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通胀莫忽视避险投资

时间:2022-07-07 05:41:36

应对通胀莫忽视避险投资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0月CPI同比上涨4.4%,创自2008年10月以来的25个月新高。随之,通胀预期再次成为普通老百姓热议的话题和专家探讨的焦点。有专家认为,必须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有专家却认为这样的物价水平可以容忍。专家们更多地是从经济发展角度在探讨CPI,话题属于环境优化的范畴。而老百姓需要考虑得更实在,即如何规避银钱变毛带来的生活风险。当下大众戏谑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糖”高宗……无不反映出老百姓对生活成本快速上升的担忧。

虽然我国已进入加息通道,但现实中负利率还是让我们面对财富缩水有些无所适从。钱存在银行不划算,股市风险难以承受,房市由于政策打压而前景未卜,黄金被热捧后又沾上泡沫之嫌……面对财富缩水风险,总是期望用更具高风险特征的投资方式去“对冲”,这样的思维并不靠谱。

经济环境呈周期性波动是谁也无法抗拒的现实,期望财富保值增值顺风顺水只是一厢情愿。面对当下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再评估一下自身的理财框架。系统地看问题容易避免盲人摸象的偏颇,结论会相对客观。

什么是评估理财行为的系统框架呢?正是本刊所一贯倡导的“理财三分法”,即要考虑日常消费,避险投资和获利投资三方面的比重,在满足日常消费的前提下,把避险投资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夯实基础,才敢于承担意欲谋取高收益所伴生的高风险。面对形形、层出不穷的金融理财工具,我们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这把度量之尺。忽视安全性而单纯追求收益性是一种可怕的行为。

作为避险的基本方法,不外乎要借助分散投资,套期保值、保险及期权等几种渠道。这里要强调的是,在目前对保险心存偏见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反而要重视这种理财工具。正如中保人寿专家所提出的那样,“很多人拒绝保险,其实拒绝的是销售手段、方式和个别销售人员的素质,而不能拒绝拥有保障,保障是人人都需要的”。我们要规避未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超乎我们想象的风险,就应该不吝啬当下这点保费来购买未来获得安全的“权利”。对于在满足安全性前提下期望获取更高收益的投资者,分红险等创新保险产品也可以选择。总之,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做理财规划。如果仅仅希望通过股票、期货等高风险工具获取收益,其实是在放纵未来风险的情况下,你又“主动”叠加了该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

除了保险这种避险金融工具,银行机构近期也应时推出了许多短期理财产品,在满足大众高流动性需求的同时,兼顾安全性和收益性。若你求稳不贪,或感觉目前的理财金字塔的基础还欠牢固,不妨从本期封面报道《用短期理财产品盘活闲置资金》中获得一点启示。

上一篇:“慢买快卖”说易行难 下一篇:月度新闻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