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的角逐

时间:2022-07-07 09:30:16

服饰文化的角逐

盼望已久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期上映,在年底又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大片”们的屡次成功,一方面是市场操作的成功,而另外一方面,每部成功的影片背后。都有相对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才是造成其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作为一个服装设计者,我们更多地关注在影片的服饰文化的演绎上。可以肯定的是,影片中服饰元素运用的成败在越来越多地主宰着电影本身的成败。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取材来源于盛唐灭亡后唐末一段时期,接近于五代十国。从影片的取材可以看出打的是民族牌,历史牌。反应的是从前的事情。从前的历史,从前的政治,从前的经济,从前的情感纠葛等等。借古喻今,抛砖引玉地使影片中阐述的东西能够与现代人的情感得到吻合,产生共鸣。重点在于从前,所以,先抛开市场价值不谈,其对曾经的那段历史研究的透彻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影片的历史真实性和影片本身的价值。《满城尽带黄金甲》很成功地还原了中国当时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使影片的艺术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爆发。给观众带来了心理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观众完美的感受也使该影片的商业成绩一路飚升,最终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值得一提的是:服饰,作为贯穿整个故事梗概的媒介。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的电影也在服饰的运用上下足了工夫,请来了中国香港设计师奚仲文担纲美术指导和设计总监。毫无疑问,《满城尽带黄金甲》在服装设计这块上是成功的。被提名也是理所应当。虽然最后败北,但笔者认为,这是文化弱势引起的连锁反应。与影片本身无关《满城尽带黄金甲》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给业内的电影服饰设计者好好地上了一课。下面简要地分析一下该片在服饰文化元素运用上的特点。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放在《满城尽带黄金甲》身上再合适不过。《满城尽带黄金甲》反映的是唐朝末期混乱的政治情感斗争。中国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空前绝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有句老话:物极必反。唐末时期宫廷内糜烂之风盛行,皇帝大臣们变得昏庸无能。群雄死起,你争我夺。社会病入膏肓,百姓生灵涂炭,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黄巢起义最为著名。黄巢的一首诗为证,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而唐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服装工艺装饰已经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无论是李曼,巩丽还是宫女们,我们都可以很直接地窥见这种感觉。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经常与帛纱材质一同运用,服装整体轻柔精致,凸现出高贵的气质。“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我们看到宫女们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在唐朝时期,露胸有严格的界限和规定。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对于这一点,我们则可以参照电影《绝代艳后》而得出结论。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受封建等级原则影响的裸胸程度也做得很到位,没有出现以往影片经常出现的历史错位,这点非常值得肯定。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得到验证,主要演员和宫女们的裙腰线的位置恰到好处。很好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状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九月九)赏菊的风俗,习惯性地,这一天也在百姓的意识里成了节。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情爆发正是发生在王登基二十五年后重阳节的前一天。这也印证了黄巢诗中的“待到秋来九月八”,为什么不用“九月九”而用“九月八”呢?是为了与后面的“杀”、“甲”埋下伏笔。一个“待”字则凸现出暴风雨前的宁静。这种宏大的气势无疑给该片在文化底蕴的演绎上加了重重的砝码。“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印证了该片的片名。

该片以“黄金甲”为点睛之笔,以隐喻,在形式上堪称完美。本身就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服饰元素的运用上,服装设计师经常以自然为大积淀,以鲜花为主要元素进行挖掘,而,作为劲节的象征有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品格:把的金黄花瓣想象成盔甲,使它从“只可远观”拉近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前发生的历史就这样被导演和设计师雕琢成气势磅礴的巨作。由此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片的导演和美术设计师奚仲文先生能够一直紧扣中国历史,无论是在场景制作,服装制作,各种道具制作上,都体现了非凡的功力和志在必得的气势。笔者不禁感慨,若是我们的影片拍摄也能像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绝代艳后》那样,能够获得由政府批准的在凡尔塞宫拍摄的实地条件,我想这个最佳服装设计奖一定非《满城尽带黄金甲》莫属。

从演员造型层面来看,服装是重要的一方面,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演员的面部造型,也就是化妆。该片在化妆上也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当然,该片也不是没有不足之处。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张艺谋大片中最具故事性的一部,从英雄等影片缺乏故事情节的评论之后,该片在唐末的大背景下克隆了著名剧作《雷雨》的情节。因为《满城尽带黄金甲》讲述的历史是一个讲究规矩的历史,大王不断强调“规矩”二字,向儿子灌输“朕给你。才是你的。规矩不能乱”的原则,又牵着王后的手写下“忠孝节义”四个字。“规矩”实质是对于集权统治的终极维护。大王把它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循规矩者生,逆规矩者死。但“规矩”的形式美学牺牲了剧情应有的张力。后宫、药熏等针对西方观众的东方情调设计,取代历史感营造了戏剧化的情境,不免让观众出戏。甚至产生背叛感。且不提一个长居冷宫的王后如何获得兵权,片中她不断绣中作为叛军的标志,这原本应在秘密军事行动中承担剧情要素的道具,在双方甲胄分明的阵营立即被否认了存在的必要。而银甲军团能够埋伏在空间有限的宫廷内,也不禁让人疑惑“神兵天降”。张艺谋沉迷用大面积的色块充斥整个画面,这场万人大战成了银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对垒,唯独失去了人的痕迹,以至于部分观众将实拍的兵士误认为是数码制作的。因为除了“不得伤害”的二王子,人的功能只是色彩交锋中的一个像素。笔者认为,张氏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极力推陈出新才能使自己的作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红色似乎一直伴随着他。任何一个成功的导演,在将一种视觉技巧运用得驾轻就熟的时候,都应该尝试更加新颖的视觉语言。否则则会给人留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也许。这也是张氏影片最终没能问鼎桂冠的一个原因。

总的说来,《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一部成功的影片。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历史的文化内涵上,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东西。同时,我们期待能更好地体现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服饰内涵的优秀影片出现在未来。

上一篇:夜寂人乱宴凄凉,谁能做到无欲无求 下一篇:宫崎骏《幽灵公主》的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