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呼唤监管创新

时间:2022-07-07 06:19:39

农村信息化呼唤监管创新

今年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单独一个条目,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国务院乃至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级别的相关指导文件也有望于近期出台;各级政府和10多个涉农部门纷纷制定出各种以信息手段支农惠农的配套政策、举措。而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以“综合化”的方式推进农村信息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电信部门仅村通工程建设就投入数百亿元之巨。与此同时,农业部门的“三电合一”工程、组织部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部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商务部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信福工程”、教育部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电部门的“村村通”工程等重大涉农信息工程也不断深入推进。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农村显然不具备电信、广电、互联网一步步循环发展,一个个单独建网的条件,不宜重复城市发展的老路。相反,如果几步并成一步走,几网合一网,通过综合建网分摊各项业务成本,就有可能使农村信息化驶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综合推进”正在成为农村信息化相关各方的共识。

推进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核心。要实现农村信息化综合推进,在网络建设方面,应以村通工程为基础,以党员远程教育等工程为示范,综合推进惠农网络设施建设。

在城市尚未实现的网络融合要在农村信息化中首先解决,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机制和政策。而城市“三网融合”存在的政策与监管壁垒,在农村信息化综合推进中依然存在,比如电信网的规制主管部门是信息产业部,而实际上基础电信业务的准入规制权力却在国务院和发改委;广电网也要同时接受广电总局、、国务院的规制;互联网的规制部门除包括电信、广电的规制部门外,还有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安部和国家保密局都对互联网内容和运营进行规制和管理。规制的政出多门,不但使规制本身出现冲突和矛盾,也削弱了规制的权威性。

相对于城市“三网融合”所遇到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综合推进更有其特殊的环境和难题。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管理、建设和应用三者分离,尚未形成统一的运作机制。涉农信息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而且无法共享。体制的分离造成农村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供给主体缺位,农村信息化是公共物品,主要应当由政府提供。但是,在传统的体制中,我国城乡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两种制度,城市的公共物品主要靠国家财政投资,农村的公共物品主要靠农民建设投资。原有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农村信息化的现实需求,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显然是农村信息化的需求主体,但现阶段还不能构成农村信息化的供给主体。涉农信息资源在政府供给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农村信息化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农村信息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迫在眉睫。首先,农村信息化应用应该在哪一级实现综合?专家指出,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又有政治和社会属性,在我国涉农经济社会体系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最佳信息综合点。将区县电子政务建设与提供涉农综合信息应用结合起来,是建设信息化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实行内外配套的县级信息综合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长远的改革创新,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最终信息服务模式。因此,尽快研究出台在县域范围内实现网络融合和信息共享的扶持及监管政策是当务之急。其次,集中整合涉农信息资源的规制权力,简化管理层次,在国家、省的相关政策、资金支持下,与涉农单位、涉农企业客户、涉农经济实体等联合开发出适应农村不同层次需要的低价优质的综合信息服务产品。再次,信息技术应用是农村信息化的具体手段,需要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强农村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县乡和农村电子政务工程是农村信息化的诱致性因素,它与农村市场电子商务将成为农村信息化的两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因此,改变己有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管理模式,探索在农村政务和农村市场电子政务的有效管理政策和方式,做到“最有活力的体系是私人和公共部门之间的联合与协作”。

在“村村通”工程巨大成绩的光环下,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以普遍服务基金为核心的长效激励机制建设,加快以遏止重复建设和保护低成本运营的政策法规建设,加快以县域网络融合及信息综合服务为契合点的农村信息化监管体制构建,是“村村通”工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上一篇:集群网四大“金刚” 下一篇:艾瑞咨询分析师王芳:应致力降低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