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时间:2022-07-07 03:51:09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摘 要:十二五期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为沈阳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顺利实现,沈阳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本文为对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产生系统的认识,针对其建设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关键词: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一、前言

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是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类技术创新主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进行技术创新、投资研发等系列活动,使科研、产品、市场三者之间可以良性循环,以此推动科技技术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沈阳市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长新型城市的工作部署的过程中,积极建设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目前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的成果

(一)推动各类科技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聚合

沈阳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建立“请进来、走出去”“院校行,企业行”等定期式的互访机制,积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技术合作平台,例如2014年沈阳市在调动近500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深入近100家企业和近300家农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近200项技术问题,将近百项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而且开发出近70项新产品,对近700项新技术进行了推广[1]。另外,沈阳积极建设以技术联盟、示范基地等为主要形式的产学研机制,仅2015年形成创新联盟24家、创新技术平台近400个,合作示范基地26家,共吸引58家高校、近40家科研院所和近500家企业参与产学研建设,为企业上下游产品创新,形成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等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沈阳政府为推动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颁布了《沈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这均推动了各类科技资源在沈阳高新技术产业的聚合[2]。

(二)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合作

沈阳市在创新合作模式、开拓合作载体,将产学研合作做大做深做事,集聚更多资源为沈阳市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思路下,以政府为推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内容,积极进行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使政府对相关科技创新的投入、企业对其投入等均大幅提升,强化了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2011年沈阳东北制药集团公司就投入科技资金8648万元,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7项,合作项目总合同额2142万元,当年项目即可创造近15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3]。

(三)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是沈阳“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建设的过程中东北老工业相关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例如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在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中科院原子能所等多家院校、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后,其科技成果得到快速的转化,大量关键技术性问题得到解决,使新产品收入占年销售总收入的6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动力。

三、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

虽然现阶段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需要针对性的优化。

(一)外部环境未得到全面优化

首先,沈阳市现阶段虽然形成了推动产学研创新体系构建的相关政策,但针对其具体落实的引导政策相对较少,相关的管理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校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未通过法律法规进行明确的规范,我国在此方面规定的《专利法》等法规,受沈阳市地域性的影响,可操作性受到冲击,所以沈阳市应加大针对产学研创新体系具体落实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和行为制定全面有效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指导[4]。其次,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创新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忽视相关的风险分析、市场调研、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学研创新体系成果的转化和相关合作的开展,所以沈阳市应在推动产学研体系建设的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对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进行引导或政策扶持。再次,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使相关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所以沈阳市应结合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实际需要加大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

(二)未形成全面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产学研创新体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合作的利益或风险逐渐显现的情况下,产学研的相关主体往往会针对利益分配、成果归属权、知识产权等方面产生矛盾,所以应积极建设利益分配机制,但目前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在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并未形成统一应用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产学研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缺失有效的解决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产学研相关技术创新主体的合作积极性,所以沈阳市应结合自身在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积极构建利益分配机制,在推动相关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的同时,保证研究成果的顺利转化和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

(三)财政投入不足、投资风险存在

虽然今年来沈阳市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多,但产学研资金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自主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企业参与产学研的积极性,而且产学研自身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通过企业融资方式的资金筹集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我国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使投资风险问题更加严重,所以现阶段国家应加大区域性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的投资力度,弥补地方政府在政府投资方面的缺陷,而且要加大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推动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深化发展。

(四)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脱节

企业作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主体,其在参与产学研创新的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在市场动态掌握、现有技术应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其创新体系的缺失、先进技术和理论的不足,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相比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明显的弱势,这导致其对创新研究的投入不断缩减,创新能力进一步削弱,甚至陷入恶性循环。而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势明显,但其对具体的市场需求了解相对较少,科技创新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难以对应,所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在建设产学研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结合企业需求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方向进行引导。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沈阳市已经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对城市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问题,需要针对性的改善,这是沈阳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具体表现,应用发展的视角看待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注:2016沈阳社科联项目

参考文献:

[1] 胡冬雪,陈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2:154-174.

[2] 胡雪婷.高新技术产业资讯[J].硅谷,2013,16:8-35.

[3] 宋锡坤,邹华,刘俐,姜明,李三喜.沈阳高新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12,10:11-15.

[4] .沈阳高新区企业集群创新系统创新效绩评价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06:79-82.

上一篇:浅谈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港口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