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07 09:05:02

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早稻一些特点,接着通过对北镇地区雨、水状况的分析,阐述了种植旱稻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了早稻在北镇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早稻特点 种植意义 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43―01

早稻是一种能够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殊稻类。它适宜于雨水较多的山地及水源紧缺的稻区种植。种植早稻是把种子直接播在旱田,全生育期不需要建立水层,实行旱种旱管。其最大优点是省水省工。它不经过育苗和插秧作业程序,除降水外,只需在分蘖、孕穗、灌浆期遇干旱时进行灌水,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仅为水种的1/4。北镇市耕种面积110万亩,近年来,由于北镇地区连年干旱,降雨逐年减少,水稻用水十分困难,大量水田无法浇灌,因此水田面积大量减少,由原来的14万多亩,下降到10万左右亩,面临严重的缺水趋势,为了确保北镇的水稻生产,种植早稻已成为必然。由于过去对早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不够,单产较低,效益较低,所以现将早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优良旱稻品种的选择

早稻应选择植株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生育期要比当地水稻品种提早10天左右,生长发育速度较快的品种为宜。试验表明,我市较为适宜的早稻品种有:9534、丹粳5、丹粳6、旱297、旱96―8、辽旱95―1、巴西陆稻。

2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2.1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晒种、精细选种、浸种。用25%的多菌灵150克,对水50克,浸种48小时。或用早稻种衣剂包衣。

2.2精细整地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旱直播、前旱后水、旱育苗早栽或地膜覆盖等不同旱作方式。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一定要高质量的精细整地。无坷垃,无杂物。田面要平。

2.3播种

北镇地区在4月下旬地温稳定超过10℃时即可播种。播种量根据分蘖力、地力条件而定,常规早稻品种一般公顷播种量为112.5~150千克为宜。播前底墒一定要足,开沟深5厘米,行距25~30厘米为宜,早稻顶土能力差,宜浅播。一般播深2厘米,播种过深,胚芽鞘或不完全叶不能出土,出苗困难。播种过浅,种子易脱墒,发芽困难,后期抗旱、抗倒能力弱,宜早衰。播后立即踩种,覆土1.5~2厘米,随覆土踩实,踩种一方面可以封闭土壤缝隙,减少水分蒸发,另一方面使土粒结合紧密,起到提墒作用。

2.4防除杂草

灭草是水稻旱种的关键技术环节,要充分调查旱作前茬的主要杂草种类有针对性的选择除草剂,抓住时机施用是灭草成败的关键。在播种后出苗前将除草喷于地表使除草剂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药膜,起到屏障除草的作用。可选用丁草胺乳剂,每公顷3000毫升。早稻出苗后杂草处于1~2叶期喷施药剂,直接将杂草杀死。每公顷用丁草胺乳剂2250毫升加农思它1500毫升,或敌稗1250毫升加丁草胺3000毫升,或左丹乳油1200~1500毫升加水750毫升喷施。还可人工拔大草。

2.5病虫防治

早稻常见病害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和枝梗应该重点防治。在穗前7~10天和齐穗期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对水50千克,各喷一次。危害早稻常见害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一般在盛蛾期后7~10天,亩用50%甲胺磷150毫升或25%杀虫双20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

2.6科学灌水

早稻用水主要靠自然降水,除特殊干旱年份外,一般都可满足。在分蘖、孕穗、灌浆期要注意补水。灌水要掌握“头水早,二水紧跟”的原则,分蘖期补水能促使分蘖早发、多发增加有效分蘖。第一次补水不宜过多,补水过多会使旱生根转化成水生根,影响生长。孕穗期是早稻对水分反映最敏感时期,要及时、足量灌溉。灌好灌浆水,对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有重要作用,在降水不足时要及时灌溉。

2.7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将腐熟农家肥均匀地撒在田面上,然后结合翻地将粪肥翻入土壤中,每公顷施用37~45吨。播种时每公顷施用过磷酸钙510~600千克和硫胺300千克,在分蘖期追肥每公顷施用150~187千克硫胺。当拔节后穗分化时施少量穗粒肥,每公顷施硫酸胺37.5~60千克,施穗粒肥能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

上一篇:寒地生姜姜瘟病绿色防控技术 下一篇: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