求转变为真实可感。李可染认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揭示对象特征和本质也显现画家审美思想就是典型化,李可染提出山水画的重点是审美对象的精粹,这也是典型化的体现。真实性和典型性相互依存,李可染认为“精粹”“典型”“真实”在意境表现上是有逻辑关系的。李可染能够发现不为人注意的自然山水美之精粹,同时突出这些精粹,让自然美显现成具有典型性的真实可感的意境,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正是李可染山水画的典型特色。

三、李可染绘画笔墨精神的启示价值

李可染先生在绘画创作不仅仅局限于山水画的转型工作等艺术实践中,他有效融合中西绘画思想在文化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西方的各种文化和思想也正在不断渗透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我国的传统也面临着新一轮的选择和改革,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来说,分析和发展李可染先生“中西融合”的思想对绘画事业的发展来说极具指导意义,在改革的新浪潮中,李可染先生的创作和绘画思想依然存在很大的借鉴意义。

四、结语

李可染先生的笔墨精神促进了我国传统山水画的转型,同时也为现代化改革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文化的更新和演替必须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有机融合外来精髓文化,现代化的推进也要求从西方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最大化上借鉴外来文化,进而不断发展自身。

参考文献:

[1] 向明.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冲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2] 苏厂元.论山水画写生指导[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刘泉.浅谈山水画写生的观察方式——从自然中提取形式语言[J].当代艺术,2010,01.

[4] 陈卫和.20世纪40年代之于李可染的山水画革新(上)[J].文艺研究,2011,09.

作者简介:

王妍岩(1984.8-),女,江苏徐州人,研究方向:文艺。

上一篇:同性恋自杀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下一篇:由艺术作品的独创与模仿浅谈当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