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请功 第3期

时间:2022-07-07 03:26:47

在人的种种生理行为中,没有哪一种能与做梦相比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做梦与睡眠质量差等同起来,天真地希望:要是没有梦该多好。但科学家却持相反的观点:梦不仅是人的常见生理现象,还是健康的重要保证。

梦与脑发育

人类的睡眠可分为有梦睡眠与无梦睡眠两大类。通常认为有梦睡眠休息躯体,无梦睡眠休息大脑。事实却是:作为大脑生理现象之一的梦也是脑发育的需要。专家们的对照研究发现,有梦睡眠与大脑功能活动状态呈平行关系,例如:痴呆儿童的有梦睡眠就比智力正常的同龄孩子少得多,而罹患慢性脑综合征的老人也比同龄健康老人少做梦,这充分显示出脑的发育离不开梦,做梦少并非好事,很可能是脑功能不佳的一种标志。

梦强化记忆

梦的本质是什么?德国科学家直截了当地指出:“人做梦是大脑在打扫房间”。白天,人的感官从外界环境中获得大量信息号隋感,并汇总在短期记忆储存器中。睡眠时大脑便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清理、加工、吐故纳新,最后只剩下l%左右的信息被存储入长期记忆系统中,并稳定下来不致被遗忘,记忆随之得以强化。

梦医治心灵创伤

转借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人的精神负担越重做梦也越多,奥妙在于人体需要以梦的形式来减轻或消除精神世界里的“乌云”。比如:当你遭受到失业或离婚之类不幸事件的打击后,不仅梦多,而且梦的情节也很激烈,梦后心情能得到较好改善。故科学家认为心灵的创伤不是靠时间而是靠梦来治愈的,梦如同流水,能够逐渐冲洗掉痛苦的回忆与悲伤的往事。因此,应从心态调适、维持心理平衡的高度来认识做梦的意义。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如果没有梦,我们都会发疯。”

梦延年益寿

日本的睡眠专家发现,人脑中含有两类催眠物质:一类催有梦睡眠,另一类催无梦睡眠。如将催有梦睡眠的物质――有梦睡眠肽注入动物体内,有意延长动物的有梦睡眠期,那么这些动物的平均寿命不仅没有缩短,反而大大延长。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做梦不仅无害,而且可以延年益寿。

梦预报疾病

前苏联的神经病理学家们从4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梦与疾病的关系,他们对收集到的20万个不同年龄、职业、性别者的梦境进行分析后发现,梦如一台高度灵敏的仪表,能准确地反映出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例如:老是梦见脖子被卡住、呼吸困难、喊不出声的人,容易患咽喉病;经常梦见肚子被蛇咬的人易成为溃疡病的受害者……另一位研究了近30年梦的美国心理学家佛罗卡里亦观察到:如果梦境中常出现蜘蛛、毒蛇等可怕动物,预示皮肤将起疱疹;梦中被气得要命则预示肝脏有病;梦里常大笑则提示心脏染疾。精神病人也有独特的梦境――头被砍掉、肋骨被剔净、身体被劈成两半……

梦为什么会预报疾病呢?其奥妙在于疾病早期引起的不适感很轻微,人在觉醒状态时感觉不出来,入睡后这种微弱的不适感觉便开始在大脑中引起较强的兴奋,并由相应部位扩散到视觉部位,诱发视觉细胞兴奋,进而呈现于梦境之中。

梦境显示性格

梦被称为感情的镜子。人入睡以后,理性虽进人睡眠状态,但感情仍有活动,心底深层的意识就会变成梦而体现出来。科学家将梦境分为以下4种类型,从你所做的梦境可以大致看出你的性格:

常做降落或坠落之梦的人 此种人衣冠整洁,讲究礼仪,讨厌邋遢、马虎和敷衍,生活规矩,一丝不苟,责任心强,但思维保守,常固执己见,不易通融。

常做上升和飞行梦的人 此种人性格开朗,待人和蔼,朋友较多,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他们好动,充满活力,有领导气质,但有鲁莽、蛮干的倾向,有时缺乏慎重。

常做攻击他人梦的人 此种人多为冷酷的利己主义者,性格随意、任性、多变,想方设法都要使自己引人注目;常把具有实力的人视为竞争对手,抱有反感,爱说对方的坏话;喜欢追求新事物,故有见异思迁的毛病,还有嫉妒心强的一面,极易陷入危险恋情。

常做受到袭击和追击梦的人 此种人往往犹豫不决,常处于被动境地,不是主动去开拓,易受他人支配。他们也许不满足于现状,但不能打破现状、涉足新世界;与人相处时,很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有时为一点小事也会苦恼多虑,有些神经质。

做梦亦花大力气

说来你很可能不相信,做梦还是个“力气活儿”,需要花费大力气,但事实就是如此。不久前,一位美国科学家测定了50多种不同动物在睡眠中的温度,发现不管是冰天雪地里的极地狐,还是沙漠高温下的非洲小动物,其皮肤周围的温度都是27℃。这一重大发现说明睡眠是一种能量现象。人入睡以后,身体通过血管扩张而散发能量,90分钟内体温可下降0.8℃。大脑温度越低,它所消耗的能量便越少。这样,在睡眠的最初阶段大脑可储存适当能量供以后做梦时耗费,因为在做梦的过程中大脑的剧烈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及葡萄糖。由此可知,晚餐还是要讲究质量的,绝对不可马虎对待,可有可无。

睡眠无梦可能是疾病警号

上述研究资料充分说明,做梦如同出汗、泌尿等生理现象一样,乃人体生命所必需。盲目追求无梦睡眠,甚至不惜动用药物等手段予以干预,有百弊而无一利。日本专家就做过这样的试验,用药物等手段切断梦境,不仅可导致脉搏、血压、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紊乱,而且还会引起紧张、易怒、记忆下降等精神障碍。因此,用友善的眼光看待梦,与梦“和平共处”,乃是科学养生的要诀之一。

假如你睡觉时真不做梦,那么你不仅不应沾沾自喜,误以为是睡眠质量高的表现,而且应提高警惕,最好去医院看医生,因为这可能是疾病临身的警号。国外专家报告,有些病人诉说头晕、头痛,并称睡觉无梦,结果发现这些病人脑中往往有轻度出血或肿瘤。专家的解释是:梦是人脑中主管各种功能的各个中心点联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某一个中心点受到损害,就形不成梦或者只会形成一种残缺不全的梦。因此,总不做梦并非好事,无梦者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上一篇:苍天也会被爱感动的等 下一篇:官兵健康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