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派西域老回民:能吃饭的博物馆

时间:2022-07-07 03:02:06

沈派西域老回民:能吃饭的博物馆

把餐厅办成“新疆人的会客厅、能吃饭的博物馆”,是沈派西域老回民掌门人沈建文几年前的理想,现如今,已经成为沈派西域老回民文化主题餐厅的现实。

不仅仅是美食

采访昌吉美食,不得不去看看沈派西域老回民。这个发源于昌吉的饭庄,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功抢滩乌鲁木齐,成为新疆清真餐饮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设在昌吉市绿洲路的沈派西域老回民总店正在全新装修。沈建文建议记者到乌鲁木齐的分店看看。

9月24日,记者如约来到乌鲁木齐阿勒泰路西域老回民店,这里彩旗飘扬,大红色拱形充气门上,“回民文化主题餐厅”几个字赫然醒目。步入餐厅,走廊挂着黑白胶片效果的铝画,营造出怀旧和古朴的感觉,犹如走入一座沉淀着丰富历史文化的老宅子。

回族婚俗、割礼习俗、美食习俗、文化名人等内容的图片和绘画作品,沿餐厅墙壁排开。

可以看出,沈派西域老回民已经不满足单纯提供回族特色美食了,他们更注重餐饮行业的精神文化诉求,利用文化差异促进餐厅的长久发展。让沈派回民餐厅成为新树一帜的主题文化餐饮名店,“新疆人的会客厅,能吃饭的博物馆”这一理念随着经营发展越来越深化。

把餐厅办成博物馆

回宴楼位于原昌吉州驻乌鲁木齐办事处。一个宁静的小院,楼房上是回族特色的深绿色装饰图案,走进小院,烤鸭房高高的烤炉里,炉火正旺。一排排腌好的鸭子正在等待进入烤炉烤制。“这些鸭子是从北京运来的,我们的师傅也是从北京请来的。”沈建文介绍说。

走进回宴楼,迎面走来一位身穿回民传统服饰的迎宾小姐,“欢迎您来到回宴楼,很高兴由我来为您介绍回族的传统文化……”她可不是一位普通迎宾,她是老回民餐厅培训的解说员,只要你愿意,她就会像导游一样,带领食客开启回族传统文化的美妙之旅。

图文并茂是这个主题餐厅的特点。铝画上,不仅有各种元素的立体装置,还有详细的文字介绍:来自民间的传说,身穿各式服饰的回族女子,她们头上戴的盖头颜色都很有讲究。选用丝、绸、乔其纱、灯芯绒等布料,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还用金丝银线绣出各种图案,犹如一卷卷、一幅幅相得益彰的风情画,展示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记者看到回族人家订婚的喜庆场面。新疆一带的回族订婚要送“四色礼”,即用红、绿、蓝、黄四色纸包茶叶、白糖、饼干、花糖。旁边还有小型立体四色礼包裹。在一群头戴无檐小白帽、身穿坎肩的回族男子喝盖碗茶图画旁,是回族喝盖碗茶的习俗,托、刮、喝一口,并且要始终保持盖子在上面。

图画中还有回族各种传统美食,诸如对油香、馓子、九碗三行宴由来的介绍,以及回族婚礼、割礼、给新生婴儿起经名、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打髀、打嘎嘎等生活习俗、宗教习俗、游艺习俗的画面和文字介绍。每一个包厢都用回族经名命名,旁边是经名的汉语含义。

舌尖上的清真美食文化

西域老回民在制做好新疆地区传统特色清真菜系的基础上,不断发掘这些源远流长的清真美食的精髓,创新研发出多种新菜品,受到了广大食客的好评。

目前回宴楼推出了100多道热菜,其中30多道是回民特色菜。在宴席的种类上,回宴楼针对不同顾客需求推出了商务宴、政务宴、朋友宴、家宴、寿宴五大宴席,力求每类宴席的菜品既能体现回族饮食特色,又能符合顾客的就餐习惯。据回宴楼的服务员介绍,上桌率较高的菜品有沈派九碗三行宴、秘制深海鱼、三味牛肋骨、爆炒黑白肺等。

沈派九碗三行宴是新疆百年老席面,也是新有的传统清真宴席,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名菜”,并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现在的沈派西域老回民,不仅有传统的在正方形仗盘中的九碗三行宴,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九碗三行宴。

在第六届昌吉的美食文化节上,沈派西域老回民还推出万人尝粉汤,9个邻家大妈现场制做了9大锅粉汤,让人大开眼界。

在西域老回民的任何一个分店,你都能品尝到他们推出的新菜品。林府家宴,是他们邀请专家名厨,根据林则徐在新疆伊犁留下的美食传说,研制的十多道传统意义的精细菜。三味牛肋骨装在一个木质的两层食盒里,精美绝伦的搭配把这道菜的古朴和美味呈现出来。馕炒包包菜、油煎青萝卜,这些最普通的菜,经过他们的研制,给大家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要说清真菜,方寸之地很难一一描述。但有一点是食客们在沈派的共识:沈派把清真菜做出了水平,做出了文化。现在,沈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家分店,一个大型配送中心的大型餐饮企业。

这一切都在证明,沈建文的理念正在实现着,提升着。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文工融合”办学特色的实现机制 下一篇: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浅谈