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海岸带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时间:2022-07-07 04:31:07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海岸带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 近年来海岸带地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海岸沿岸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海岸带综合整治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分析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海岸带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性问题解决对策框架。

[关键字] 珠江三角洲 海岸带 城市群 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 P7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54-1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表改造作用增强,并改变了天然地质作用的过程,城市群海岸带的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梳理,并结合现场调查,将珠江三角洲海岸带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系统总结。

1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岸线变迁呈加速态势。全区向海推进面积增加619.23 km2,其中珠江口地段向海增加552.95km2。目前横门外中山市境内已围垦至二十三涌、南沙区境内已围垦至二十一涌,珠海市斗门区白藤湖围垦后导致泥湾门被封闭,珠海三灶岛、大横琴岛等岛屿已与内陆连接成片。(2)港口、河道、口门淤积影响增大。近年来围堤束水和围海造地的影响日趋增大,其结果使水位抬高,水泄不畅;加之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淤塞严重,改变了原来的自然排泄系统,对航道、岸滩、滩涂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不及早治理,其后果不堪设想。(3)填海造地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近十几年来,珠江口及沿海一带填海造地工程正以惊人速度发展。填海造地一方面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形成影响。风暴潮发生的频率的增强与填海造地造成岸线变迁的关系值得高度关注。(4)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引起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现况与存在问题。海平面上升是威胁三角洲河口区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软地基广布。这将对航道、码头、堤坝等沿海建筑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开展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及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极为重要。(5)局部岸段海滩侵蚀和海岸沙坝向岸位移,伴生滨岸地质灾害。据有关报道,珠三角局部岸段原来离岸线距离数百米的村落如今离岸线仅数米。另外,一些淤蚀平衡地区在人为改变了原有动力系统后,海岸侵蚀有加剧的趋势,造成了一些景观资源的破坏。以及过度挖沙使部分海域的海床越挖越深,甚至造成海岸侵蚀,出现海堤崩塌。(6)海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滨海平原和三角洲地带地表附近主要为第四纪松散沉积层,透水性强,地下淡水与海水之间水力联系通畅。且这里一般地势低平,地下水位相对于海水水头没有明显的优势。在自然状态下,含水层中的咸淡水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平衡可能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而改变。人为因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内陆淡水地下水位下降低于海平面,平衡状态被打破,咸淡水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就要向内陆移动,造成了海水入侵。自然因素是在地表水补给不足的旱季,海水相对于内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强势加强,并增大潮水沿河口的上溯距离。长远地看,全球气候变暖、相对海平面上升,也使得海水相对于内陆地表水和地下水更加处于强势。

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海岸带生态破坏严重,红树林大量损毁。征用岸线和滩涂多数未根据资源功能特点进行开发,岛屿开采沙石、修建海岸工程、盲目围海造田、填海造陆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岸带生态破坏严重,近几十年来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减少。(2)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珠江三角洲现有的海洋渔业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加上海水水质不断恶化,湿地遭受破坏,电鱼等违规作业等原因,使渔场环境变迁或面积缩减,该区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有些优质种类几乎绝迹。加之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3)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随着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由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流失的化肥、农药组成的陆源污染排入江河,进入海洋,对沿岸海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致使沿岸海域尤其是河口区和半封闭式港湾的有机污染严重,无机氮、磷等主要污染物质严重超标。

3 人的作用,海岸带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海岸带原本就进行着特定的各种自然过程,其中某些过程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灾害。同时,城市化迅速的地方,自然状态和进程被人类活动改变,从而加剧某些自然灾害的强度和损失,也会引发新的灾害。产生这些局部环境影响的人类的活动主要如下:(1)过量抽取地下水。海岸带的城市化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资源利用的大量增长。在河口三角洲地区,过量抽取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主要影响,是导致地面沉降和地下海水入侵。(2)地表的工程和经济活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造作用强烈,使得地质作用的进程改变,导致滑坡、泥石流、河口洪淤及海岸蚀退灾害等自然地质灾害加剧。人类的工程和经济活动也往往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加重水土流失。研究表明,地面水土流失的强度和人类活动强度成强烈正相关性。各种河口及海岸带的挖填围挡工程,改变海洋与河流的水动力环境,直接影响到河口与海岸地带水下物质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平衡。特别是在海平面上升、地壳下沉及暴雨的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河口环境下,河口的洪淤作用与海岸蚀退灾害都可能更为强烈,这将使河口和海岸带防潮能力衰退,陆地后退速度剧增。其结果是可利用海岸带土地减少、防护能力降低,地质灾害增强,对沿海河口城市的发展和安全构成威胁。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沉积层中夹有大量的软土,作为地基也对岩土工程造成威胁。

4 结论和建议

海岸带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活动不但诱发灾害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强度,而且随着海岸带的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达,也使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加重。要认识到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在海岸带的城市化规划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和城市建设都应该将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影响作为一个重要评判原则,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对于煤矿区钻探地质编录中常见问题的探析 下一篇: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以《常见的天气系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